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共328篇|

呂嘉俊:用行動拯救柱侯牛腩吧!

一道菜的消失,有無數的原因;一道菜的復興,需要很多人的力量組合而成。香港餐廳要做好柱侯菜式其實不難,只要追本溯源,到醬園談出柱侯醬的細節配方,做好黃豆和麵粉混和發酵的過程,用天然日曬方式釀造出原豉醬,再配材料煮好柱侯味道,用來配肉類,控制炆煮時間,好吃的柱侯牛腩,或懷舊的柱侯雞,還是會有知音人。

呂嘉俊:千萬別去非洲找非洲雞

至於非洲雞,百分百出自澳門,不見於非洲及葡萄牙。據說是當年一位華籍廚師在澳門一家酒店內,見有非洲廚師做安哥拉雞,將雞烤得乾脆後加辣椒粉同吃,但因華人不愛吃太乾的雞肉,廚師想到不如弄個醬汁,便用馬六甲的椰漿、印度果亞的香料,做成醬汁豐盈的非洲雞,自此風行澳門。

【*CUPodcast】經典食譜,用食物捍衛人的尊嚴

這次介紹的書籍 How to Cook a Wolf,是 1942 年由美國作者 M.F.K. Fisher 出版的食譜集。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民生物資不足,作者於是提供逾 70 個實用食譜,教讀者如何在戰爭中,即使沒有新鮮食材,也要盡力維持生活水平,用食物捍衛人的尊嚴。食譜集在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重印,對現今社會帶來甚麼啟發?

空氣、水、電提煉蛋白質:芬蘭初創的「環境革命」

當傳統農業需要大量土地,導致棲息地喪失和森林砍伐,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芬蘭初創公司 Solar Foods 就注重食物來源和製造過程。這家公司研發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即從水、空氣、電力提煉出一種名為 Solein 的蛋白質食物,且製作過程不涉及任何農業活動和碳排放,貫徹可持續的食物生產理念。

西班牙的「液態黃金」

隨著對健康及天然食品的需求增加,2022 年全球橄欖油市場規模達到 105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達到 149 億美元。目前世上其中一個最大的橄欖油生產國是西班牙,據歐洲新聞台報道,當地南部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盛產橄欖樹,可產出食用橄欖以及「液態黃金」—— 頂級橄欖油。

倫敦物價貴?通脹下的超市心得

不少慳錢方法都需要時間去實踐。如果你的時間比金錢貴的話,我也同意你應該花時間在別的事上。的確,我這種全職家庭主婦才有時間到處格價,相信上班一族都選擇慳的是時間。這次分享一些關於本地超市慳錢的小發現。

太挑食?試試碗碟換隻色

食物本身色香味俱全,當然會令人食指大動,但根據一項英國研究,碗碟可能會進一步影響食物吸引力及味道感覺的強烈程度。研究作者更由此看到有助解決「食物恐新症」(food neophobia)的方法,此類患者不願意嘗試新食物,碗碟的色彩或會令他們更願意作出嘗試。

呂嘉俊:不要為了世界盃,餐餐吃兩餸飯

世界盃是人生大事,畢竟 4 年一屆,一生人看不到幾多次。美斯和 C 朗更接近告別賽,大有可能是最後一屆參戰。球賽是重點,吃喝變得次要。在放工時間,各處食肆已見外賣人龍,大家都急急腳回家迎接世界盃,其實吃甚麼根本不重要,方便屬首選,意粉薄餅最常見,炒粉麵飯一定少不了,而今屆還多了庶民新寵兒 —— 兩餸飯。

【Tech Wed】Voyage Foods:沒可可豆的朱古力,沒咖啡豆的咖啡

烏克蘭本是全球最重要糧食生產國之一,主要種植並出口小麥、粟米和葵花籽油,戰爭導致烏國糧食出口遭封鎖,食物價格飆升,國際糧食危機愈趨緊張。戰爭因素以外,氣候變遷也影響作物生產,許多人的「精神食糧」,例如朱古力和咖啡亦正逐漸減產,甚至有一天可能會從世界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