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殘酷現實 —— 打冷檔的墨魚本來是白色的,煮熟後,若墨魚不夠新鮮,放久後會變瘀黑,極不好看,於是店家會用色素將墨魚染成橙色。同樣道理,那些滷味店內賣的橙色生腸、大腸、豬耳,亦是靠色素掩飾瘀黑的部分。
食物
|共285篇|
【香港文摘】舊時好玩:日漸失去的味道
當年灣仔檀島咖啡餅店出名蛋撻,出爐之際,有人排隊購買,皆因香、甜。何以香?只因用新鮮雞蛋而已。份量正確,自然不太甜而有甜味。樣樣事都巧妙製作,自然齒頰留香。今日,求多、快、省,不求好,品質壞了。
有沒有「原始共產主義」?
馬克思於 1883 年死後,其畢生摯友恩格斯負責整理、出版包括「資本論」在內的遺著。他讚揚好友發現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根據手稿內容,寫下論文「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恩格斯在文中提出「原始共產主義」(Primitive communism)的概念,至今仍有不少作家、學者視之為歷史事實,更有人稱,「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沒有私有財產這回事。」不過,法國圖盧茲高等研究院(IAST)人類學家和博士後研究員 Manvir Singh,卻對原始共產主義提出質疑。
印尼通脹指標:營多麵
氣候變化加上戰爭及疫情令全球糧食成本上升。像日本國民零食「美味棒」(うまい棒)自 1979 年面世以來,售價一直維持不變,終在今年由 10 日元加價至 12 日元。便宜美味的食品加價,切實地反映出當地通脹問題,在印尼亦有類似的物價指標 ——「營多麵」(Indomie),面對小麥供應中斷,原本物美價廉的即食麵未來或不再是「省錢之選」。
呂嘉俊:救救牛油皮蛋撻
製作牛油皮蛋撻其實一樣考經驗和工夫,只是它欠些賣點,不好宣傳,但備嘗世味,該知道簡單平實的東西最難能可貴,況且它是我們香港蛋撻的原點,不能輕易說放棄,人總要飲水思源吧。
肯雅 —— 在有飢餓危機的國度中癡肥
東非國家肯雅人口約 5,600 萬,估計現有超過 310 萬人處於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態。然而,肯雅也有另一面 —— 2015 年有調查發現,當地兩成男性以及超過一半女性有超重或癡肥問題。英國「衛報」報道指,肯雅與非洲大部分地區一樣,癡肥人數正在增加,部分原因正是跟難以取得正常飲食有關。
【Soul Monday】意大利母親越洋獻技,給遊子們煮家常菜
Peppe Corsaro 離開意大利多年,在英國建立其飲食事業,卻總是想念母親的廚藝。他相信其他遊子皆有同感,而此思鄉之情可靠食物彌補。Corsaro 由此想到,輪流邀請不同的意國媽媽及祖母,到倫敦煮出各個地區的家鄉菜。這個別開生面的概念,不只推廣飲食文化,還讓老太太們增廣見聞。
呂嘉俊:跟白粥說再見
白粥在我們的飲食文化中極為重要,清朝袁枚所寫的「隨園食單」便有提白粥:「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一語道出明火白粥的真諦。好的白粥,就是要把米和水煲得融合綿滑,米要「爆花」,吃落有米香。
呂嘉俊:「港產」腐竹何去何從
做一塊好腐竹,利錢低,工序卻頗多。先要將黃豆烘乾,打走豆殼,將黃豆肉浸數小時,用石磨磨成漿。之後以木糠生火燒熱鍋爐,爐上放不鏽鋼鑊,注入豆漿煲熟。因豆漿面層接觸到冷空氣,形成薄膜,師傅用竹枝挑起薄膜,晾在竹架上。
芝士、啤酒甚至玩具,也可由一粒米開始?
