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源隆

|共350篇|

將康城帶到香港?藉導演雙週 50 支援本地影壇新聲音

康城影展 5 月尾閉幕,在 6 月時份,香港竟然有個「小康城」接力?說的,是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6 月 6 日至 23 日的節目「新浪潮.新海岸:康城導演雙週 50 遇見香港電影」。乍聽標題,難免有點摸不著頭腦:香港電影又怎會與康城導演雙週扯上關係?客席策展人、影評人徐匡慈(Clarence Tsui)告訴 *CUP,適逢康城導演雙週單元 50 周年,他不但想將導演雙週首屆的電影帶來香港,更想秉承導演雙週的創新精神,藉此活動支援本地影壇的新聲音。

【專訪】「搶錢急救之家」導演:墨西哥城四十架救護車應付九百萬人? 

「有 900 萬人口的墨西哥城,只得 45 架公營救護車,私營救護車應運而生,接管當地急救服務。」這是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火鳥大獎得主「搶錢急救之家(Midnight Family)」,在片頭提供給觀眾的社會背景。*CUP 專訪「搶」的導演盧卡羅連遜(Luke Lorentzen),了解墨西哥城的水深火熱,以及他拍這部紀錄片的感受。

訪問伊東豊雄:當今建築需恢復人類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伊東豊雄是日本當代在國際上最享負盛名的建築大師之一,他不但在 2013 年奪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殊榮,在 2016 年更成為紐約 MoMA 日本建築群星展的主角,其建築美學成就早獲全球肯定。年屆 77 的伊東豊雄至今仍孜孜不倦的創作,對世界建築的未來念茲在茲。他在與 *CUP 的訪談中強調,當今建築師應捨棄「征服自然」的現代主義心態,創造回復人與自然親密關係的建築。

訪問西九演藝劇場建築師 Ben van Berkel:未來建築需要知識與科技

UNStudio 是當代首屈一指的建築事務所,,1988 年始創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其較為人熟知的作品包括荷蘭的阿納姆中心車站、鹿特丹伊拉斯謨大橋和德國的平治汽車博物館等,設計從來不落俗套,甚有前瞻性及讓人耳目一新的美感。近年 UNStudio 把他們的建築風格帶進香港,參與了西九文化區演藝綜合劇場的項目設計。UNStudio 創辦人兼首席建築師 Ben Van Berkel 與 *CUP 分享了他的建築理念以及對未來城市發展的看法。

憑著味覺追憶故人 詹宏志談做菜與請客

詹宏志是台灣文化界及商界的傳奇人物,在媒體、出版、電影以至網絡商務業界均可見到他的身影,而近年他更在開闢前半生從未踏足的領域:廚房。在詹宏志近幾年的著作及其專欄文章中可知,他愈來愈多書寫「飲食」,也愈來愈多做菜請客。近日於香港文學館舉辦、由香港著名作家馬家輝作主持的「味覺旅行與文字記憶」主題講座上,詹宏志準備了廿多張簡報,獨自講了個半鐘,回顧自身飲食書寫的源起,也談及請客家宴的學問。

專訪鍾承佑 —— 率性隨心的「個人藝術家」

現年僅 24 歲的鍾承佑(Forbes)可謂香港冒起得最快的其中一位新晉藝術家,他中五就辦過個人畫展,其作品近年在香港南韓多次展出,備受讚揚。今日略有小成的他卻坦言,小時候因有讀寫障礙和過度活躍症而沒當藝術家的自信,後來師從水墨畫名家林天行,巧遇機緣,才全職投身藝術,如今嶄露頭角的他不在意名聲,只在意率性隨心,創作打動人的藝術。

亞洲當代藝術展:在豪華酒店探驪尋寶 見本地藝術文化轉變

就如藝術品能變化萬千,或叫人著迷,或令人糊塗,藝術展亦可層出不窮,脫離正經八板的空間,走到五星級豪華酒店舉辦 —— 說的是 9 月底即將舉行的第 13 屆亞洲當代藝術展(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展覽開幕前,展覽總監兼創辦人之一 Mark Saunderson 與 *CUP 談及展覽策劃理念,以及他對香港和亞洲藝術市場的觀察。

