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政治層面的實質影響,並沒有表面看來那麼深入。來自世界各地的 61 位學者,就協作分析逾 3,000 項審查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學術研究,以檢視 SDGs 的政治影響。
政治
|共293篇|
全面管治權後:中共對高等院校的大整頓
5 月 30 日,香港英文媒體 Hong Kong Free Press 報道,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將會分別重組政治科學部門。其實在 1952 年,中國共產黨取得對大陸的全面管治權兩年多後,就大規模調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把民國時代貼近西方的現代高等院校系統,改造成蘇維埃式高等教育體系。
唐明:最不壞的政治選項已足夠好
很有可能,由於中國的政治有這種口號式的理想主義傳統,反過來的一面,便是容易走極端,幾乎沒有協商的空間,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或者統治階層内部的衝突,都很難化解,通常是魚死網破,玉石俱焚,永遠都是在玩零和遊戲。在這種走極端的政治鬥爭中,暴君是最不怕攬炒的,因為他有無數的別人可以作為代價,最後才輪到他,按照無產階級暴民的邏輯,寧教我負天下人,當然夠本有餘了。
文在寅會否步前任後塵,被起訴下獄?
有一種說法:世上最危險的職業是當韓國總統 —— 部分前總統的下場,包括了流亡、暗殺、被捕、判刑和自殺。本月 10 日,文在寅總統任期結束,成為韓國第 12 位前總統;他之前的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均在卸任後遭到調查。釜山國立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obert Kelly 表示,人們普遍在猜測,來自保守勢力國民力量黨的現總統尹錫悅,會否對這位進步陣營的共同民主黨前總統展開刑事調查。
Ryan Fung:ESG 的「牛津定律」會由五眼聯盟譜寫?
有權力的地方自然有政治角力,正在醞釀統一全球 ESG 標準的「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就觸動地緣政治的角力。ESG 圈近日傳出即將宣佈 ISSB 委員會成員,最終會由五眼聯盟及盟友們奪取超過一半席位,變相令講一套做一套的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大壓力,不能再輕視碳中和議題,漂綠了事。
一位電玩大亨,因政治走上軍事科技巨頭之路?
人工智能應用範疇極度廣泛,當中少不了技術尖端的軍事科技產業,近日的烏克蘭戰爭更凸顯它們何其重要。美國佔全球軍備出口 37%,軍事科技是當地一門大生意,政府一年國防預算就高達 7,820 億。這個龐大工業其中一位後起之秀本是電玩大亨,但就以軍用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新晉軍工巨頭。他名為拉奇(Palmer Luckey)。
一帶一路難兄難弟: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
COVID-19 疫情與俄烏戰爭,為世界帶來極為嚴峻的經濟衝擊,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甚。與中共關係密切、一帶一路的堅定參與國 —— 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同樣深陷債務危機,其中斯里蘭卡更在 5 月初爆發連日大規模騷亂。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編輯評論,分析是次南亞經濟危機。
在「孤星淚」的世界,巴黎人如何覓得快樂?
面對艱難世道,娛樂藝術往往是民眾的精神寄託。1832 年法國,是大文豪雨果筆下「孤星淚」的悲慘世界,共和黨人不但起義失敗,霍亂更橫行全國,超過 10 萬人離世,巴黎人於是寄情於滑稽通俗喜劇(Vaudeville),從尖刻的社會諷刺裡覓得快樂。
斯里蘭卡危機:壟斷政壇的政治世家
斯里蘭卡經濟崩潰,總理下台仍無法平息民憤,示威者把總理與總統的老家付之一炬。領導層老家淪為襲擊目標不是偶然,事關總統、總理、財政、內政、國防等政府要務,全數由政治世家拉賈帕克薩家族(Rajapaksa family)壟斷,他們任內向中國借貸建造大白象基建,導致國家負債累累,正是今日亂局的成因之一。
土耳其國內「冷戰」:伊斯坦堡的自治與專制之爭
中央政府與最大城市的「權鬥」,在歐美屢見不鮮。在愈發專制的土耳其,國家經濟瀕臨崩潰,伊斯坦堡這個由反對派主政的都會市,因中央與地方之爭而令自治和財政受壓,不只格外受到關注,更被學者形容為「冷戰」。城市福祉淪為政治籌碼,受害的卻是市民。
陶傑:林鄭月娥下台,香港更迷茫
出身上海、掛名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韓正 3 月 7 日宣稱,對下任特首有三個期望:「配合國家發展、解決住房短缺、維護國際金融中心」。「配合國家發展」是虛泛的,「解決住房問題」是長遠的,三者之中只有「維護國際金融中心」是實在而當前最緊急的。
紳士大哥:豐臣秀吉征韓不為求勝只欲穩定政局 俄烏之戰是否如出一轍?
