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的 Everything I Know About Love,根據 Dolly Alderton 同名暢銷自傳改編。記者出身的 Dolly Alderton 是 The Sunday Times 的專欄作家,2018 年出版的這本著作,奪得了同年的自傳類 National Book Award。改編成劇集,繼續由 Dolly Alderton 編劇,找來兩位女導演 China Moo-Young 和 Julia Ford 合作。
林喜兒 愛皮西劇集台
|共120篇|
林喜兒:Barry —— 這個殺手想轉行
Barry 從海軍陸戰隊退役後,當上廉價的職業殺手。他不是天生的殺人狂,也不是為錢財,戰爭帶來的創傷後遺症,讓他過著漫無目的,沉悶的生活。一次到洛杉磯進行任務時,誤打誤撞下走進戲劇教室,從此在戲劇世界中找到一片新天地。
林喜兒:Pistol —— 流於表面的Punk
Sex Pistols 從來不只是音樂,而是整個形象包裝、公關手段。70 年代的 Punk 是回應當時英國的社會環境,一個「反」的行動。可惜 Pistol 所帶出的 Punk 只流於片面,觀眾看到的是他們曾經這樣那樣,卻不能理解 Punk 的精神與社會意義。
林喜兒:SuperNature —— 喜歡的請鼓掌,討厭就不要看
一小時的 SuperNature,除了如題講及超自然外,最惹人談論的是開首談及跨性別人士以及「cancel culture」。前者,不用多解釋,就是認為不應以跨性別人士為笑話。然後 Ricky Gervais 談笑話、談喜劇,有人不喜歡,有人感到心靈受創,但這都是很主觀,很個人。
林喜兒:Derry Girls —— 被槍火剝奪的青春回憶
Derry Girls 是 Channel 4 近十年來最受歡迎的喜劇,如此貼近真實又引起共鳴,正因為主創兼編劇 Lisa McGee 就是「Derry Girl」。成長於Derry 的 Lisa 把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喜劇形式呈現,劇中人物是她也是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這五位主角,四位女生都是愛爾蘭人,而主飾演主角 Erin 的 Saoirse-Monica Jackson 更是真正的 Derry Girl。
林喜兒:In My Skin —— 笑著面對苦澀
剛舉行的英國電影及電視學院獎(BAFTA),英國廣播公司(BBC)的 In My Skin 打贏熱門的 Vigil 和 Unforgotten 成最佳劇集,同時劇集主腦兼編劇 Kayleigh Llewellyn 更奪得最佳編劇。由滄海遺珠變成黑馬大勝,這是成長於威爾斯的 Kayleigh 個人經歷,都說創作人第一個作品,往往是由自己的故事開始。
林喜兒:黑錢勝地 —— 金錢與權力的詛咒
經過五年,終於到了結局篇,評價普遍不錯,當然也有不少人表示失望。我卻認為是求仁得仁,特別是最後一個鏡頭。
林喜兒:我會回來找妳 —— 倖存者的緝兇故事
不少關於連環兇殺案的故事,往往著重描寫連環殺手,他們行徑怪異或絕頂聰明、動機是出於陰影創傷還是性格缺陷。Shining Girls 卻將焦點放在這些擁有某種天賦才華的受害女子身上。
林喜兒:鍍金時代 —— 新舊時代的交替
新舊時代的人相遇,產生磨擦和衝突,也是劇集的核心所在。
林喜兒:浴血黑幫 —— 黑幫新經典
BBC 的「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從 2013 年開始到 2022 年,用 9 年時間帶來 6 季。即使受疫症和 Helen McCrory 的離世影響,4 月初播畢大結局,依然不負眾望,交出亮麗的成績,順利走進經典之列。
林喜兒:人民公僕 —— 從電視裡走出來的總統
當天投澤連斯基一票的烏克蘭國民,有多少人是把劇中的他當作其本人?雖然政治履歷一片空白,可是這個人卻敢於說出人民的心聲。
林喜兒:心之旋律 —— 不用催淚也讓人感動
「心之旋律」出色之處,是其政治正確而不令人煩厭;情感真摯卻不煽情催淚。
林喜兒:初創玩家 —— 他們都是銷售員
雖然 WeWork 的成敗不是騙局,但初創的故事總離不開如何把理念化成現實,如何遊說投資者。然後,你會發現,每個成功的創辦人,都是一個 top sale,在實際的才華外,或者技巧才是一切。
林喜兒:Pam & Tommy —— 轟動一時的影帶外流事件
劇中形容「VHS is flu, but internet is plague」,那麼社交媒體是否 pandemic?Pamela Anderson 的不幸事件,其實一直也在發生。
林喜兒:新創大騙局 —— 一滴血的騙局
此時的 Elizabeth 還沒有蛻變成後來在媒體出現的形象,也不見得口才特別好,不懂包裝不懂交際,甚至完全沒有領導才華,不過已踏出了錯的一步。後來怎樣獲得政商界的支持,怎樣把自己塑造成女版Steve Jobs,希望好戲在後頭。
林喜兒:This is Going to Hurt —— 醫生的真實告白
然而這齣醫生劇最與別不同的是,它告訴你「醫生也是普通人」,醫生不是萬能,也不一定是救世界的英雄。
林喜兒:生活割離術 —— 我有兩個
像 Mark 那樣,一踏進辦公室就像變了另一個人,工作與私生活互不相干,這就是理想的 work-life balance 嗎?
林喜兒:Tinder 詐騙王 —— 女人的弱點?
來到 21 世紀,行騙是與時並進,還是萬變不離其宗?雖則這個年代「起底」沒有難度,「Google」在這齣紀錄片中不斷出現,同時騙子也懂得利用社交媒體「自我創造」。
林喜兒: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 —— 瘟疫後的新世界
此劇最易引起觀眾共鳴的,可能是「隔離」這兩個字。
林喜兒:80 日環遊世界 —— 個半世紀前的全球化
不過我認為全球化才是此劇最有趣之處,由於行程中多了一位記者隨團報道,Phileas Fogg 的旅程會定期出現在報章上,當他們到達香港一站時,上流社會已經知道他們的故事,更有記者在紐約火車站守候。還沒有 Fact check,不知道以當時的電報和航運速度是否真的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