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英國放寬 BNO 持有人移民限制後,不少香港人正舉家移民這個前宗主國。但「經濟學人」報道卻指出,10 多年來大舉移民英國的東歐人口,如今正顯著減少,甚至有人回流祖籍國,究竟是為甚麼?
脫歐
|共121篇|
石 Sir:英國分裂又何妨
國家內外不同地區分分合合,本就是尋常歷史。就算英國真的一分為三,天也不會塌下來,太陽仍舊會升起,三個體系以後大概仍生活如常。以上這些分裂國家的討論建議,不但無礙國運日常,也不會引來「你是否流著英國人的血」這等無稽的指控。
移民英國:不懂英文請另謀出路
香港有食肆日前公開表示「不招待講普通話的內地人」,引來平機會警告涉及種族歧視。然而放眼國際,「言語不通恕不相為謀」的做法同被英國採用,據「衛報」報道,英國近日修改移民政策,將「懂得說英文」列為必要條件之一,直接「歧視」全世界不諳英文的人。
跨年的詞彙,道出世界的憂慮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有時卻純屬良好願望,總有些事情會拖沓至新一年。來看各國以至全球在 2019 年,有哪些具代表性的詞彙,在接下來的日子仍值得留意。
石 Sir:英國脫歐大選
雖然民間對留歐脫歐的想法不像有甚麼大變,但制度就是制度,結果也得接納。而且大概在脫歐問題上,有個了斷,走出一步,見步行步,或許亦比拖泥帶水,沒那麼煩人。
陶傑:最終選擇了常識
英國大選結果,現任首相約翰遜大勝。下議院共 650 議席之中,執政保守黨贏得 364 席,選票近 1,400 萬。此一結果,是保守黨 1987 年自戴卓爾夫人大勝後成績最輝煌的一役,顯示約翰遜破釜沉舟式的退歐意志,漸得英國人支持。
黑天鵝愈多愈有助於就業?
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系教授 Nuno Limão 的研究指出,貿易政策中的不確定性本身就會形成一道貿易障礙;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生產力、創新和企業家計劃研究人員 Nicholas Bloom 則是從各種管道研究並發現,不確定性不僅是經濟衰退的肇因,往往也是後果。不過,就在這個黑天鵝滿天飛的年代,「不確定性」的負面效應是否真的會帶來下一次的全球經濟衰退與大規模裁員?這恐怕更類似於一個心理學問題。
【英國大選】年輕選民將再次成為關鍵?
英國 2017 年大選,海量新登記的年輕選民成功令工黨議席大增,導致第一大黨保守黨無法在國會中取得過半席位,結束壟斷狀態。2019 年 12 月 12 日,英國大選將提前進行,以儘快解決僵持不下的脫歐問題。兩年過去了,年輕選民有增無減,英國國會或再次迎來巨變。
陶傑:北愛大恨,細說重頭 (上篇)
北愛爾蘭的武裝共和軍,推動北愛脫離英國管治,凡三十年。1998 年,雙方達成和平協議,條件之一,正是北愛與愛爾蘭之間不可設立陸地邊界。當年的首相貝理雅,接受這一條,因為英國連同北愛,是歐盟的一員,邊界可有可無。但英國一旦退出,就不一樣了。
石 Sir:香港人向新首相的呼聲
香港人實應把握首相換屆這機會,盡力一試,嘗試把香港問題帶入英國議會。若讀者中有人居於英國,我請讀者也為香港人添一點力,參與簽名運動,發信要求所屬國會議員為港發聲,支持香港。
邱翔鐘:亂成一團的英國脫歐
出乎筆者意料,英國政壇的脫歐搞得雞毛鴨血、一塌糊塗。上週,文翠珊被迫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魁職位,接著是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公佈。接下來的場面,不只是執政的保守黨亂成一團,主要反對黨工黨也亂成一團;不只是政壇亂成一團,整個國家也亂成一團。
文翠珊接班人,注定失敗?
英國首相文翠珊甫宣佈 6 月 7 日下台,媒體即競相報道有意競逐保守黨黨魁及首相大位的人物。然而,英國作家 Owen Matthews 評論,不管是誰,未來需處理脫歐問題的接任人,其首相之路注定失敗。
美中貿易戰加英國脫歐,德國繁榮已盡?
對德國來說,成千上百的企業恐怕都得準備好要勒緊褲頭,因為東西方兩大政治風暴:美中貿易戰與英國脫歐所帶來的颱風尾效應,恐怕比所有人想像的都更大。
脫歐僵局要由英女皇打破嗎?
脫歐協議遭國會 4 度否決,文翠珊需要再向歐盟爭取,延至 6 月底才正式「離婚」。但政界仍有嚴重分歧,即使成功拖延時間,亦未知能否在限期內達成共識。既然如今六神無主,前景迷茫,英國媒體 The Week 遂大膽提問:是否該由英女皇這位一國之君,為人民做個了斷?
石 Sir:讓人心煩的脫歐
英國人好像普遍都覺得事情搞垮了總有人來收拾殘局,處事馬虎,年多來在日常生活中已多次見識。原來在英國政壇如此心態也相當普遍,這幾個月實讓我大開眼界。
Brexit:約定俗成,脫歐的英語新共識
揉合 Britain 與 exit 的「Brexit」一詞,在 2016 年英國討論脫歐期間頻繁使用至今。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更形容,自有 Brexit 以來,國民間的日常交談,除了天氣、「Sorry」外,就是滿口 Brexit。除了 Brexit,脫歐亦創造了不少在大眾之間廣為流傳的新詞組,且看脫歐如何改變英語。
文翠珊何以未被拉下台?
文翠珊甫上台執政,便因宣告要將脫歐進行到底,獲封「新.鐵娘子」之稱。兩年過後,她拋出一個個脫歐協議,然後一次次被國會否決。議會爭拗不斷、大臣接連請辭、民望急速下跌、內閣密謀叛變…… 政治災難接二連三,但文翠珊總能化險為夷,至今屹立不倒。是她果真「刀槍不入」?還是保守黨人另有打算?
邱翔鐘:英國政壇洗牌的先聲?
今年 2 月,一批工黨和保守黨議員分別退黨,組成獨立議員團(The Independent Group)。這是 1981 年以來,頭一次有那麼多下院議員脫離本黨,有可能邁向組成新的中間派政黨。
【短片】談英國脫歐困局
距英國正式脫歐不足兩個月,居於香港的英國菁英 Colin Touchin 對此亂局有何觀察及見解?他又會如何評論杜林普對英國脫歐的態度?今集「大勢講」,陶傑繼續邀請到音樂家 Colin Touchin,從國際政治以至文化層面,談談這個對英國本土及全球影響深遠的議題。
石 Sir:硬脫歐?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上週末,英國北愛爾蘭 Londonderry 發生了一宗汽車炸彈爆炸,有指爆炸為新愛爾蘭共和軍所為。雖然英愛爭議已是上世紀的事,但爆炸事件大概讓大家明白,那些恐怖的日子並未完全遠去。對於英愛兩地設立硬邊境,不論在歐洲在英國、議會及民間,幾乎眾口一辭都說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