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煮活蝦時,蝦在沸水中跳動的模樣,看在人的眼中,或者代表承受疼痛的表現。近年也有研究證明魷魚及蝦類在內的頭足綱和十足目甲殼類動物均有知覺。但「疼痛」對一隻蝦而言,意味著甚麼?2021 年普立茲獎得獎者、科學記者 Ed Yong 在新著 An Immense World 提出,比起「動物是否有感覺」,更應該問的是:「牠們的感覺,是怎樣的?」
動物
|共330篇|
打之前,諗諗先 —— 鹿角的致命交纏
雄性鹿科動物長有鹿角,多數鹿角生長與脫落有週期,春夏兩季生長速度最快,到夏季末鹿角礦化完成,生長速度明顯放緩。踏入 9 月交配季節,公鹿頭上的角,可以吸引配偶、嚇退對手,也有可能成為兩雄爭奪領地和母鹿的武器。儘管雄鹿們經常以角相牴,但「紐約時報」指,看似兇猛的鹿角主要還是用於展示,不適合撞擊打鬥;公鹿若用之作武器,需要承受可以致命的纏角風險。
動物會做夢嗎?
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研究甚少。19 世紀,達爾文繼「物種起源」後另一本著作「人類的起源」,讓人們認識到比較心理學,當中雖略有談及哺乳類動物與人類入睡時同樣擁有的某種主觀體驗 —— 人們稱之為「夢」,但到 20 世紀,相關研究卻停滯不前。最近,哲學家 David Peña-Guzmán 的新書「當動物做夢時:動物意識的隱秘世界」再次掀起這個話題,啟發人們思考應如何重新認識牠們的內心活動和看待這些生命。
放羊食草,可以防火
美國多地社區出現了山羊群不斷嚼食野草的奇景。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這是一種既環保且人與動物雙贏的除草方法,山羊可以「雜草放題」吃到飽,而在除草後居民亦可免受山火威脅。
實驗黑猩猩「被退休」,善意如何演變成無情?
黑猩猩 DNA 與人類極為接近,因此成為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的研究對象。但在侵入性研究中使用猿類有動物倫理爭議,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IH)自 2015 年起已停止對黑猩猩的侵入性研究,機構擁有及資助的黑猩猩均告「退休」。「國家地理雜誌」就報道,美國政府及私人實驗室多年來為生物醫學研究培育出大量黑猩猩,牠們在圈養環境中可以活 30 至 40 年,有些更長壽達 70 多歲;部分黑猩猩「退役」後的護理,成為問題。
烏克蘭戰爭導致黑海海豚死亡?
自 2 月以來,烏克蘭、保加利亞及土耳其一帶的黑海海岸已有數以百計海豚死亡。2 月同時是烏克蘭戰爭開始之時,美國國際公眾電台(PRI)引述科學家意見指,戰爭可能是造成許多海豚死亡的原因,因為海軍用於定位其他船隻的聲納系統,會發出強大聲波,可能使海洋動物迷失方向。
主子吸「貓草」,原來不止興奮咁簡單?
貓薄荷及木天蓼是貓界的興奮劑,即使是平時極高傲的「主子」,一旦見到這些植物,也會頓時表現雀躍,禁不住一直咀嚼,又會用身體磨擦葉片。而近日更有研究顯示,貓科動物對植物出現的反應,有助牠們避開蚊子和其他吸血昆蟲叮咬。
人類曾經不視雞為食物?
雞肉是深受大眾喜愛的食材,根據漁農自然護理處數字,香港在 2020 年平均每天消耗 23 公噸鮮活家禽,而英國每年就有超過 10 億隻雞被屠宰。不過,人類吃雞的歷史卻非想像中源遠流長,近日有研究發現,人類與雞的密切接觸,在大約 3,500 年前才開始,牠們原本生活在樹上,受稻米吸引才到地上。而古代的雞甚至得到人類尊敬,得以安享晚年。
在保育學家努力下,美洲豹有機會重現美國?
由於人類過度捕獵、城市擴張和環境污染,地球上很多珍貴動物已絕種又或者瀕臨絕種,威脅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保育學家嘗試扭轉劣勢,近年也有一些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分享專家如何嘗試令美洲豹(jaguars)重現美國。
動物也有藝術眼光?
