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經常跟編輯開玩笑,說 *CUP 根本沒有人在看,結果這個專欄以每週兩篇的形式也寫了差不多 7 年。感謝編輯容忍了許多任性,更感謝當然是有遲卻總會到的稿費。
香港的媒體在這幾年關了不少,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蘋果日報」的突然死亡,象徵了一個時代的終結。接踵而來是大大小小的媒體終結潮,有些改頭換面以另外的名字低調重生,有些移到海外基地,憑幾個人的熱誠維持,但更多是曲終人散。這裡的消失不是個別例子,而屬於大潮中的小浪花。如果後世要寫這一段歷史,筆者連在註腳中被提及的資格應該都沒有。
媒體是當代日常生活的基礎體驗,正如今天歸類到香港集體回憶中的事物,一半都是與流行文化有關,媒體洗牌注定會重整世界的認知方式。共同集中的傳統媒體被強制消失,大眾退縮到社交媒體上的小型網媒裡,才找到意氣相投的朋友。這些小網媒能活多久是個問題,恐怕 5 年內只會剩一半以下,然後資源又會重新聚集到存活下來的網媒上。不過屆時世界早就換了個樣,不論讀者需求抑或消費形式都可能更新了幾次。離散社群和香港遺民渴求的內容有多大分別?媒體從哪裡能夠獲得資金?言論空間會再收窄抑或稍放寛?香港會被包到網絡城牆內嗎?這些都是沒有人能說得準的。
結束只是一種情緒整理的方法概念,2019 年甚至 2014 年以來出現了無數的「最後」,結果世界還是繼續運行。不用太悲觀地看待事物的消失,有些東西在消失後才真正地開始,也有東西明明沒有物理地消失卻被徹底遺忘。九龍城寨拆了 30 年,今天在流行文化中仍活得很好;女神像還立在終審法院的門上,法治公正卻流失得七七八八。
你今天覺得已經完了的事,可能十年後還在某個地方繼續,只不過是存在於你視野外,所以才不知道。從來沒有絕對的完結,只有你覺得某樣事完結,需要給自己一個答案。有心人拾來繼續,後見之明來看也是沒有完過。只要今宵珍重,好好保存自己,他朝又會以另外的形式繼續。
說起「今宵多珍重」,許多人首先想起的可能是陳百強的名曲,但 LMF 其實也有一首 。相比前者描寫的情人別離,後者是講述人生哪裡跌倒就哪裡站起來,不要放棄自己。世界萬變,但不要忘記自己相信的事物。因為有成員過身兼香港社會和音樂環境都大轉變,LMF 不太可能重組,這首歌在今天聽起來有另一番感覺。
今宵多珍重 聽日又未必會係咁
今宵多珍重 聽日又另外一個樣時間總會過去 讓你個灰色的心
清洗一次 清楚一次 清醒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