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魚

|共2篇|

炸魚薯條:飽肚的工人恩物

在 1860 年代,工業大興,工人聚居之處,就如狄更斯小說「苦海孤雛」所形容般髒亂。在家煮飯,對當時英格蘭工人家庭來講是又難又貴的事。大部分居室的煤氣掣有一個入錢孔,入一便士開啟煤氣掣之後,所買得的煤氣分量,只夠以焗爐煮一餐肉排。這種昂貴大餐,多數家庭每週只能煮一次。其餘的日子,工人能在家中煮的食糧就只有餬(Porridge)—— 當然不是如今常見的燕麥米餬早餐般有奶有糖,只是一煲「寡味漿糊」。當時工人上班時間很長,許多人往往早上 6 時就出門上班,午飯只有 1 小時,趕回家用餐卻只有如此這樣的餬可以吃,實在稱得上「無啖好食」。炸魚薯條是快餐,價錢廉宜,但是有肉吃,馬鈴薯又足以令人飽足,油炸物又有油香,是當時一眾工人的「醫肚恩物」。

炸魚薯條要改為炸魷?全因氣候變化

習大大去年訪英,時任首相卡梅倫帶他落酒吧,吃盤炸魚薯條,再喝杯手工啤,體會地道飲食文化。可惜,再過十幾廿年,再有外國元首出訪英倫,或許就難以享受同等待遇。因為近日有科學家警告,炸魚薯條這種傳統小食,將來不復存在,而令其消失的「凶手」,正是杜林普仍然質疑存在與否的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