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夠錢你做唔做?日本動畫長期處於「限米煮限飯」的情況,這種成本不足以致人手不足的情況,幾乎在每一套動畫都會出現。「危機孕育天才」的說法,讓我們忽視了天才也要吃飯。
夕立 中距離日本
|共32篇|
夕立:「現代文藝筆禍史」—— 1924 年的日本禁書目錄
齋藤昌三在書中不僅列明清單,更為清單內可以追溯內容大要的出版物寫下簡介,現存我們對那些書的理解,可能就只剩下那些簡介。
夕立:演員可不可以做回普通人 —— 以偽紀錄片打出天下的平成深夜劇
東京電視台在 2015 年初,靠著偽紀錄片「山田孝之的東京都北區赤羽」一舉成名。在此之前,很少電視台會拿整整一季時間播放此類節目,因為其戲劇張力比一般電視劇薄弱,又會被看慣劇情片的觀眾視為不專業,「唔知睇緊乜」。
夕立:當「去一次沒有計劃的文青旅行」變成綜藝節目
在日本,單純以遊戲作弄嘉賓的節目已經買少見少;取而代之的,是這種具偶發性設計的真人騷。它既沒有「生還者」般殘酷,稍有挑戰的節目設計又能夠逼迫出嘉賓的真性情。這種節目是否符合胃口頗大的香港觀眾尚未可知,但少少緊張,多多悠閒,正是平成年代後綜藝的其中一個走向。
夕立:東北畫可否代表日本?—— 東日本大地震後的日本藝術
311 東日本大地震至今發生已經將近 10 年,由於日本特殊的核災背景,由地震所誘發的福島核洩漏,反而變成了日本給世界的第二印象,正如當年的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一般。日本東北長久以來被忽視的文化位置,反而因這次災難獲得注目。
夕立:日本當代追星文化有甚麼不同?—— 看「神推」動畫
為甚麼在這種新型追星文化中,親衛隊等大型組織卻愈來愈少見?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隨著雙方的距離拉近,偶像對粉絲的承認變成了整個消費的一部分。
夕立:「天竺鼠車車」爆紅因為沒有握手會?談疫情下的觸感問題
在長時間缺乏「觸感」交流的今天,「天竺鼠車車」以天竺鼠的聲音配音,以羊毛氈公仔製成定格動畫,取代以電腦成像,或其他手繪平面動畫作主流的日本動畫,是否可以視為「觸感記憶」的替代,以及治癒呢?
夕立:「天竺鼠車車」之前的見里朝希
在「我就爛」迷因氾濫的今日,它背後隱藏著的是現代人對於自己生活狀態無規可循,當中任何一部分都可以反轉成為傷害人的部分,從而引伸對於自己生活方式的質疑 —— 包括「我的小山羊」中,爸爸所象徵的保護,同時也是暴力的泉源。
夕立:フワちゃん 為何成為了 2020 年日本娛樂圈文化的象徵?
2020 年度日本的「新語.流行語大賞」中,除了過半數與肺炎有關的詞語上榜外,還有兩個詞語與娛樂圈文化有關,分別是韓劇「愛的迫降」,以及 YouTuber 兼搞笑藝人「フワちゃん」。就數字而言,フワちゃん 本身在頻道的更新頻率並不高,在電視出演增多後更顯著減少;也不如其他從 YouTube 轉戰電視的美男美女般靠樣生存,到底她是怎樣生存到現在?
夕立:門小雷的香港 ——「The Scent of Hong Kong」展覽會
在社會運動、移民潮與久久不散的肺炎陰影之下,門小雷在大阪展出的插畫雖然並沒有很強烈的政治訊息,卻讓筆者更感受到她對香港的各種感情 —— 而且很多只有住過香港的人才知道的視覺記憶。
夕立:夏帆 —— 逝去青春換來的爆發力
從短篇電視劇「預兆 散步的侵略者」(2017 年)起,夏帆的演技開始流露出相當適合恐怖片或文藝片的無力、憔悴,備受壓抑的氣質,但具有相當自我行動力及瞬間爆發力的角色。換而言之,這與在青春劇中的固定形象不同,講求突出轉變的角色,挑戰夏帆的演技。
夕立:討厭中國還是要學學中國 —— 「智能都市」的誘惑
正如香港拉倒的「智慧燈柱」,智能城市必須允許個人資料互通,以便更有效率地管理城市,並提高工作效率,若推進到極致就會像內地城市的監控系統。在私隱備受重視的日本,此法案當然會受到質疑。
夕立:古今無緣考 —— 自由與孤獨
「無緣社會」指出,隨著社會發展,原本維繫人際關係的傳統逐漸被打破,人與人之間不再有任何關係與血緣。串連起社會各部分的「緣」消失,被認為是老人「孤獨死」此類社會問題的癥結。
夕立:「雙層公寓」、武漢肺炎與網絡欺凌
在木村花事件與武漢肺炎所衍生的網絡欺凌行為後,新一輪加強規管網上言論的修法勢在必行。雖然政府並非直接決定言論的性質,而是要求 Twitter 等社交平台代勞,但如何在言論自由與保護弱勢之間取得平衡,還是一個難題。
夕立:日文「大丈夫」的世代差異
在日本,「大丈夫」這詞語可謂世代差異的縮影:30 歲以下與更年長的世代對這個短語的理解截然不同。譬如說在便利店買東西時,店員會問顧客是否需要膠袋,年輕一代(包括筆者)通常會回答「大丈夫」作婉拒。不過在這個語境中,「大丈夫」可以同時表達「需要」與「不需要」兩種可能性。
夕立:香港自衛隊 ——「團防局」
在組織以及政治層面上,也許我們可以以史為鑒,警察作為社會控制的最終手段並非必然,即使是在香港,也曾經有過一個時空有兩個不同的隊伍同時維持治安秩序。
夕立:「空氣」與「個性」—— 談日本人的交流強迫症
這些交流中的小習慣,以及在言談中生成的「個性」,都是為了在很多話都不能直說的日本社會中,作為人與人之間「擬似交流」的潤滑劑。
夕立:女團綜藝節目發展之路
團成員透過歌曲、粉絲互動及綜藝節目的設計逐步構成不同「人設」。此篇嘗試退回基本步,思考一個問題:為甚麼女團冠名綜藝節目,會發展成今日這種形式?這種形式又與日本電視文化有何關係?這要從不同形式的喜劇表現,「漫才」說起。
夕立:偶像女團的自省與自白 —— 談歌詞中的偶像人生
乃木坂 8 年前成立到現在,姐妹團體欅坂亦踏入第 4 年,當然不乏成員對「偶像女團」人生反思的自白歌曲。這種歌曲每每唱來有血有淚,通常講述某些成員的處境。這種歌比不少主打歌,主要歌頌偶像的光明面、鼓舞聽眾、歌頌人生光明面的歌曲要賺人熱淚,更使支持者對這些成員的處境感同身受,使死忠們更熱烈地擁護打負方戰、正在苦難中掙扎的她們。
夕立:百合女團的必然與偶然(下)
由於欅坂 46 成員本身的性格,以及她們表現出來的「病嬌」特質,使營運方將「百合」故事變成好幾十集綜藝節目的主軸,甚至被已畢業的成員米谷奈奈未打趣:「這團各種意義上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