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

|共190篇|

脫歐 7 年,歐洲僑民在英尋求甚麼?

7 年前脫歐正式拍板,350 萬居英歐洲人頓時茫然失措,不知人員流動自由一旦終止,自己及家人能否繼續就業或上學。如今很多歐盟公民已經申請永久居留,甚至歸化為英國公民,形成新一批歐洲僑民。但當中不少人自覺「被迫」為之,更認為該國比離開歐盟前更脆弱。既然如此,為何他們仍想拿英國護照?

戰爭頻發,全球武器供應緊張

自從俄羅斯大規模入侵烏克蘭,歐美多國的國防承包商經已提高武器產量,但仍遠不及戰場上彈藥和裝備的消耗量。一眾西方國防高官如今更是憂慮,未知還要再花多少錢援烏抗俄之際,又有以色列為報復哈馬斯的突襲而開戰,將會缺乏足夠砲彈等軍火,讓兩個盟友都能繼續戰鬥。

波蘭大選:從電影文化戰到全民公投,用移民議題打選戰

選前一個月,一部聚焦非法移民的波蘭電影 Green Border(台譯:「邊境無間」)上映,儘管該片贏得國際好評,但在國內劣評不斷,鬧得最大聲的是現屆政府。執政右翼法律與公正黨(PiS)黨魁卡欽斯基形容新戲「可恥、令人厭惡和噁心」。隨著國會大選將至,移民議題將更多人討論。

波蘭停供武器,源於烏糧出口問題?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波蘭一直是烏克蘭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向烏方提供武器、運送物資,並收容大量逃離戰火的難民,贏得不少掌聲,甚至增強其在歐洲的地位。但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近日宣佈將不再為烏克蘭提供武器,專注國內防務,停供武器的真正原因是甚麼?對戰爭有何影響?

比亞迪攻不下日本市場,進軍歐洲也受阻

中國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近年拓展海外市場,其推出的 Dolphin(海豚)電動車系列在香港掀起熱潮,並計劃在日本市場銷售,但日本一直是比亞迪難以攻下的市場,旗下 Atto 車款今年在日本只賣出 700 輛。而歐盟對中國補貼電動車展開調查,將對電動車行業帶來甚麼影響?

歐盟數碼新法到來,誰受影響?

歐盟推出的「數碼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DSA)經已生效,旨在確保網絡安全和用戶個人私隱,並阻止散播非法或有害內容。目前 Google、Facebook、TikTok 和其他在歐洲營運的大型科技公司已實施 DSA,如有違規可能面臨數十億美元罰款。

終止黑海糧食出口協議,俄方圖謀甚麼?

去年 7 月 22 日,烏克蘭、俄羅斯和土耳其在聯合國推動下於伊斯坦堡簽署「黑海糧食出口協議」,允許烏克蘭從奧迪沙港運送粟米、小麥、葵花籽油及其他糧食。幾經延長後,「協議」至本月 18 日到期,俄方則在前一天宣佈「協議」終止。由於烏克蘭經黑海出口的糧食,一半以上會運到發展中國家,如今失去「協議」,再次引起戰爭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的憂慮。

Ryan Fung:2023 年下半年開局,地球迎來歷史高溫

「熱辣辣熱辣熱辣辣,好熱好熱。」世界氣象組織(WMO)2023 年 5 月才指出,未來五年全球氣溫可能會飆升至歷史新高,言猶在耳,時間只是過了不足兩個月,7 月 3 日就錄得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地球表面以上 2 米處記錄的全球平均氣溫超過 17°C(62.6°F),十分可怕。

歐盟通過監管 AI 草案,能否保障人類權利?

身處 AI 元年,人工智能席捲不同產業領域,眾多專家先後警告 AI 可威脅人類生存,但如何有效監管又不扼殺生產力,各國政府始終未能交出功課。前日歐洲議會終於通過「人工智能法」(A.I. Act)草案,可望年底正式生效,或成為監管 AI 的全球模範。究竟法例將如何管制 AI,行內專家又有何評價?

中國對烏克蘭的戰略模糊政策,與西方世界分歧

4 月 26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烏戰爭後首次致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而澤連斯基亦隨即任命前戰略工業部長里亞比金為新任烏克蘭駐中國大使。伯明翰大學的政治科學教授 Stefan Wolff 就形容中國採取有如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策略,並成功把握西方世界的內部分歧。

【ESG】歐洲建立首建碳邊境、訂碳邊境稅,中國竟成最大受害者?

歐洲議會早前通過大規模氣候變遷計劃「Fit for 55」中數項關鍵法規,包括改革碳排放交易體系(ETS)、於 2026 年引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提高對進口鐵、鋼、水泥等產品碳關稅等。這是首次將氣候法規納入全球貿易規則,碳邊境稅是甚麼?立法後對哪些國家影響最大?

走回頭路?意大利擬立法禁人造肉

近年綠色飲食潮流興起,人造肉食品愈來愈普遍,意大利卻反其道而行,擬立法禁止使用實驗室生產的人造肉等食品,違者可被罰款高達 6 萬歐元,生產工場亦要關閉。該議案目的是保護意大利的飲食文化和農業傳統,不過科學界認為立法只會阻礙科研發展,甚至打擊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馬克龍的戰略自主大計,只會撕裂歐盟?

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聲言,台灣事務與歐洲無關,歐洲不應成為美國「附庸」,要做中美以外「第三勢力」,隨即惹來歐美政壇反響。縱然有輿論抨擊馬克龍奉承中方,但其實有關言論可不是為中國度身訂做 —— 他數年來致力提倡歐洲「戰略自主」,但都惹來歐盟內部反響,最新言論恐進一步撕裂歐洲。到底馬克龍在盤算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