「Patrick Melrose」—— 看甘巴貝治的沉淪,看英國貴族的衰落

喜愛「新福爾摩斯(Sherlock)」的觀眾,大多欣賞影星班尼狄甘巴貝治(Benedict Cumberbatch)的出色演技。他不但表現了福爾摩斯的過人機智,更立體塑造了有人性陰暗的神探:自以為是、不善交際、時而濫藥、情感波動強烈。在近月完結的英劇「梅爾羅斯(Patrick Melrose)」中,甘巴貝治飾演半生遭毒癮酒癮纏擾的花花公子,再進一步詮釋何謂「墮落」,從而帶出英國貴族的沉淪敗壞。

薄餅翻身記:從窮人恩物到國民美食

今日港人與三五知己派對歡聚,不時會訂購薄餅套餐,不但方便快捷,亦能適合多數人的口味。然而,那些薄餅大多偏離「正宗」,款式包羅萬有,叫薄餅「始祖」意大利人輕則大開眼界,重則憤怒無比。可是,憤怒總無阻薄餅從「正宗」發展至今日的變化萬千。究竟薄餅這款食物從何而來?又怎樣發展成現時的模樣?華威大學歷史學家 Alexander Lee 追溯薄餅的源流,指出今日受國際大眾喜愛的薄餅,背後一有段關乎經濟、移民與科技發展的有趣歷史。

中美貿易戰的大前方:製造業生態轉變的時刻?

中美貿易戰正式展開,繼月前美國宣佈向中國達千多件商品徵收 600 億美元入口關稅後,中國迅速還擊,對美國百多件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日前中美兩大經濟體再次對碰,受影響的不僅是國內的企業,更波及世界製造業。貿易戰會否再升級還是未知之數,但中美兩國近日的關稅政策已改變了製造業生產鏈的生態。「紐約時報」報道就考察中美貿易戰的大前方,檢視這場貿易戰的初步影響。

「架空歷史小說」:如果歷史有如果

如果日軍沒有發動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會否改變?如果希特拉帶領納粹德國勝出大戰,今日的世界又會否截然不同?這些對歷史種種「如果」的幻想,成為了不少小說家的創作靈感;而那些推翻歷史,重構平行時空的作品,被稱為「架空歷史小說」(Alternate History novels)。雖然人類的想像力一直澎湃洶湧,但原來「架空歷史小說」在 1960 年代才逐漸在西方興起,至 1990 年代後產量達至高峰。究竟為何會有此現象?

The Week:屬於本地獨立音樂的一個星期

近年香港主流樂壇或許失色,但本地獨立音樂界卻熱閙起來,尤見愈來愈多大大小小的獨立音樂節湧現,而在這芸芸音樂活動中,The Week 可謂與眾不同,一連 7 日,請來 25 隊以香港為根的獨立音樂人,在港島九龍各場地表演,展示香港獨立音樂圈豐富多元一面。趁 The Week 即將舉辦第二屆,*CUP 特地專訪了其創辦人 Elaine 與同伴 Joris。

九字尾:尋找生命意義的年紀

「時機很重要」,這不僅是人生道理,更有科學支持。有研究指人類的認知工作表現與時辰有 20% 關係、醫院在午間 3 點發生麻醉人為意外的機率比起早上 9 點高出 4 倍、在早上考試的學童成績比起在午間考試的好 —— 全都指向同一結論:對的時機做對的事,無往而不利。若將這結論置於整個人生中,那人生的重要時機何在?美國著名作家 Daniel H. Pink 新作指出,每逢歲數到了 9 字尾數關口,人較會作出自己從前未想像過的事﹐但心神一旦不慎,又會存在危機。

