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瞪眼吐舌的趣怪表情、一張成為潮流標誌的經典黑白照,令愛因斯坦這位天才物理學家於後世印象中更添親切。這幀照片面世至今已 70 年,但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出處和故事?
幽默
|共13篇|
AI 機械人能演棟篤笑嗎?
笑話要令人發笑,才算得上笑話。偏偏幽默這種概念難以捉摸,甚至同一件事,有些人對覺得好笑,有些人則覺得冒犯。人講笑話已是一門學問,假如讓機械人設計笑話,又否能掌握「笑點」?
Moyashi:我爛我自豪
於是重複「我就爛」的迷因,不是真的自暴自棄地說自己一無是處,反而是一種對自我的關懷,容許在網絡環境中重新定義自我的可能性。
抗壓處方:笑的治癒能力
在艱難時期,如何能捱過極大痛苦?笑的治療效用,可能更勝於其他藥物,不僅令人更快樂,更助人紓緩痛楚。美國開始有醫護人員為病人處方「大笑訓練」,旨在幫助患者順利渡過疫情難關。
【*CUPodcast】識得笑,其實好有用:為何要有幽默感?
古今中外的藝術創作,不論雅俗,都不乏喜劇成分。有人說當悲劇加上時間便等於喜劇,皆因喜劇之所以幽默滑䅲,大多由於它建立在過去痛苦或不愉快的事物之上。雖然解釋笑話等同將笑話摧毀,但是心理學家同哲學家多年來一直努力研究幽默感,希望解構幽默感的終極公式。
Gloria Chung:幽默可以救港嗎?
不知道我的樣子是否太搞笑,經常都會有一些幽默的對話,在此分享一下,或許現在你笑不出,但是回頭一想,如果世界上連幽默感也沒有了,應該是末日了吧,希望有一天,我們香港人會盡情大笑。
唐明:窮理查最先令美國偉大
說到底,這本書講的就是如何實實在在做一個好人(Be a good man),每一個人都能實踐,而不是像儒家那樣先要區分君子小人。「美德不在,自由無存」—— 個人的美德,帶來個人的自由;公民的美德,保障公民社會的自由。
Brexit:約定俗成,脫歐的英語新共識
揉合 Britain 與 exit 的「Brexit」一詞,在 2016 年英國討論脫歐期間頻繁使用至今。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更形容,自有 Brexit 以來,國民間的日常交談,除了天氣、「Sorry」外,就是滿口 Brexit。除了 Brexit,脫歐亦創造了不少在大眾之間廣為流傳的新詞組,且看脫歐如何改變英語。
唐明:Mr. Wonderful
今天,依然有許多人在懷念列根,懷念他對自由世界的捍衛,尤其是他寬弘自信,泰然自若的風度 —— 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當年列根在辯論時常常插科打諢,但對手聽了也忍俊不禁。他的許多玩笑,今天都干犯政治正確的禁忌,會引起大量投訴。必須承認,這樣的氣氛早已煙消雲散,現在面臨的不是對手,而是敵人,敵人是絕不會跟你講風度的。
醫生的幽默 —— 怪誕研究精選
作為醫學研究權威,「英國醫學期刊(BMJ)」每年聖誕都有特殊的慶祝傳統:一整期專刊輕鬆的論文作年度聖誕特輯,30 年來花樣百出只為博君一笑。以下是其中 5 個 BMJ「聖誕發現」,且看你能否理解科學家們奇怪的笑點?
自嘲的力量
人生在世,倒楣事十常八九。但為你的身心著想,與其笑人,不如笑己。自嘲這種「適應性幽默」(adaptive humor)的力量之大,不只能緩和氣氛,更與個人幸福及精神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要拿自己開玩笑,非但講求幽默感,還需稍為放下身段,而弔詭的是,把自己看輕一點,反能令自我感覺更好。而醫學界人士亦已肯定,自嘲對健康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Small talk 雖小 Dead air 事大
閒談,Small talk,聽來無足輕重,很多人還蔑視為浪費時間,寧願自閉。但在社交場合上,沉默絕對不是金。根據美國作家 Debra Fine 的著作 The Fine Art of Small Talk,閒談是良好溝通的基礎,交談中尷尬的沉默,亦即人人聞之色變的 Dead air,可以叫人口唇發乾,或者心跳加快,甚至大腦一片空白。善於閒聊的人,是能令任何人都感到親切和熟悉,獲接納或者受重視,這種能力對於職場、商業往來、友情以及家庭等各種人際關係都有極大的裨益。
陶傑:林語堂論中國人
林語堂是第一個用英文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人民族性格的華人。他腳踏中西文化,了解以英國為主的西方幽默和寬容氣質,也看透了中國人的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