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正義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或許基於吸引力法則,臨近「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就連「過氣」的科學家也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功靠不新也不舊的氣候模型突圍而出。連一向致力探索浩瀚未來的諾貝爾獎,都願意押上百年老店名譽,為日益增加的氣候危機叫陣。
今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美籍日裔氣象學家真鍋淑郎、德國海洋學家 Klaus Hasselmann 與意大利理論物理學家 Giorgio Parisi 獲得,建基於他們奠定氣候變遷研究基石,從而道出人類所面臨的威脅。饒有趣味的是,一切原來是早年的科學、遲來的公義,前兩位分別於 60 至 80 年代作出針對「輻射平衡與不同空氣質量垂直傳輸之間互動」、「大氣升溫是由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等一系列研究。
對於遲來的氣候公義,Klaus Hasselmann 的得獎感言略帶自嘲意味:「這對我而言有點奇怪,也花了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讓民眾了解我的研究。」而諾貝爾物理獎委員會主席 Thor Hans Hansson 也就此特別聲明:「全世界的領導人還沒收到這項訊息,我不確定他們會不會在我們訴說後得知;不過,我們想說的是,氣候模擬是扎實地基於物理理論而定的。」為這項科學獎添上一點政治意味。
事實上,氣候變化多年來被指控為「偽科學」有關。話說英國 The Guardian 曾於去年揭露,自杜林普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關於氣候危機的所有帖文中,有高達 25% 由機械人(bot)出 post,當中更有 38% 提及「偽科學」,而那些機械人賬戶亦會互相追蹤,形成一個小社群,再互相傳播假新聞。
但隨著左翼主義近年急速重新抬頭,為免情況進一步惡化,Google 近日也推出新政策「應節」,也示範如何優雅地「漂綠」,作出「因應氣候變化更新廣告與營利政策」聲明,讓 YouTube 抵制全球暖化否定論者,令「否定氣候變化由溫室氣體排放所致」的內容運營者無錢分,禁止廣告否認氣候變化的存在及成因等科學共識,並將配合自動工具與人手審查廣告是否違規。
回想過去幾十年,氣候問題可謂老掉了牙,只是大家一直叫不醒裝睡的人,直至來到危急關口,才搞氣候再出發,沆瀣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