希特拉要上位 自創德國救星人格

1923 年夏天,縱使當時德國的政治經濟亂局及國內情緒,有助時為納粹黨黨魁的希特拉實踐野心,國內並沒有人認為他是德國應許的政治領袖,甚至對希特拉此號日後驚天動地的人物毫無認識。這是希特拉自己的錯,在 1923 年前,他十分抗拒宣傳照片拍攝、少讓外界了解他的過去生活,所以無論他演說有多動聽煽情,他的人氣還是限於瓶頸 —— 為了突破此困局,希特拉決定自創另一「人格」,重塑公眾形象,說服人民他是國家民族救星。

滑鼠之父:他不及蓋茨喬布斯有名,但其視野或更創新

歷史上,有多少風流人物才華洋溢,然而卻因缺天時地利人和而被後來者趕上,搶盡光芒和掌聲?數之不盡,而美國電腦發明家恩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就是其中一個。他雖然不及蓋茨和喬布斯有名,但其對電腦科學發展的視野可能比起他們更為廣闊深邃。即使他生時得過多個大獎,獲譽為「滑鼠之父」,死前卻鬱鬱不得志。

紐西蘭何以成為極限運動大國?

談及喜歡「極限運動」的國家,除了俄羅斯,必數紐西蘭。自 1987 年 6 月紐西蘭人 A.J. Hackett 僅綁了一條彈性長繩,在巴黎艾菲爾鐵塔一躍而下後,「笨豬跳」就逐漸傳揚開去,成為紐西蘭的必玩運動之一。「笨豬跳」的發明推動了紐西蘭的「冒險旅遊業」,在此基礎上,加上當地風險管理機制與旅遊局的用心推動,使紐西蘭發展成今日的「極限運動大國」,危險刺激的運動項目包羅萬有,是極限運動愛好者不可不去之處。

加拿大也要「脫歐」?

去年英國脫歐鬧得熱烘烘,想不到今日的加拿大也在經歷一場「脫歐」,同樣掀起風波。當然,加國非歐盟成員國,所以加國的「脫歐」實與英國的脫歐不同。加國的「脫歐」是指當地近年就歐洲殖民者在加國留下的遺物遺產而作的去殖運動,此運動之所以抬頭,與加國遭歐洲殖民者爭奪的過去,以及其日益上漲的原住民意識有關。

專訪「拍謝少年」:台語搖滾唱出成長體驗與土地關懷

談及台灣樂團,多數港人認識的不外乎是「五月天」又或「蘇打綠」,兩隊曲風不盡相同,但他們均是以國語為主要演唱語言的樂隊。他們海外也能取得成功的原由可以理解,畢竟華語地區均可聽懂歌詞,對歌曲有共鳴共感。然而,除了國語樂團,台灣也有許多以「台語」演唱的好樂團。近年冒起的「拍謝少年」就以台語搖滾唱出生活點滴以至土地關懷,其音樂的力量毫不輸國語樂團,並且甚有特色。去年底,拍謝少年推出第二張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並將在台灣各處巡迴演出。趁其回歸之勢,*CUP 就新專輯及台語創作與他們做了專訪。

體罰對子女百害無利:短命、低智、暴力傾向

近日香港發生一宗駭人聽聞的案件:5 歲女童疑遭家人長期虐待毒打致死,其 8 歲哥哥亦是遍體鱗傷,滿是體罰的痕跡,情況叫人心痛。雖然虐兒與體罰有差別,「棒下出孝子」亦是華人家庭教育傳統精神之一,然而,自 2007 年起聯合國已規定體罰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任何形式的體罰均不應接受,更何況體罰對管教子女幫助實在有限,或會導致子女壽命縮短、較低智商、易陷入反社會情緒病,甚至令他們發展出暴力傾向。

是求生不是求死 !人們參與「極限運動」的緣故

去年年尾,年僅 26 歲、有「中國高空極限運動第一人」之稱吳永寧在一次攀爬摩天大廈挑戰中墜落死亡,再度引起各界就極限運動熱議。近年極限運動大行其道,愈來愈多人參與其中,有人以為極限運動玩家只是為了尋求刺激而玩命,行為幼稚無聊,不負責任;也有相反意見指他們至少是「為自己而活」,敢試敢做。究竟為何人會玩極限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