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西方社會的性小眾平權運動日漸壯大,愈來愈多人呼籲性別多元化,希望擺脫二元的兩性(男女)劃分。這股浪潮不單席捲文化藝術、體育、商界,也影響了學術研究。很多機構不再收集「生理性別」(sex)數據,而是問及受訪人的主觀性別認同(subjective gender)。倫敦大學學院的社會學教授 Alice Sullivan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重申生理性別數據之重要。
統計學
|共3篇|
現代統計學的優生學根源
現代社會講求科學實證,在各個專業範疇,例如公共衛生、政策制訂,以至一般市場營銷,都需要大量統計學知識。然而,如何演繹統計數據可以是一個政治問題,美國應用數學家 Aubrey Clayton 就撰文回顧現代統計學的優生學根源。
疫苗達 70% 有效率?先看看「誤差範圍」為實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數碼分析技術愈來愈發達,主流媒體也大搞數據新聞,量化研究成為很多學科的主流。我們閱讀政治和疫情新聞時,不時會看到各種似是而非的數字。然而,不少讀者甚至是記者,都不曾接受基本的統計學訓練,未必能理解數字背後的真正含意,其中一個重要概念就是「誤差範圍」(Margin of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