在殖民地時代,倪匡提供了有香港特色的一筆巨大的精神文化遺產。倪匡高壽,含笑而逝,他活得夠長,能目睹自己一生最主要的科學預言成為現實,香港真的成為了一座文化價值觀的空城,這是大師的小幸,更是香港的大不幸。
倪匡歸駕天外,香港沒有了,唯大師其言其魂,與星空同在。
在殖民地時代,倪匡提供了有香港特色的一筆巨大的精神文化遺產。倪匡高壽,含笑而逝,他活得夠長,能目睹自己一生最主要的科學預言成為現實,香港真的成為了一座文化價值觀的空城,這是大師的小幸,更是香港的大不幸。
倪匡歸駕天外,香港沒有了,唯大師其言其魂,與星空同在。
今日的香港,西九故宮文物展覽,康熙雍正的帝王龍袍,吸引大量香港老百姓參觀:但珍寶海鮮舫則被某些「學者」指為象徵帝皇畫舫的享受,兼有東方獵奇色彩,堆砌而庸俗,應該拆毀。中國人對於所謂「封建」,在百年前的左傾知識分子扭曲之下,一直一知半解。
被譽為「中國律師良心」的傳奇律師張思之早前病逝,享年 94 歲。1949 年北平「和平解放」後,其時為左傾知識專業人士的張思之協助中共接管北平司法機構和法院,成為「建國」後第一代獲發律師資格證的律師和第一代法官。
6 月 21 日午夜收到邱翔鐘夫人電郵,驚悉在倫敦的邱翔鐘先生逝世,悲慟萬分,徹夜無眠。
移居倫敦比較適合可以 online 工作、work from home 的香港人,亦即身體上已經移居英國,意識中和精神上完全可以仍然留在香港。這方面不存在是否「圍爐取暖」的問題,因為整個倫敦既然是一個大熔爐,就沒有圍爐的小冷灶 —— 即使 Ealing 和 Colindale,近兩年香港人聚居,打麻雀約腳,半小時內可以到齊人。
拜登之所以說 Intervene,而不是說 Support,不是上一任那位總統口沒遮攔的大嘴巴,用詞經過選擇。拜登在詞彙的階梯上邁進了一步,一切準確無誤,但總有人自欺欺人地猜想:這不是美國政府的原意,有人分析,這或許是拜登年老的「口誤」。
北約暗中已經介入烏克蘭戰場,這一點沒有疑問。俄羅斯已經多次高調宣示:一旦發現歐洲北約國家協助烏克蘭作戰,一定會將戰爭升級。現在俄羅斯到底有多少確鑿的證據?如何將戰爭升級?
科學家警告,美國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帶領一項名為「銀河系中的燈塔」(Beacon in the Galaxy)的研究,若真的執行,可能導致外星人入侵。
1991 年的蘇共失敗政變,民主領袖葉利欽站在坦克頂,呼籲俄國人民群起抵制,此一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一度以為俄羅斯人民熱愛民主自由,將會與東歐和西歐走上健康正常的議會民主之路。然而對於俄羅斯民族文化傳統,缺乏民主基因,自由世界當初的估計是否太樂觀?
時鐘不能回撥,不能夠再問當時如果西方政客在歷史的深度中更深思熟慮一些,可不可以避免今日的慘局?
出身上海、掛名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韓正 3 月 7 日宣稱,對下任特首有三個期望:「配合國家發展、解決住房短缺、維護國際金融中心」。「配合國家發展」是虛泛的,「解決住房問題」是長遠的,三者之中只有「維護國際金融中心」是實在而當前最緊急的。
美國奧斯卡頒獎禮,非洲裔演員韋史密夫掌摑其認為出言不遜、侮辱了他患病而脫髮的妻子的非洲裔喜劇演員頒獎嘉賓基斯洛克,兩日內成為西方影像和文字媒體的頭條,搶去烏克蘭戰爭的新聞空間。全球即刻圍觀此一超級娛樂八卦新聞。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將近一個月,戰績貧乏,大出全世界意外。其中原因,首先是侵略的一方,如果是極權國家,缺乏「集體領導」的決議論證,由某一排或某一軍事強人支配局面,必然發生誤判。
香港爆發 Omicron 疫情,眾醫生紛紛發表高見,由袁國勇到盧寵茂,由何栢良到許樹昌,據說香港的疫情就是戰爭,自然有各種專家指點迷津。英國也一樣。首相約翰遜發表激勵人心的道德演辭,軍事智庫和退休將領,連日來紛紛發表對俄烏戰況發展的專業意見。
俄羅斯代表了昨天,烏克蘭代表的今日和明天。
烏克蘭戰火,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譬喻,成為時局的歷史比較熱門題目。到底普京是不是希特拉在再世?
英美似乎對普京心理性格進一步激進化、發動核戰,缺乏應急準備。
由此觀之,拜登種種奇怪的幕前對白,看來就不像是老人痴呆之簡單。
俄國侵略烏克蘭,核戰風險驟升,假新聞滿天飛,全球無人可以挺身調停。聯合國秘書長是廢物,國際戰略理論專家基辛格化身中美貿易公關、盆滿缽滿之後隱形。今世只有一人,現在可以出來說一句公道話,至少為歷史做碩果僅存的證人。
彭帥性侵犯醜聞、徐州楊姓婦女鐵鏈囚虐事件、谷愛凌國籍問題,冬季奧運會前後,中國發生三宗與女性權利有關的事件,中外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