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團體「時光」(Time Capsule)團隊於過去兩年訪問了過百位長者,把其生命故事紀錄下來,製作成生命故事冊,現於「最好的時光」展覽會中展出。在這裡,你可找到一代人的故事,及其編職出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縮影。
梁蔚澄
|共128篇|
【展覽】林靖風的「孤獨三部曲」——「孤獨之宮」
「孤獨之宮」由畫廊 SEEFOOD ROOM 及 SHOUT 合辦、林靖風(Cyrus Lamprecht)策劃,亦是林靖風的「孤獨三部曲」中的第二個策展項目。繼上回陳海欣個展「孤獨之紗」揭開序幕後,這次群展邀請了十位藝術家,就希臘牛頭人及迷宮的神話,探討孤獨和主奴關係的議題,亦延伸至透過孤獨所找到的,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
【展覽】看見.齊柏林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
今年為「看見台灣」上映 10 周年,齊柏林基金會籌劃多時的「改變的力量 ——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從已故導演齊柏林留下的 60 萬張空拍照片、25 年來的心血,選出精華的一部分,於今年 8 月起分別於台北、高雄及台中三地展出,讓觀者再次以鳥瞰的方式,於雲上的高度欣賞山川、河流、大海及城市的珍貴影像,以及再次審視自身與環境的關連。
【展覽】Barminski 的黑色幽默:「Moon Lands On Man」
藝術家 Barminski 以紙板雕塑藝術為人熟悉,畫廊 JPS Gallery 就邀請他於這夏季帶來最新個展「Moon Lands On Man」,同時亦是畫廊開業 10 周年的首部曲。Barminski 以其黑色幽默手法,諷刺即使已被科學理論所推翻,但至今仍備受討論的美國登月計劃陰謀論。
【展覽】「一一重構:楊德昌」其影像世界的深度解密
近日,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主辦楊德昌導演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與影展同步於兩館進行,團隊用了三年時間整理及研究楊德昌導演遺留下來的文本,於是次展覽中首度公開展示這些珍貴文獻與影音檔案,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作品以及特別主題放映。
【展覽】藝術家劉棟「布的幻想」—— 纖維編織的萬千世界
如何利用不同色彩及圖案的布料,創作獨特、富動感而精緻細膩的「畫作」?「布的幻想 —— 劉棟纖維藝術展」將讓你對纖維藝術有更多想像。
【展覽】「霓續」訴說霓虹燈後的香港故事
由大館主辦、非牟利機構「霓虹交匯」協辦,名為「霓續」的展覽,展出逾 20 個霓虹燈牌,當中不少招牌由「霓虹交匯」團隊保育下來,重新安裝後首次向公眾展示,觀眾可藉此機會,近距離欣賞並了解霓虹燈後的故事。
【展覽】英國 V&A 博物館首個亞洲巡迴展「Bags: Inside Out」—— 探索手袋背後的各種意義
V&A 博物館於 2020 年 12 月起開始以「Bags: Inside Out」作巡迴展覽,帶領大眾探索手袋背後的種種文化意義。香港的太古廣場是其首個亞洲巡迴展的終點站,展出逾 200 件珍貴展品,讓觀者從古至今,全面了解手袋的「進化史」。
【展覽】「歸一.尋找本源」:重新與大自然連結
被大自然包圍下會有怎樣的創作?亞黑基斯(ArBlackChris)擅長從大自然取材,他的創作一直以寫實的筆觸繪畫出動物、植物與大自然,而其作品從不局限於畫布上。這次他就以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駐園藝術家」身份,於園內的藝舍展出不一樣的創作。
【展覽】「物池」:一趟整理與淨化空間、心靈之旅
2021 年之秋,藝術團隊巧遇一個堆滿雜物的家,屋主本要把空間收拾、清空,最後同意他們拾取當中將被丟掉之物用於創作。如今這個「一個由積物而生的創作計劃」——「物池」,由 5 位擅長不同創作媒介的藝術家參與,並由小東策展,正式展示於公眾,讓大家思考「囤積」與自己的關係,來一趟整理與淨化空間、心靈探索之旅。