戰爭,有時目的就在於戰爭本身,而非一定要希望得到甚麼成果,這是我所理解的文祿慶長之役。不知今天普京所走的路,是否也是有著類似道理?當年的戰事以豐臣秀吉病逝而日軍退兵作收場,俄烏戰事又會以怎樣的走向告終?
Moyashi:佐渡金山與軍艦島 —— 日本文化遺產策略
日本見慣做熟,很懂得怎樣在程序上迴避歷史和政治的爭議。上交聯合國的「佐渡金山故事」只包括江戶時代的歷史,明治往後的歷史並不在文化遺產的文件中。把文化遺產的「應聘履歷」縮減,只要不進入明治往後的時期,就可以在名義上跟二戰的歷史沒有關係。
即使普京打勝仗,又管治得到烏克蘭嗎?
2022 年 2 月 24 日清晨,俄羅斯以把烏克蘭「去納粹化」為名,展開大規模軍事侵略行動。烏克蘭人民頑強抵抗,愛國情緒更是高漲,人們空前團結。紐芬蘭紀念大學社會學教授 Anton Oleinik 就表示,即使俄羅斯打勝仗,普京亦難以管治烏克蘭,因為兩地文化截然不同,而且戰爭已造就了民族的重生。
領導去世、政變…… 當俄國電視出現「天鵝湖」
俄羅斯政府要求媒體嚴格按照官方路線報道入侵烏克蘭事件,並計劃審議法案,傳播有關軍方的「虛假」信息者,最高可判處 15 年監禁。上週四,當地最後一家獨立廣播公司 Dozhd TV(TV Rain)表示,在收到當局的關閉威脅後,Dozhd TV 將暫停運作。 該台最後的直播結束後,畫面出現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作「天鵝湖」,借用 1991 年蘇聯解體前的八月政變,表示俄羅斯再次陷入動盪。
澤連斯基的表演造詣,如何幫助烏克蘭抗戰?
要數當今全球風雲人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當之無愧。有媒體分析指出,他之所以是稱職的戰時領袖,多得他豐富表演的經驗,善用戲劇手法向世界傳遞訊息,贏得西方領袖和國際支持;他熟習社交媒體操作,更使他能夠用貼地手法穩定人心、激勵軍民士氣。
曾詩敏:You’ll Never Walk Alone
唯盼如同「紅軍」迷高唱的 You’ll Never Walk Alone,承受著不必要苦難的人,在掙脫之前,至少,都不會獨行。
小灰:再評烏俄軍事衝突
但西方國家發動戰爭,是需要有民意基礎,這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因此國際社會的各種聲援活動是有意義的,這樣會為西方國家的軍事支援提供民意基礎,甚至加強將來(如要)發動軍事行動的正當性。
小灰:烏俄軍事衝突的四點評論
俄軍可以攻陷基輔,但戰略目標會否成功,最終還是要視乎烏克蘭人的反抗意志。
有票也不投:法國選民的憤怒、失望和冷漠
對外地遊客來說,法國布爾岡市鎮 Auxerre 名不經傳,但過去 40 年,在當地跑出的總統候選人,均為最終勝利者,令其成為政治風向標。來到 2022 年這屆,距離首輪投票不到兩個月,很多居民卻仍無心水,只覺得投誰都一樣,便打算有票也不投。他們對民主制度的憤怒、失望和冷漠,亦是眾多法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