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韋

|共280篇|

不叫國華叫振英,改名可轉運?

「唔怕生壞命,最怕改錯名。」中國古人不乏成名前後曾改名的例子,例如曾國藩初名叫曾子城,中進士後始改名做國藩;洪秀全原名是洪仁坤,為了大業托稱應天父指示避諱稱「秀全」。帝王登位改名的例子更多不勝數,著名的有如明太祖朱元璋原名為朱重八,聽落像莽夫之名,改做朱元璋,也為「誅元璋」,反元起義的事便更得心應手。事實上,不只有中國人愛改名,而改名轉運或真有其事,改名有利你的事業發展。

對社會不公愈麻木的人,愈不願保護環境?

說雙十一是地球浩劫,立即觸動了許多人的神經。「淘粉」紛紛反駁為何要針對中國普天同慶的購物大日子,為何不去「黑」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又表示反對雙十一購物必然是眼紅中國的強大。說起來,為何我們要提倡綠色消費,保護環境?能讓我的生活變好嗎?社會上總有些人,傾向從保護環境角度思考,有些人則對之漠不關心。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一直也很好奇,持甚麼價值的人,對於保護環境的意識會較高或較低。

為何日本還是現金大國?

支付寶殺入香港,不久後在街市、的士、街頭巷尾將處處見其蹤跡。無現金經濟叫不少人熱血沸騰,熱血得平地一聲「雷」,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榮休教授雷鼎鳴在研討會上興奮得揚言在中國「叫雞」也可用支付寶。假如無現金是先進的表現,世上另一科技大國日本,在電子支付方面還相當落後,仍有為數不少的國民喜愛使用現金。

歐洲不文明史:閹伶

男性在青春期後閹割,一般後果是性慾消除、肌肉質量、體力和體毛減少、不再出鬍鬚,或乳房增大亦是常見的情況。除了中國有太監作為僕人,4,000 年前,位於現今伊拉克境內的蘇美爾城邦,也有記錄蓄意閹割男性而產生宦官。而於近代歐洲,則有為保存男性童聲,而對在青春期之前的男孩進行閹割,培養擁有獨特歌唱技能的「閹伶」。

印度人也癡肥

過往印度給人發展中國家的印象 —— 人多、貧窮,隨之而來是三餐不繼,想當然很多人是瘦骨嶙峋。事實上,印度自 1980 年起,平均每年經濟增長有約 6% 之高。經濟發展,生活改善,尤其是在城市中富起來的一群。而現代社會的都市問題 —— 肥胖,也來了印度助興。

肯德基進入加納,食快餐的人有福了?

加納在 80 年代初面對嚴重糧食短缺,當年溫飽難求,民族記憶使得加納人認為體態肥胖反倒是幸福的象徵。過去十年,海上石油帶給加納前所未有的繁榮。國家發展急速,數百萬人湧向城市工作,商場如雨後春筍林立,現代化的標誌 —— 快餐,也在加納生根立足。加納大學家庭及消費科學講師 Matilda Laar 說:「加納人與子女買肯德基、買薄餅,他們喜歡向子女展示他們能買得起的東西。」肯德基不僅僅是食物,她說:「這是社會地位。」不過,快餐雖然高貴而滋味,加納人卻要為此付上健康代價。

Richard Thaler:讓經濟重新面對人性

美國經濟學家 Richard Thaler 榮獲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結果公佈後,有關 Richard Thaler 和行為經濟學的報道鋪天蓋地,許多經濟學術語霎時湧現。大眾似乎特別熱切關注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皆因行為經濟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可是,在這些眩目的術語之下,到底 Richard Thaler 的具體貢獻是甚麼?

忙者榮耀?你大可不必太 Social?

中文有一精警詞語 ——「應酬」,表示交際往來,又帶有勉強應付、不得已而為之的意思。現代社會強調社交力,日本甚至有年輕白領花錢請來陌生人裝作 Girl’s talk 聚會。但真正花費精力的,也許就是每週不間斷的應酬。英國自由撰稿人 Madeleine Dore 在 BBC Capital 專題中表示,從她的採訪經驗中,包括訪問藝術家、作家、創意企業家等等,關於他們的成功之道,總有一個常見的答案:「Well,我沒有社交生活。」

如果加泰成功獨立,下一個到誰?

臨近雙十節,台獨議題又再吵熱,明明台灣已有完整主權,可是仍為是不是「中國」,還是「台灣」爭論不休。另一邊廂,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明目張膽提倡獨立,不惜違憲舉行公投,無論最終能否獨立,結果除了關係到加泰人與西班牙人的福祉,對於歐洲的分離主義運動亦有影響。歐洲分離主義運動小至城鎮,大至整個地區,尋求獨立的動機同樣多樣,包括語言與文化差異,以及經濟和歷史緣由。雖然有些分離主義運動的目標其實只為擴大自主權,但亦有像加泰隆尼亞般的地方,寄望能夠完全獨立成國。如果加泰成功獨立,下一個又可能到誰?

獨立合法不合法重要嗎?