欣賞美,並非人類獨有的恩賜。倫敦動物園一隻叫 Congo 的黑猩猩,會用鉛筆和顏料作畫,由最初潦草隨意,演變成後來具構圖感;其中 3 幅於 2005 年一拍賣會上以 18,122 美元售出。但如果沒經過人類的馴養和訓練,生於野外的動物,能否找到在紙上揮毫的目的或意義?
【Soul Monday】用矯形支架拯救小長頸鹿
過去 30 年間,義肢矯形師 Ara Mirzaian 曾為無數患者安裝矯形支架,包括帕奧運動員及脊柱側彎兒童,方便他們活動。今年他接收到一個與別不同的新症 —— 剛出生的雌性長頸鹿 Msituni,牠天生前肢出現問題,Mirzaian 為其度身訂做支撐架,改善其骨骼的異常彎曲,成功救牠一命。
曾經不足百隻,伊比利亞猞猁成功回歸
西班牙及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有一種瀕危動物伊比利亞猞猁(Iberian lynx),2002 年歐盟委員會生命計劃首次召集 20 多個組織拯救這個物種時,整個半島只剩下 94 隻。經過 20 年努力,伊比利亞猞猁至少增長 10 倍達至少 1,100 隻,分佈於西、葡兩國。
大象如何哀悼死亡同伴?
人類面對其他人死亡時會感到悲痛,並會有儀式作哀悼。近年科學家在動物身上亦發現類似情況,做法雖未如人類般複雜,但靈長類動物及鯨豚類均會表現出不捨逝者的行為。近日,研究人員透過 YouTube 影片收集到更多證據,證明亞洲象在同伴過身後會出現特定反應,包括徘徊不去及移動屍體。
如何把泰晤士河,重塑成世界一線的潔淨河流
香港近年銳意推廣「河畔城市」概念,進行多項河道活化工程,例如剛剛在 4 月份完成的佐敦谷明渠項目。香港的河道改善計劃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而港人熟悉的英國,過去就成功把泰晤士河,由一道死水變成世界一線的潔淨河流。赫特福德大學水域生態學家 Veronica Edmonds-Brown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細述當中的歷程。
密集繁殖八哥,如何影響其健康?
有種可愛叫醜得可愛(ugly cute),八哥犬或是其中之一。一雙突出的眼睛、扁平的口鼻盡是褶皺、粗短的腿、尾巴向內緊密捲曲,還有張開嘴巴、伸出舌頭的「微笑」,在不少人眼中都是其可愛之處。不過,源自中國、16 世紀抵達歐洲的八哥,最初的模樣並非如此。皇家獸醫學院(RVC)一份報告提出,今天「醜得可愛」的八哥,是人工選擇密集繁殖的結果,同時令其一生受連串健康問題困擾。
為何寵物吃的特別矜貴?
有飼養寵物的人大概都有同感:牠們明明就不在乎吃甚麼,為何總要花費那麼多去買寵物食品?
為何變色龍移民後,變得更鮮艷?
半世紀之前,來自肯雅的變色龍意外進入夏威夷,在當地變出更鮮艷的顏色。牠們之所以能夠更高調奪目,或因在新環境中養尊處優,不用再躲避眾多捕食者。
在紐西蘭一個城市,人與海獅正學習共存
瀕臨絕種的紐西蘭海獅近年在紐西蘭但尼丁(Dunedin)奧塔哥半島(Otago Peninsula)生息繁衍,卻因為種種「惡習」,被當地居民視為「臭鄰居」。保育機構希望人與海獅能和平共處,保護牠們免受各種環境威脅,並繼續生育下一代,脫離絕種厄運。
深海之眼:透視海洋奧秘
海洋生物學家 Edith Widder,總是羨慕研究陸上生命的同事,能躲於考察現場的隱蔽角落,不動聲息地窺探野生動物真實的一面。進行深海研究完全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乘著發出嘈雜引擎聲和明亮白燈光的潛艇,難免會干擾海洋生物。直至 Widder 從深海生物身上獲啟發,創造名為「深海之眼」的隱藏攝影機,那些彷彿會施展魔法的奇異生命,才真正在人類眼簾下展現。
科學狗:地上最強水熊蟲的順風車 竟然是蝸牛?!
搭蝸牛順風車對於人類而言可能又蠢又慢,但如果你是水熊蟲…… 還是比自己爬行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