受疫症、戰爭及供應鏈混亂影響,麵粉及煮食油等食材非但價格暴漲,有些甚至因供應緊拙而長期缺貨。一些日本企業務求打破困局,積極開發能在本土自給自足的替代品。當中最具潛力的原料,便是雪白晶瑩的米。無論是芝士、啤酒甚至玩具,如今也可由這些白色顆粒「變身」而成。
鴻若遠:面對封城缺糧時 梅森罐重回消費者視野
這兩年經常出現封城或突然糧食短缺,原本用慣手機叫外賣的年輕一代,都重新關注起這種食物儲存模式,並開始使用梅森罐。
廚房部隊:養活烏克蘭的抗爭力量
俄烏戰火不斷,烏克蘭國內的廚師、餐廳老闆和麵包師正團結起來,組成「廚房部隊」為軍人和平民提供膳食。
茶里:香港粥麵店的回憶
父親那時的工作崗位就在餐廳門口,每天就這樣毫不間斷地「表演」拉腸粉的手藝給路人看。依稀記得,父親會先把調好的粉漿倒進燒紅的大鐵板上,用鐵片把粉漿掃均勻後,將叉燒、鮮蝦、牛肉等配料加進去,然後用大鐵蓋焗它幾分鐘,一道熱騰騰的腸粉就這麼完成了。
廖康宇:在英國搵食的二三事
若香港人每天由三餐開始自力更生,持之以恆,說不定有一天能夠在英國建立起一個獅子山飲食王國。
極浪費,超恐怖的漁業
今年 2 月,法國海岸一艘荷蘭拖網漁船釋出 10 萬條死魚,鋪滿數千平方米海面。船主聲稱是由於拖網出現漏洞,環保組織則指責船主故意傾倒廢棄物。無論如何,如此景象只屬冰山一角,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顯示,2019 年至少有 23 萬噸廢棄魚被釋於歐盟水域,其中 92% 與拖網捕撈有關,而此數字只反映全球漁業浪費的一小部分。
在倫敦求存 —— 最強省錢組合超市 Meal Deal
3.50 鎊 meal deal 聽起來很頹,但能從琳瑯滿目的架子上隨心挑選食物,付錢後又能在收據看到省掉多少錢,確為生活中帶來片刻的驚喜和小確幸。
呂嘉俊:我們懷念英殖時代,但為何不愛英國菜?
「懷舊」明明是一種不理性行為,就算當時過得不怎麼樣,經過時間洗刷,好的感覺會留下而壞的經驗會洗走,但為何談到食物,我們又忽然理性起來,從歷史到烹調手法,去分析英國菜的差劣,而不是麻木地愛上它呢?
經濟大蕭條的餐桌:美國水批
經濟不景,普羅大眾需要節衣縮食,食肆接連倒閉,可以改變整個城市的飲食文化,例如「雙餸飯店」近月便在香港大行其道。上世紀 30 年代,美國遭逢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蕭條,市民為了節省開銷,要在飲食方面動腦筋,不少家庭吃不起甜品,只好從食材方面想辦法。云云大蕭條食譜中,最奇葩的一款可算是恍如都市傳說般的「水批」,其用料之簡約,顛覆了人們對批餅的想像。人們只需要水、糖、麵粉、牛油和少許雲呢嗱香劑,透過化學作用,就可以變出半透明狀的「奶黃」。
培植肉衝出太空,遠征不是夢?
太空人太空執行任務時間可長達 6 個月,飲食是需要精心準備的一環,當中包括部分預先妥善保存的肉類。不過,想像一下長途太空旅遊或太空殖民的未來,此法未必可行。以色列人造肉初創公司 Aleph Farms 就展開一項新測試,瞭解肉類細胞能否在太空環境培育生長,希望藉此揭開太空旅行新一頁。但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指,在解決地上人造肉問題之前,太空種肉的想法可能走得太遠。
泰國反政府 Rapper 何以掀起芒果糯米飯熱潮?
泰國著名 Rapper Milli 日前在美國音樂節演出,大鬧泰國政府之餘,又當眾吃芒果糯米飯,旋即掀起熱潮,曼谷多間餐廳的外賣訂單應接不暇。不少泰國人因此奉芒果糯米飯為文化認同象徵,連政府都試圖分一杯羹,揚言正研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懶理 Milli 反政府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