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

|共3篇|

「耶路撒冷綜合症」—— 令遊客精神紊亂的城市之旅?

感受風土人情、沉浸於厚實的歷史文化氣息,是不少旅行者到訪異國城市之目的。但部分人一不小心,沉浸可能會變成沉溺,久久不能自拔,甚至引發精神錯亂症狀。以上描述絕非恫嚇,而是以耶路撒冷為名,一種往往與宗教經歷或脫離現實有關的精神病狀態。患者會看見、聽到不存在的事物,變得偏執而沉迷,甚至因此失蹤。

「災難日」70 年:巴勒斯坦人何處為家?

70 年前的 5 月15 日,即以色列宣布獨立建國的翌日,大批巴勒斯坦人被逼逃亡流離失所,從此改變整個民族的命運。他們把這一天稱之為「災難日(Nakba Day)」,紀念數十萬名同胞痛失家園,包括現年 96 歲的 Mohammad Mahmoud Jadallah。這位快將百歲的老人直言:「我們過著災難的一生。我們從未擁有快樂或平安。」偏偏美國定於「災難日」前夕,將駐以大使館遷址耶路撒冷,更好比往其心頭再添一刀。

希伯來文的歷史

猶太人有幾多苦難,希伯來文就有幾多劫數,然而歷經近 2,000 年大流散與大迫害,今日一個以色列小童仍能朗讀出死海古卷上的古希伯來文,不算神蹟也是奇蹟,美國中東語言系教授 Lewis Glinert 在新作「希伯來文的故事」(The Story of Hebrew)便追述這種古老語言「孕育、摒棄與重生」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