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人生路上我們都是運動員

A+A-
圖片來源:Pavel1964/Shutterstock

執筆下午,獨自在家,佳節正好,和煦陽光為窗外鍍上一陣黃,微風拈來一點平靜;今天好像稍為暖和。年末,我們很快又要揮別種種。

記得我在之前的文章寫過,有一次演講分享,學生提了一個問題,類似問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訪談和訪談對象為何。我不只一次被問過這題,老實說,雖然許多次的訪談都是獨一無二的回憶和學習,而且很多運動員都非常值得欣賞和敬佩,惟至今我仍不會說哪一位或哪一段特別震撼。倒是我認為,也以此回應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生命中的運動員,找到目標,勇往直前。有時候我們的故事、創下的里程碑、突破的關卡,不一定可歌可泣,也未必都驚天動地、廣為人知,但我們都可以自己的方式和定義打好每場仗,寫出自己小小的傳奇。

回顧這一年,你這位「運動員」,走了甚麼路?過得快樂、過得好嗎?

留意啊,我們講的不一定是贏了多少,做到幾多。近年,基於我在工作及運動的生涯(整體叫「志業」吧)趨於繁忙,在努力衝的同時,也常聽到身邊朋友提醒:別忘記要排出時間休息。有一種說法對於總是停不下來的我特別有說服力,出自一位運動員朋友口中,她說:「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分。」跟大家共勉,適時火力全開,適時懂得「less is more」之美。

這個專欄名為「運動漫遊者」,當中「漫遊者」部分也取自我在社會學學到 Walter Benjamin 關於 flâneur 漫遊者的概念,簡而言之,漫遊者可以在城市中漫步和張望,並進行思考;大概是,他們身處都市和群眾間,又能獨立抽身地存在,晃蕩和觀察。筆者即使進入體育傳媒和體育產業已經超過十年了,但回想自己並非如不少「行家」般是主修傳理或體育出身,而是從小是體育迷,學士和碩士之時分別主修西班牙文和社會學學科,我對於這個出身還是感恩,並仍濃烈地感受到好奇及那份有趣的火花和衝擊。我相信,看社會,看體育,當中仍有許多已被看見或尚未被開發的連繫及可能。

2024 年,又將迎來奧運了。香港體壇也好像會以熱鬧的姿態展開新一年,就是足球,也一連會有由奧雲大師隊對戰史高斯傳奇隊的世界足球傳奇盃 2024、擁有美斯和碧咸號召力的國際邁亞密訪港和有托迪等名宿亮相的賀歲盃等矚目盛事,不少香港名將都會上場。

而我這個體育人和漫遊者,不論在創作和工作上,仍會繼續努力於不同崗位及企劃表達和建立各種體育和其他範疇的看法、熱誠、連繫與可能;至於打球上,仍是希望和 Hong Kong Kiddos Floorball 的隊友和其他球友,繼續打好波,發展軟式曲棍球(又譯旱地冰球),有天一起踏上更高更闊的舞台。

記得這個專欄開初,我是寫在荷蘭的故事,十分巧合,完稿之後,我又要整裝踏上另一旅程 —— 對,又是荷蘭。在此,為大家送上祝福,希望我們都可以跟著自己的節奏,各自享受做人生的「運動員」!新一年,讓我們重新出發。還是那句,期待跟大家繼續聯繫和交流啊。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