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二次公投的主要阻力是以文翠珊等為首的當權派。文翠珊和現任外相侯俊偉在第一次公投時都是留歐派。公投之後,轉軚支持脫歐。文翠珊說:「新的公投將損害英國政治的誠信可靠(integrity),進一步造成民眾的撕裂。」
留歐
|共3篇|
尋求無人滿意的和解,是英國 DNA 的一部分
還記得在本月中,文翠珊才說內閣一致通過脫歐協議草案,兩名大臣及多名官員就相繼辭職。同時有民調顯示,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文翠珊應該下台。但在她暫避逼宮危機、支持度稍見回升後,「紐約時報」留意到一個有趣現象,那就是英國國會開始慢慢步向典型的英式作風 —— 作出一個無法滿足任何人的妥協。
脫歐 2,200 億損失可以做乜?
脫歐公投以來爭議不斷,由公投是否適切、法律約束效力到整體經濟損失,似乎全是負面消息。財相夏文達近日公佈秋季中期預算,暫別財政盈餘,預算責任局估計 5 年內公債將急增 2,200 億英鎊,總數升至 19,450 億。有分析指,政府額外舉債可視為脫歐的成本,其中有 780 億歸因於後公投時期經濟衰退,160 億出於政府開支及稅務,其餘則是英國央行針對脫歐所出台金融措施的成本。2,200 億英鎊是甚麼概念?不用在脫歐的話,可以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