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煮活蝦時,蝦在沸水中跳動的模樣,看在人的眼中,或者代表承受疼痛的表現。近年也有研究證明魷魚及蝦類在內的頭足綱和十足目甲殼類動物均有知覺。但「疼痛」對一隻蝦而言,意味著甚麼?2021 年普立茲獎得獎者、科學記者 Ed Yong 在新著 An Immense World 提出,比起「動物是否有感覺」,更應該問的是:「牠們的感覺,是怎樣的?」
疼痛
|共3篇|
抗壓處方:笑的治癒能力
在艱難時期,如何能捱過極大痛苦?笑的治療效用,可能更勝於其他藥物,不僅令人更快樂,更助人紓緩痛楚。美國開始有醫護人員為病人處方「大笑訓練」,旨在幫助患者順利渡過疫情難關。
為甚麼有人會自殘?
對於自殘者而言,令人恢復平靜,感覺良好的不是痛苦,而是痛苦由開始到消失的過程。身體的疼痛(無論是病痛還是自殘導致)結束的時候,不但令人重新感覺舒適,還導致心理上如釋重負,形同一種獎賞機制,獎賞所得不僅是疼痛消失,還有隨後出現的快感。Franklin 猜測,這是由於大腦處理生理和心理的區域經常重疊,譬如說,大腦的前扣帶迴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腦島(Insula)同時負責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亦即腦神經無法清晰辨別受傷的感覺由何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