【展覽】Joan Miró 作品回顧展 ——「米羅的詩想日常」
香港藝術館與巴塞隆拿胡安.米羅基金會聯合籌辦「米羅的詩想日常」展覽,在港首次展出由基金會借出 94 件米羅的創作,包括繪畫、雕塑、素描、紡織品、石版畫、海報及影像資料。此外,其中 11 件作品更是基金會首次外借,逾 8 成展品亦是首次登陸亞洲;「煙火」便是米羅 80 歲時的畫作,亦是基金會極少外借的作品之一,不妨把握最後機會,近距離一睹極具童趣及多變的創作。
【展覽】「FACE ID」與「BOUNTIFUL」:藝術家對身份及生活的各種演繹
現在 AI 也可以生成多個圖像,甚至是可輕易製作出一個虛擬分身,再者各種社交媒體充滿著眾人的自拍照,留下倩影,這樣的情況下,各人的照片與創作會漸漸變得類同嗎?JPS 畫廊舉辦聯展「FACE ID」,邀請 8 位當代藝術家,以跨越傳統和前衛的創作手法,為肖像畫賦予新時代的演繹方式。距離不遠的 Quiet Gallery 亦邀請了 16 位藝術家以「BOUNTIFUL」為題,發掘生活中各種豐富的色彩。
【展覽】Patricia Piccinini 個展「希望」:超現實風格雕塑探討人與世界的依存、關係的各種構想
這次大館再次帶來奇異想像下創作的一場視覺盛宴,邀來澳洲著名藝術家 Patricia Piccinini 作香港首個個展 ——「希望」,展出超過 60 件超現實風格的雕塑、攝影、畫作和影像作品。她關切倫理議題、「生命」的元素以及人類對社會的態度和責任。這次展覽探討人類與各種事物的關係,尤其是社會發展及科學所帶來的影響而引起的希望和恐懼,但同時亦希望透過作品傳達愛、關心、共情和相互依存的重要訊息。
【展覽】凝著時間的流動 —— 張滙希首個樹脂畫作展「入畫:風、柔軟和速度」
藝術家張滙希(Rolland Cheung)首個個展 ——「入畫:風、柔軟和速度」,以樹脂作為創作媒介,以時間為主題,讓觀眾探索及反思自己與時間的關係。
【展覽】姚玉意水墨個展「游.色.白」
時至今日,本地畫家於水墨創作中可有怎樣的變化及創意?近日於 Yrellag Gallery 舉辦的姚玉意水墨個展 ——「游.色.白」,嘗試以書法線條和濃淡、豐富的色彩與留白,捕捉人體的韻味,展現出不一樣的張力及形成其獨有的藝術語言。
【展覽】利志達個人作品展「大道其中」—— 紙上漫步 40 年
香港著名漫畫家利志達,以強烈且辨識度高的細膩筆法及懾人構圖著稱,別具一格,更有「香港獨立漫畫之父」及「香港大友克洋」的美譽。此次利志達個人作品展 ——「大道其中」,展示 40 年來他所珍藏的多幅漫畫彩稿及黑白原稿,機會實屬難得,親身及近距離觀看,才可感受其線條及色彩帶來的力量與震撼。
【展覽】創作就是從忽發奇想中誕生 —— 四位藝術家的「認真接力派對」
一次聚會,四位藝術家區詠秋、劉杭霖、蟻穎琳及胡愷昕,忽發奇想在紙上接力創作四格漫畫,每人因應上一格而畫出接下來的劇情,續寫故事,再以此為創作基礎,以自身擅長的媒介或探索新素材,創作出八組作品。對四位藝術家而言,這並不是一場比賽,而是一個探索、未知及充滿樂趣的旅程。他們現正於藝術空間 WURE AREA 舉辦這「認真接力派對」。
【展覽】「meow painter」—— 畫家、貓與大自然
與貓相處是兩位畫家的日常,曹夕的創作以繪畫和藝術玩具為主,貓是主體,但亦不乏各種自然景色;另一位畫家 chinochinochino 則以繪畫及裝置為創作媒體,探索光影、各種質感及紋理,並以此為創作的切入點。兩位畫家的聯合個展「meow painter」在一九九九藝術空間展出,他們從生活取材,把所思所感化作實體。這裡不只是畫作與藝術品,亦像是兩位畫家的對話。
【展覽】「香港遺美」作者林曉敏首個攝影展:「明窗塵」活現於 Galerie Artellex
長沙灣最新攝影展覽室 Galerie artellex 首辦活動就與 Hiuman 合作,舉辦其首個攝影展「明窗塵 Dust in Serenity」,展出一系列廢墟作品,聚焦於荒廢之地,探索及感受不一樣的香港遺美。
【展覽】「Sweeping Vistas」6 位藝術家的心中景致
於 JPS 畫廊舉辦的群展「Sweeping Vistas」,包含了六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均於香港出生或居於香港,當世界有著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們所描繪的景致又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