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莎士比亞劇作中,英王理查三世(Richard III)向來被寫成謀朝篡位的暴君,但最新上畫的電影「國王的伸冤」(The Lost King)卻為此平反。故事以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沒有學術訓練的婦人,如何堅信理查三世被冤枉,無師自通下發掘出理查三世的遺骨,過程中受盡白眼。究竟現實中這趟考掘過程,是否同樣戲劇化?
英國
|共1035篇|
60 年代,英國的非洲兒童寄養潮
電影「流水落花」以香港作為背景,講述一對夫婦與 7 位寄養孩子之間的故事。現實中,外國有許多類似故事,英國有多年寄養家庭歷史,其中一個特別之處是從 1950 年代起,大批非洲父母把孩子寄養在英國白人藍領家庭。到底為何會出現這個現象?
筆是港媽:尋找萊斯里普(Ruislip)的軌跡
每個天氣好的星期日,我們都會帶兒子到近郊地方玩,除了可以讓他「放電」,也希望帶他出外見識。萊斯里普(Ruislip)是其中一個我們喜愛的地方,更有適合一家大小的活動。Ruislip 屬於大倫敦的希靈登區(Hillingdon),在倫敦市中心的西北面。20 世紀初,大都會鐵路(Metropolitan Railway)在 Ruislip 開設車站,這個小村莊便開始蓬勃發展,也吸引了很多人到 Ruislip Lido。
歐洲推行多年的塑膠瓶押金制,在蘇格蘭卻極大爭議
為遏止塑膠垃圾產生,蘇格蘭即將實施塑膠瓶押金制度,目標成為英國首個引入一次性飲品容器押金退還計劃的地區。不過該計劃存在爭議,批評人士要求當局推遲執行。類似政策早在歐洲國家推行,而且取得塑膠回收量大增的效果,為何在蘇格蘭會引起這麼大爭議?
帶媽媽閒逛倫敦公園
倫敦是英國生活消費最高的城市,加上近年通脹嚴重,出外消費有時會超出預算,但帶家人出外還是有不少免費活動。倫敦的公園是我的首選,公園多而大,而且草地可以任坐任走,最適合一家大小和有寵物的朋友。
5 成機會違反人權法?英國的「非法移民法案」
英國內政大臣柏斐文提出的「非法移民法案」充滿爭議,BBC 體育節目主持人、足球名宿連尼加,就因為在 Twitter 批評該法案,一度遭 BBC 暫停其足球節目。儘管法案目前已通過二讀、英國需要解決大量非法入境難民船隻、庇護申請積壓等問題,但法案是否可行、會否牴觸「人權法」,始終成疑。
在英國,人們老早就脫罩了
我看到有心理學家指部分人不習慣脫罩示人,可能是社交焦慮所致,而這一點,我是特別擔心中小學的年輕人,他們一大部分的青春歲月也是在口罩下度過。在英國,其實人們老早就脫罩了,也許沒有出現過類似的討論,但我可以分享一下初時脫罩的經歷。
英國家庭燒木取暖,成空氣污染來源?
踏入冬季,英國能源價格飆升,雖然政府會提供電費補貼,但許多英國人選擇減少能源的使用,改為傳統的燃木取暖。此舉不僅可能造成環境污染,人類吸入燃燒後的顆粒物到肺部後,或會出現健康問題。當地政府該如何應對,就市區的燒木行為監督執法?
在英國,有種精神叫戇豆
我認為英國有種精神叫戇豆,英國人很清楚明白日常生活充滿荒謬滑稽的事情,亦不介意把這些瘡疤狠狠割開,然後極盡辛辣地公諸人前。可是,英國人會不會大刀闊斧地改變?又並不必然,因為這種讓人死不去的不便,也可以是一種令人安樂過活的秩序。
河流污染:雞肉太廉價,三文魚受害
全長 210 公里、橫跨英格蘭和威爾斯邊界的威河(River Wye)曾盛產三文魚,1967 年有釣獲超過 7,800 條的紀錄,然而 2021 年卻跌至有紀錄以來最少的 326 條。當地垂釣者認為,是養雞場大量養雞導致威河受污染,令魚類數量銳減。
氣候變暖,英國本土蘋果面臨滅絕風險
隨著全球暖化趨勢持續,冬天的氣溫不斷上升,許多在高緯度環境生長的水果受到影響,例如英國本土蘋果,就需要在冬天累積足夠的能量。面對氣候問題,當地蘋果較難長出果實,未來將面臨滅絕危機,甚至被日本或紐西蘭的蘋果取而代之。
施雅晴突然請辭,有這麼突然嗎?
英國時間 2 月 15 日,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Nicola Sturgeon)宣佈請辭,結束 8 年執政生涯。她於任內帶領所屬蘇格蘭民族黨贏得 2016 年和 2021 年地區議會選舉;亦致力推動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但始終未能成真。有媒體形容施雅晴「突然請辭」,但其實從近日的民意調查已可見端倪。
工潮下的英國大學:能做到罷課不罷學嗎?
在 2 月初,第一天罷課剛過後,我的電郵就收到一封系內碩士生傳閱的公開信,信中寫道:學生們明白高教市場化的禍害,天價的學費、每年削減的學生資助,以及教師不合理的工資,三者其實環環相扣,大家應該保持團結,不應該把問題歸咎於教職員。
我認識的兩個香港 20 後的在英生活
想起他們昔日的孩子氣,轉眼間,已離鄉別井,照顧自己的大小事,不禁有點感觸。20 出頭沒有太多的顧慮和包袱,可以嘗試更多的新事物。他們渴望分享心中的掙扎,而我也樂意當這個樹洞。
廖康宇:移民很難
來到英國,一切都要重新學習和適應,就算長輩成日話「後生仔容乜易」—— 後生或者會比年紀稍大的人容易,但事實上這一切依然毫不容易。因為移民實在有太多不確定性,人在異鄉,能夠接收到的資訊有限,很難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判斷。
英國脫歐後,對農民影響逐漸浮現
英國脫歐至今兩年,其影響正在各行各業中浮現。食品和農業尤其受到打擊,根據全國農民聯盟(NFU)的調查,去年有價值 2,200 萬英鎊的蔬果因人手不足而未能收割;40% 受訪者表示農作物遭受損失,超過一半的人被迫減低產量。
英國年宵初體驗
倫敦的香港人在市中心的城市和伊斯靈頓學院辦了一個的年宵。伯明翰、曼徹斯特和諾丁漢等大城市都分別有年宵。可是,有別於香港,由倫敦出發到這些地方,動輒都要兩至三個多小時車程,交通費亦昂貴。於是,我們就決定好好享受今年在倫敦唯一的年宵。
倫敦有新島?原來是濕紙巾
從中世紀開始,泰晤士河就成為傾倒糞便、垃圾的地方,更曾有人難敵泰晤士河惡臭而要逃離倫敦。時至今日,經過污水處理等措施,泰晤士河水質已大有改善。不過無法過濾的東西 —— 濕紙巾 —— 近年在河上淤積成島,甚至影響河流走向。
陶傑:蘇格蘭的變天
但是蘇格蘭獨立的情緒也不可低估。通過 16 歲可以申請變性此一法例,如果被倫敦否決,很容易演繹為無法獨立之下的更大焦慮。
留學生市場太單一,英國學府正轉移目標……
由於政治局勢日趨緊張,加上意識到過去 10 年過分依賴中國市場,導致國際收生來源太單一,英國大學現正努力吸引更多中國以外的海外學生,印度、南亞地區及尼日利亞成為目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