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黨

|共49篇|

印度裔英國人如何看待辛偉誠封相?

前日是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Diwali),印度裔辛偉誠(Rishi Sunak)更登上英國首相寶座,如此「雙喜臨門」,年輕印度裔普遍大表雀躍。但原來印度裔社區歷來都是在野工黨票倉,不少居民對辛偉誠封相持觀望態度,強調政績才是衡量功過的關鍵,不宜把種族背景放得太大。

【民調大勝】保守黨積弱,工黨有望再次入主首相府?

9 月 23 日,英國財政大臣關浩霆(Kwasi Kwarteng)公佈「小型財政預算案」(mini-budget)後,英鎊一度崩潰,兌美元匯價一度跌至歷史新低,令卓慧思(Liz Truss)飽受黨內外批評,甚至傳出慘受黨友迫宮。在俄烏戰爭陰霾,加上經濟持續不景,保守黨的民望也陷入低迷,當地政治學家估計,如果該黨延續頹勢,工黨勢必取得壓倒性勝利,自 2010 年首度入主唐寧街十號首相府。

英國總罷工:政府、工會和工黨的困局

英國史上曾出現多次大罷工,像 1926 年由工會聯盟(TUC)發起的 9 日大罷工,涉及煤礦、鐵路和鋼鐵等重工業,高峰期約 300 萬工會成員參與;還有 1978 至 1979 年間由煤礦工人發起的「不滿之冬」連串罷工行動。近日,鐵路、海事和運輸工人全國聯盟(RMT)主席 Mick Lynch 揚言,假如首相候選人卓慧思(Liz Truss)於 9 月初勝出選舉,進一步削弱工會勢力,將不排除組織更大規模的總罷工(general strike)。

修改脫歐協議、驅逐難民:約翰遜的政治豪賭?

才剛擺脫下台危機的英國首相約翰遜,近日在國際舞台上「左右開弓」,單方面修改與歐盟的脫歐協議,同時驅逐難民庇護申請人到盧旺達。「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兩項冒險決定同樣遇到國際挑戰,相信約翰遜是以貫徹「奪回控制權」的承諾,重建在保守黨內的支持。

約翰遜避過下台厄運,對其本人及保守黨有甚麼啟示?

6 月 6 日,全國保守黨議員就著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不信任動議進行投票。事件其中一個起因,是他被發現在封城抗疫期間舉行派對,而 5 月份英國保守黨在地方選舉大敗,也進一步威脅他在黨內的地位。約翰遜最終以 211 票支持、148 票反對勝出,不過表現屬近代最差。艾塞克斯大學政治學教授 Paul Whiteley 就在 The Conversation 剖析選舉結果對保守黨的啟示。

英國地方議會選舉:兩弱相爭的局面

5 月 5 日,英國舉行選舉,全國近 200 個地方議會進行換屆投票,涉及約 6,800 個議席。最終,執政保守黨總共失去 487 個席位,以及 12 個地方議會控制權,卻只贏得 1 個。香港建制媒體以「慘敗」來形容保守黨表現。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 Robert Ford 就在「衛報」撰文,作選戰賽後分析,提醒大家工黨亦不算勝出選舉,英國政局看來正重回兩弱相爭的混亂局面。

卓慧思 —— 下一位英國女首相?

英國首相約翰遜今年 9 月調整內閣,將藍韜文(Dominic Raab)調任為副首相兼司法大臣,擢升原國際貿易大臣卓慧思(Liz Truss)接任外相一職,成為保守黨史上首位(兼英國史上第 2 位)女外相,英國更有評論指,卓慧思有成為繼戴卓爾夫人及文翠珊後第 3 位女性首相的野心。

【蘇格蘭脫英】獨立公投重來,也與武肺有關?

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月初表示,在國會任期內會頒佈第二次獨立公投的立法草案。有分析指「脫英」呼聲再起,與武漢肺炎疫情有關。但當地政治記者 Jamie Maxwell 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保守黨及其黨魁、英國首相約翰遜,才是最大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