最近有兩宗獨立公投吵得沸沸騰騰,一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另一是伊拉克北部庫爾德自治區公投。兩宗公投均獲得逾九成投票人士贊成獨立。美國、大部分歐洲國家、土耳其與伊朗強烈反對庫爾德獨立公投,認為事件不利地區穩定。另一方面,歐盟委員會指加泰羅尼亞公投並不合法,不予承認。要獨立成國,真的這麼難?

【沒外語方言之別】宛如兄弟的北歐語

香港大約有 7 成人能使用普通話,就算不能說,一般也能基本理解普通話口語。這與香港在主權移交後的「兩文三語」政策,以及香港受中國影響愈來愈大有關。廣東話在中國屬於方言。沒有廣東話聽說經驗的中國北方人,大多聽不懂廣東話。一國之間兩地語言不甚相通,在世界另一端,北歐核心三國語言:丹麥語、瑞典語和挪威語,同屬北歐日耳曼語,三者宛如兄弟般親近。

失敗很痛苦,如何化苦為良藥?

人生中少不免會遇上數不盡的失敗,但是有能力從失敗中學習,是成長的關鍵 —— 從失敗中學習能使人謙卑、增強適應力和增添靈活性。可是,大多學生從小就被教導成害怕失敗。教育之道,就是要糾正這「歪風」,強調「成長思維」,鼓勵學生從過去的失敗中學習,並要求他們定期反思,而不光光是反芻失敗。

另類選擇黨躋身議會,能為德國和歐洲吹起甚麼風?

德國大選結果出爐,觀眾最關心的不是誰人能黨選總理,而是極右政黨「另類選擇黨」(AfD)以 12.6% 得票率躋身國會,為戰後首個能進入國會的極右政黨。許多觀察者因此憂心忡忡,尤其是當 AfD 掌握了聯邦議會的資源和影響力,極端民粹會否因此抬頭。到底 AfD 在今次選舉的成果,對德國和歐洲有何啟示?於民粹主義研究極具分量,美國佐治亞大學政治學的副教授 Cas Mudde 日前在衛報的分析,值得參詳。

民主雅典有言論自由嗎?死於以言入罪的蘇格拉底

今日我們普遍理解,只要不對他人造成直接傷害,言論便享有自由。蘇格拉底的判刑有各種因素在內,贊成處決的裁判當中或有人是出於捍衛「民主」,決定處死社會中潛在的「危險分子」。可是,蘇格拉底的審判依然印證了雅典人不光是建基於有否對公眾或某些人造成傷害,一些教學上的意見也會被視為危險。假若真理真的是愈辯愈明,動輒向提出辯論的人「殺無赦」,同時也會把真理埋葬。

歐洲建築師在中國的淘金夢

中國房地產過熱不是新鮮事,政府愈調控,市場愈興奮。除了四平八穩建住宅,中國還是建築意念前衛程度數一數二的國家 —— 即使「前衛」搞不好就成為「奇怪」,奇怪到甚至讓中國國務院頒布指示,要求防止修建「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傳承堪憂」的建築物,並要遵循「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方針。中國樂此不疲地興建前衛建築,歐洲建築師也積極參上一腳。

比特幣還有沒有前景?

比特幣的價格一向大上大落。2013 年底,其價值從 100 美元急升到 1,000 美元;今年 5 月初,一個比特幣價值 1,500 美元,到 9 月初時一度升至 5,000 美元以上 ,但中國一聲嚴打比特幣,關閉中國國內多所比特幣交易所後,價格立即下跌近 5 成。正因其大上大落,令不少投資或投機者躍躍欲動,寄望單車變摩托。近年招致滿城風雨的比特幣,到底所謂何事?

默克爾值得勝出選舉,但可以做得更好?

默克爾因 2015 年接收大量難民的政策,有些人標籤她為「左膠」,殊不知默克爾所代表的基民盟屬中間偏右政黨。道聽途說者,還以為默克爾在難民政策進退失據,勢必大失民心。臨近選舉日,民調顯示基民盟支持度仍領先對手社民黨近 15%,連同電視辯論的表現,默克爾帶領基民盟再度勝出大選近乎毋庸置疑。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以「為何默克爾值得贏得德國選舉」為題,闡述一項項默克爾領導德國創下的驕人政績,如何成為默克爾的連任資本,同時痛陳其不足之處,寄望她能領導德國更上一層樓。

德國科研成就,默克爾之功?

德國於 9 月 24 日即將舉行大選,由現總理基民盟的默克爾,對決曾任歐盟議會會長的社民黨舒爾茨,民調顯示默克爾穩操勝券。默克爾成功俘虜的,還有德國科學家 ——「自然」期刊日前刊登社論稱許默克爾「值得連任德國總理」,基於她任內讓德國科研穩定進步。歐洲科學政策記者 Alison Abbott 就於刊內社評,闡述當代德國的政策,如何把德國聞名天下的科研傳統,發揚光大。

讓西媒卻步的中醫

所謂「醫學昌明」,現在多是用於形容近代發展較完善的西方醫學。西醫講求實證,需以臨牀實驗及統計數據來確認各種療法的成效,與中醫以病例證明療效的方法迥異。華人社會卻從未放棄中醫,不少香港人「頭暈身㷫」,給中醫師把把脈執劑茶,亦能「藥到病除」。然而,這種中華文明傳統的醫學,近日遭「經濟學人」批評在中國發展過快,情況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