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的大方向下,以及政策與監管機構強制披露的要求下,各大企業要想要可持續發展,發展必將離不開 ESG 的披露。在大部分公司背景均為中資的港股市場,自然首當其衝。
Ryan Fung
|共146篇|
Ryan Fung:海葵反思(下)—— 香港需交出緊急氣候行動方案
針對氣候適應方面,香港應進行全面的氣候風險評估,了解本港在面對氣候變化時的脆弱性和承受能力,這將有助於制定相應的氣候政策和措施,確保城市能夠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帶來的影響。
Ryan Fung:海葵反思(上)—— 五百年一遇雨災損失億億聲?
這幾天香港多處地方出現淹水、土石流和道路中斷等重大災情,彭博就估算,今次世紀暴雨可能造成超過 1 億美元(約 7.8 億港元)的損失,理賠主要來自車輛和被淹沒的基礎設施。
Ryan Fung:中國新能源的稱霸和擴張
舊經濟世界由石油推動,美國、沙地、俄羅斯等石油國家的國際話語權自然大。但來到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年代,中國就希望憑藉掌控強勁的可再生能源基建產能、稀土資源,在世界舞台摻一腿。然而這種「和平崛起」的過程當然不會容易,必定會受到外界各種各樣的政治挑戰,當中 ESG 算是歐美最常用的一招。
Ryan Fung:可持續債券較綠色債券更考慮周全?
為了說好金融中心故事,香港政府和監管機構在推動綠色債券上,作風一直都甚為積極。但一直有聲音質疑,這變相是為不少本質上會產生更多碳排放的項目做融資,因為經由綠債融資支持的往往只是基建周邊綠色項目。很少會聽到香港發展負碳排項目,也比較少見會提出一些近年歐美興起的可持續債券(sustainability bonds)。
Ryan Fung:氣候危機下,電費加價,保費也加價
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之前提到「電力公司導致美國山火,最後市民埋單」,天災頻頻,承擔後果的原來又是資本主義下「食物鏈的最低層」,而原來消費者除了要繳交多一點電費,未來或許還需要付多一點錢給保險公司,與外界認知的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Ryan Fung:電力公司導致美國山火,最後市民埋單
氣候變化,全民埋單,不單止科學家、政客和商人感到困擾,就連普羅大眾也要付上成本。講的不只是體感溫度熱不可耐,而是需從荷包現兜兜掏出額外電費。幾年前美國南加州 Thomas 山火和 Koenigstein 山火及 Montecito 泥石流,電力公司愛迪生國際(EIX)就要市民埋單。
Ryan Fung:氣候政策大國殞落
減碳從來不易,這個你我早已知,不過很多國家在未權衡好氣候、政治、經濟,就貿然提出要做到 Net Zero(淨零排放),現在似乎也逐步了解即將面臨失敗的風險。
Ryan Fung:美國補貼一周年,銀彈拉闊各國差距
ESG 年代有錢有辦法,去年 8 月拜登推出「降低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用銀彈政策推動氣候議程,一石擊起千重浪,一年過去,掉隊的是小型經濟體,加劇了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
Ryan Fung:「無掩雞籠」歐洲合法化如何改變亞洲
要解決氣候問題,很多人會問到底如何平衡氣候和政經這個難題,但原來除了這個「雞與蛋」的難題,「雞籠」在部分人士眼中同樣值得關注,歐盟 2021 年就推動廢除籠養動物,直接或間接提升部分食材成本,開始引起資本市場關注。
Ryan Fung:反石油 ESG 維權基金套現兼轉型
政商世界幻變,商界貪婪不變,ESG 維權基金 Engine No. 1 於 2021 年一炮而紅,成功奪下石油巨企埃克森美孚三個董事席位,但經歷過近兩年的 ESG 低潮,似乎打算作出重大策略改變,選擇拋售離場,再慢慢轉型變回典型金融機構。
Ryan Fung:市場提高對 ESG 投資的要求
近兩年 ESG 投資不景氣,ESG 基金面對的問題愈來愈多,包括回報欠佳、贖回潮、定義模糊、評級被屢改、政治角力等等,說到底各方面仍有待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進一步完善,讓投資者在買入 ESG 基金時更有把握,而市場對 ESG 投資的要求也在提高。
Ryan Fung:海洋開採,中國「水裡水裡去」
太平洋的最深處幾千年來一直未受干擾,但在可見的未來,居住在數千米海底的生物似乎會迎來新的訪客,觸發點是 2021 年,太平洋島國瑙魯觸發一項規則,要求 ISA 在兩年內制定深海開採規定。
Ryan Fung:碳足迹,銀行只認 3 分 1?
銀行是百業之母,在個人和企業融資擔任關鍵角色,間接影響著全球的碳排放,但路透社最新報道,銀行業只打算承擔箇中所涉碳排放的 3 分 1,做法公允與否,未來相信有排拗。
Ryan Fung:氣候融資會議令人失望 巴菲特懶理 ESG 押注化石能源
巴菲特之所以這樣做,或許是見到全球各國對於減碳得把口。例如最近的巴黎融資峰會,雖然被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的人吹捧取得突破,真相卻是能夠落地的政策捉襟見肘,且 G20 領導人甚至懶得出席。
Ryan Fung:ESG 大逆轉!硬吃資管巨頭幾下悶棍
大逆轉!反 ESG 浪潮已由美國蔓延到歐洲。金融界一直利益掛帥,在政治凌駕氣候的年代,歐美機構投資者陸續改變立場,一些選擇不再要求大型石油公司削減碳排放,一些選擇任命入化石能源公司董事平衡利益,一些則選擇在代理投票議題上讓股東自行決定投票取向。
Ryan Fung:中國農業捲入氣候危機
中國是全球第一農業大國,在極端天氣頻頻發生的情況下,農民自然面臨著愈來愈大的困難,對糧食安全帶來巨大壓力。而要捍護農業穩定,中國也積極採取措施,對外就要併購農地,對內則試圖用各種手法解決糧食問題,以提高國家的自給率。
Ryan Fung:銅價不再熱
氣候變化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大宗商品的價格就是其中之一,銅價在 ESG 大行其道的年代一度炒上,不過今年以來卻表現疲弱,背後原因林林總總,只有一點最真實:投資者用腳投票。
Ryan Fung:人口老化是 ESG 風險或機遇?
人口老化,甚至乎人口減少,在高碳經濟沒有科技突破、能源轉型維持現況的情況下,很直接的邏輯就是會有利應對氣候變化,但現在的情況是科技不會沒有突破,能源轉型也在如火如荼進行,到底效果會否抵消額外社會成本?
Ryan Fung:2023 年下半年開局,地球迎來歷史高溫
「熱辣辣熱辣熱辣辣,好熱好熱。」世界氣象組織(WMO)2023 年 5 月才指出,未來五年全球氣溫可能會飆升至歷史新高,言猶在耳,時間只是過了不足兩個月,7 月 3 日就錄得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地球表面以上 2 米處記錄的全球平均氣溫超過 17°C(62.6°F),十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