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拿破崙第一次失敗,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小休之後捲土重來,雖然最後仍全軍盡墨於滑鐵盧。1 月 20 日之於杜林普,到底是他的「厄爾巴島時刻」(Elba)還是「滑鐵盧終局」(Waterloo),就視乎拜登 4 年的表現。但拜登就職後 4 日,局面凌亂,形象軟弱,美國人驟失去了強人的陰影,也好像政治生活失去了重心。
政治
|共240篇|
回顧歷任美國第一夫人
經歷連月選戰風波,拜登行即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其妻子吉爾(Jill Biden)將會是首位不辭退正職的「兼職」第一夫人。民主選舉向來是投選總統,而不是選第一夫人,偏偏這個非民選角色舉足輕重。究竟第一夫人的角色是如何蛻變,以致能夠在政壇幕後發揮重要影響力?
【星 CUP 人物】通識教育的最佳教案:取消?
有關通識教育科的改革引起社會熱議,是去是留,意見兩極。兼容中西教育理念的盧安迪就認為,要真正實踐通識教育,首要的就是取消通識科,到底他何出此言?今集「星 CUP 人物」,讓盧安迪就與陶傑分享其通識見解。
Neo:當確師 —— 助選就是推銷,任務是要人買帳
看過「當確師」,不代表要對民主失望。當聖達磨被問及,為何想當選舉顧問時,他這樣說過:「必須在領袖變成權力者、獨裁者之前,把他們的政權擊倒,重拾全新、廉潔的政治。」任何制度都存在漏洞,選舉亦不例外,若只看到選後亂象便高呼集權萬歲,那不過是因噎廢食。
陶傑:美國全球百年信譽形象的大崩潰
本來杜林普已經勢成過街老鼠,沒想到拜登集團連追猛打,否定了自由派所謂「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保衛你說的權利」此一宣傳百年的金句。自己撕下面具,露出猙獰面目,令人警惕:原來「1984」的魔幻極權社會,也出現在美國。
疫苗問世將造成更加分裂的美國?
對美國準總統拜登(Joe Biden)來說,「打疫苗計劃」就是他將面對的最重要課題。他的總統聲望,很大程度將取決於能否向夠多的人提供疫苗,以協助結束國內疫情蔓延。
陶傑:不能說笑的中國式楝篤笑
近年原本小眾冷門的「脫口秀」表演,本來以為避開所有政治雷區,講文化、講消費、講男女關係、夫妻婚姻等等,應該「不會有事」。
鄭立:香港版陞官圖,會不會是政客要貪贓才能夠投靠政府發大財?
所以看「陞官圖」,其實比玩更加有趣。它與其說是「大富翁」之類的輕桌遊,不如說是「生命之旅」或者「現金流」等人生遊戲的古代版。雖然不好玩,但只要看它,就能夠理解一個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生態,而且是非常具現立體的圖像資料庫,不是難以立體化的文字,故此這東西其實是很有價值的。
統戰活動,正提升中國在瑞士影響力
今年 8 月,瑞士「新蘇黎世報」(揭露該國於 2015 年曾與中國簽訂秘密協議,允許中國特工前往瑞士,核查中國公民身份。瑞士當局本月中聲稱相關協議已到期並失效,未打算續簽。蘇黎世大學大中華區研究資深講師高喜明提醒:「現時瑞士需要取個平衡,既要維護與中國的商業聯繫⋯⋯ 而又不放棄其民主價值。」不過,瑞士巴塞爾大學歐洲全球研究學院副教授 Ralph Weber 近日發表的中國對瑞士統戰活動研究便指,當前的瑞士,在各個層面都已嚴重受中國的黨國體制影響。
Moyashi:宇宙大怪獸基拉拉 —— 愚蠢的政客比怪獸更具破壞力
從結果來看,世界的危機不是怪獸,而是愚蠢的政客,讓小問題發展成無可挽救的末日危機。
古巴極權的技倆:斷人衣食
人如非家底豐厚,就要工作才能維持生計。專制政府要人屈服,其中一個做法就是斷人衣食。若果是店主,政府可以趕絕生意;專業人士的話,可能會被吊銷專業資格;如果是普通職員,可以以「開源節流」為由直接裁走。不同於像新加坡那種信奉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專制政權,古巴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當地的異見者可以面臨終生失業的命運。
邱翔鐘:第一女友發功 特別顧問遭殃
在此地的權力鬥爭中,特別顧問受挫,英國官僚系統勝了一仗。然而,他們的勝利仗仰了「夫人」的干預。西蒙茲還不是第一夫人,卻已經開始干政,令人擔心英國高層是否前門拒虎,後門進狼了呢?
蘇二:林健鋒與李臻
李臻願意就這樣聲名狼藉一輩子嗎?眼前路有兩條,要不辭職,要不繼續服務權貴,假以時日轉身入政府做新聞專員,或成林健鋒之流,看著稿子,向一個民望全宇宙最低的領導獻媚。
光怪陸離:尼日利亞的宣誓政治
11 月 26 日,公務員事務局宣佈,現職公務員將全體一次過簽署聲明,確認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拒簽者或會影響升遷;親共陣營也極力爭取要求區議員宣誓。在過往,政府已就宣誓問題 DQ 多名立法會議員。當然,香港不是唯一把宣誓政治化的地方,在非洲尼日利亞,宣誓政治無論形式抑或用法都出神入化,成為貪污和鎮壓的工具。
包大人:「數白欖」的施政報告
其實,這種「數白欖」形式的施政報告已進行了數十年,套用劉德華當年的金句,「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唔夠㗎」。
華文華武:施政報告只玩政治 「碳」為觀止
特區政府新出爐的施政報告,窮得只剩下政治計算,在環境保育、創科發展等重要議題上,卻看不出絲毫誠意,在疫情下半場仍短視地尋求經濟利益,欠缺長遠部署,為香港進一步落後佈下伏線。
29 歲的賀錦麗:與老政客的一段情
若果拜登能夠成功就任美國總統,其副手賀錦麗將會成為美國史上首位亞裔、黑人、以及女性副總統,打破多項紀錄。人們開始回顧賀錦麗多年來的從政之路之餘,也關心她的個人生活,例如她和丈夫的關係。路透社等外媒也考究她在 29 歲時,和 60 歲加州眾議院院長布朗(Willie Brown)的一段戀情。當年還是新晉律師的賀錦麗就得到布朗的提攜,開始平步青雲。
鄭立:學生島耕作 —— 年輕的建制派眼中的社運
這樣的故事恐怕很值得社運人去看吧?這比起在同溫層中,只跟一些和自己同聲同氣的人說話更有意義,道德並不是只有一種面向,普世價值、天下大愛、人人平等是道德;先照顧好自己的家人,讓他們吃飽穿暖也是道德。
林喜兒:Roadkill —— 政客都是偽君子
這個民望高,受市民擁戴的政治人物,在現實生活裡是怎樣的一個人?
愈扶貧愈有錢:慈善事業如何有利超級富豪?
世界銀行估計,武漢肺炎令全球增加數以千萬計的貧窮人口,但與此同時,瑞士銀行報告指出,今年 4 至 7 月期間,世界頂尖富豪財產總值卻逆增長 27.5%,達到 10.2 萬億美元。過去數十年,慈善事業發展蓬勃,卻一直無助收緊貧富差距。9 月,英國「衛報」就有專題報道,分析慈善事業如何有利超級富豪,令他們愈扶貧愈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