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快要過去,在今年最後一個月,壞消息頻頻傳來,其中一個來自國際防盲協會的視力損失專家組。他們在研究全球視力資料庫後,發現在過去 30 年,可避免失明人數有增無減,達不到預期目標,問題在亞洲特別嚴重。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和老化,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令已遠遠落後的眼疾服務目標解目無期。
護瞳行動
|共41篇|
護瞳行動:世界糖尿病日 自己健康 自己負責
都巿人的生活方式固然令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年輕,發展中國家地區面對的危機也不遑多讓。每年的 11 月 14 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認識糖尿病,自己健康、自己負責。
護瞳行動︰新型肺炎下 眼科發展的下個十年
新型肺炎在全球仍然風風火火,但各種疾病同時影響著病人每天的生活,眾多議程仍然需要推動。世界衛生組織在 8 月的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推動國家地區的醫療系統必須包括「以人為中心的眼科服務」的議程,為下個十年減少視障和失明人口做好準備。
護瞳行動:七女性擔起一條村的眼疾醫療
在孟加拉南部的 Barishal 區 Rahamganj 村,七名女性成立了「女性一定得 —— 眼睛之光」社會企業,希望為該區提供基本的眼科診治,減少由近視或其他眼疾引致的可避免失明。
護瞳行動:除卻傳染,眼科還承受新冠肺炎的哪些打擊?
由於疫情發展迅速,眼科醫護都被調配到前線抗疫,可是卻被曝露在保護裝備不足的危險中。我們的夥伴醫護告之,醫療人員不足,眼科醫護要臨時深造傳染病學知識,洗手液、手套口罩等供應緊張,一些夥伴醫院像我們在香港家中般,要自行生產洗手液。
護瞳行動:醫護心底話
醫護生涯總是匆匆忙忙。有時在病房遇到醫護,無法即時得到回應、心急著要向他們發脾氣的時候,身為病人或者家屬,退一步想想,我們能明白他們也是一個普通人,有情緒、會恐懼,醫護更是帶著自己的初衷,為人服務。
護瞳行動:跟進羅興亞 —— 我們沒有忘記
在恐懼中逃亡,同時承受失明的苦楚,難民的處境並不容易。牢牢記著,盡力服務,讓我們在新一個 10 年,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護瞳行動:你提供服務,我便要接受了嗎?
眼健康服務的成功,不能獨立於整個醫療體系,而是把眼健康融入醫療系統內。
護瞳行動:縮窄少數的不公義
改善原住民的眼科醫療,不但需要持續投資,也必須提供優質、容易接觸和尊重他們文化傳統的服務。正如「護瞳行動」創辦人霍洛教授說,與制定任何政策一樣,眼科政策和服務也「必須有社區的積極參與,配合社區本身的生活」,切忌離地想當然。
護瞳行動:學校,是保護學生的第一度防線
為了在第一線預防學童的近視問題,「護瞳行動」在印尼、中國等地學校,推出學童基本眼睛健康計劃。其中訓練學生成為「小醫生」的計劃,是能使學生和老師雙贏的方案。
護瞳行動:信念之重要
全球有 5 分之 4 的失明可以避免,但隨著人口老化和增長,失明仍然困擾許多基層國家人民。看不見,不是生與死的關口,卻深深影響著一個人的生命質素。有時困惑,有時痛苦,有時黑暗,有時無路可退。但靠著信念,正如 Fred 說,眼看別人失明而袖手旁觀是一種罪。懷著信念,我們繼續前行。
護瞳行動:到醫院未呀?
飛日本的 4 小時航程,大家從不會投訴,只有滿滿的期待。但如果要香港人在顛簸的山路乘車 4 個小時,才能到達醫院求醫,相信大家必定會罵聲四起。求醫是救命,哪能待上這麼久?對許多住在偏遠地區的病人來說,這卻都是求醫的常態。
護瞳行動︰光明引路者 —— 一名女醫生的自白
菲律賓有一句話,形容女性是「ilaw ng tahanan」—— 即光明的引路者,讓我們看見世界。菲律賓是千島之國,國家給海水包圍和分隔,要行走菲律賓其實頗花時間。露莎妮是眼科醫生,作為「引路者」,她帶著我們去了解與香港人最近的菲律賓,面對著甚麼眼疾和醫療問題。
護瞳行動︰女性眼科先行者
香港醫療人手不足,弄至醫護人員怨聲載道。那邊廂,護瞳行動服務的地區,同樣面對欠缺專業眼科醫護、特別是女性醫護的問題。全球 3,600 萬人失明,女性佔超過一半。菲律賓護士 Hazel 和中國眼科醫生張君花,是新一代的醫護人員。培訓女性眼科醫護,能令偏遠地區的女病人,更安心求醫。
護瞳行動:糖尿病地區服務攻略
大時大節,多數會大吃大喝。吃作為人類慶祝節日的方法,源遠流長,也因而在我們身體留下種種挑戰,包括糖尿病。說一句「大吉利是」,香港完善的醫療制度使糖尿病人得到合適的服務。但在護瞳行動服務的偏遠地區,醫生往往因經驗所限,在斷症時「走漏眼」,「放生」因糖尿病而引起的眼疾,令病人無辜失明。
護瞳行動:為晦暗的工廠滲進光
現代工廠帶給工人的傷害,罄竹難書。工廠裡的灰塵、化學品、昏暗的燈光和噪音,均令工人每天都承受著難以磨滅的傷害。勞工團體年復年大聲疾呼,消費者手中的成品仍然充滿血淚。Mossamut 是孟加拉製衣廠的女工,16 歲便開始在工廠工作,已經 7 年了。天天對著衣車「唧唧復唧唧」,Mossamut 下班的時候經常感到頭痛,視力變得模糊,甚至流淚。她說︰「我愈集中精神工作,視力便變得愈差,頭變得更痛。」
護瞳行動:政治婚姻 結出愛果
這就是赤柬統治下,柬埔寨人民的生活。所有行為都要聽上級指揮,連婚姻也不例外。強逼婚姻每天都會上演幾百場。日常每一個動作,都是以生存為目標。阿堅說︰「如果當時我們不結婚,二人都要喪命。」
護瞳行動:給蒙蔽了的羅興亞問題
在生死關頭並非人人都會想到視力的重要性。不過無論是逃難還是在條件欠佳的難民營求生時,視力可能就是生存最重要的工具。
護瞳行動:失明會拖慢兒童追趕夢想嗎?
失明不一定令人失去夢想。世上有許多成功人士都無法視物。但肯定的是,失明兒童要追逐夢想,得比一般人付上更大的力氣。許多護瞳行動服務國家的小孩子,不過因為出生後沒有受到適當的照顧而不幸失明,差點與人生種種可能擦肩而過。
護瞳行動:女人長命也是苦
長壽不一定是福氣。年老就少不免伴隨著各種病症,眼疾就是其中之一。政府曾在 2014 年發表「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報告書,在香港約 17 多萬視障人士中,近六成是女性,而 70 歲及以上的視障人士則佔 65.4%。近四成的視障人士只有小學程度。以上數字是否有關聯,要再仔細考究。不過護瞳行動眼科顧問林傑人醫生,則從社會角度解讀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