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

|共17篇|

兩面不是人:以色列籍的阿拉伯裔公民

探討以巴局勢,我們習慣把雙方分別看待成同質的整體,卻通常忽略以色列有多達 200 萬阿拉伯裔公民。在以哈戰爭爆發後,他們進一步陷入「兩面不是人」的窘局,得不到任何一方信任,被情緒高漲的猶太裔公民懷疑為內鬼,更有人因立場問題受到處分,引發以色列內部衝突的戰線。

以哈戰爭|阿拉伯世界的團結與分歧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施展突襲,以色列對加沙地區大規模反擊,觸發雙方全面開戰。大部分阿拉伯人始終同情巴人被剝奪的遭遇,日前哈馬斯指控以國空襲加沙一間醫院造成嚴重傷亡,旋即在中東激起多場示威。但據「經濟學人」分析,有別於過去多次衝突,阿拉伯國家對以哈戰爭持不同看法,各有政治盤算。

2022 年大事回顧:卡塔爾能藉世界盃改善形象嗎?

卡塔爾世界盃在一片爭議聲中順利告終。足球貴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每 4 年才舉辦一次的世界盃自然全球矚目。卡塔爾銳意透過大型賽事建立文化成就感,強化國民認同,把自己塑造成國際舞台重要一員,卻惹來勞工剝削、打壓性小眾權益、甚至涉嫌在申辦過程中買票做假的指控。「紐約時報」專題文章就分析,卡塔爾世界盃真的做到體育洗白嗎?

摩洛哥躋身四強,為何會讓阿拉伯人團結?

卡塔爾世界盃,不但是阿拉伯國家首辦的世界盃,摩洛哥更憑藉擊敗葡萄牙,成為史上首支打入四強的阿拉伯球隊,令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球迷情緒高漲。有學者甚至形容,我們正在目睹沉寂多時的泛阿拉伯主義(Pan-Arabism)復興,引發一場聲援巴勒斯坦運動。

沒有人權,就沒有健康:阿拉伯女性的癡肥問題

肥不是罪,但也不健康。而在 2019 年,肥胖致死率最高的 11 個國家之中,8 個也是阿拉伯國家,成為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高風險地區。惟婦女受威脅的程度,明顯高於男性。現時在中東,身體質量指數(BMI))達到 30 或以上、屬於癡肥的女性,較男的多出 10%。即使她們想要減磅,卻難為社會所容。

阿拉伯鐵路網,真的要復興了?

阿拉伯地區曾有多條重要鐵路,但因為戰爭、衝突或停運,令這些路線長期被封或損毀。近日「經濟學人」報道,如今摩洛哥及伊朗等國投資數十億美元,重新連接及擴大鐵路網,預計到了 2040 年將增加數萬公里,足以改變整個中東,甚至有望接通歐亞。不過,多個歷史問題成為「通車」的絆腳石。

棄四輪,踏兩輪:阿拉伯青年愛騎車

不少老一輩阿拉伯人鄙視單車,認為窮人才會以此代步,所以就算沒錢買車,也寧願坐電車和巴士。近年汽車仍佔主導地位,但從摩洛哥到敍利亞,都漸多年輕人喜愛及推廣騎單車。他們積極組織大型活動、提供免費維修,並爭取更多路面空間。因為這些地區,單車徑本已很少,還總被司機無視。

杜拜公主與阿聯酋家庭虐待

2018 年,阿聯酋杜拜公主拉蒂法(Latifa Al Maktoum)逃離本國失敗。回到杜拜後的拉蒂法一直杳無音訊,直至上星期,一段公主向朋友發放的短片公諸於世。公主稱自己諸到父親,杜拜酋長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綁架,現囚於杜拜一棟別墅中。號稱性別平等領先阿拉伯世界的阿聯酋,上至公主尚且遭受囚禁虐待,是否真如官方所宣稱,推動國家實現性別平等?雜誌 Newlines 主編,Ola Salem 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撰文批評阿聯酋虐待女性親屬的情況。

改革「駱駝小姐選舉」第一步:何謂美駱駝?

阿拉伯地區每年都會舉辦駱駝選美,今年沙特阿拉伯選美盛會就有近 30,000 隻駱駝參與,6 個競賽項目的勝出者,可各得約 2,000 萬沙特里亞爾(約 4,000 萬港元)獎金,獲加冕為「駱駝小姐」。豐厚獎金亦令舞弊猖獗,今年初就有 12 隻駱駝因注射 Botox 改善外貌,結果被取消資格。究竟阿拉伯人眼中,駱駝美在哪裡?要欣賞又應該從何入手?

異見記者失蹤:伊斯坦堡還是中東流亡者天堂嗎?

沙特記者 Jamal Khashoggi 日前於伊斯坦堡人間蒸發,懷疑已遭殺害,視他為眼中釘的沙特王儲,則被指為幕後黑手。雖然 Khashoggi「自我流放」的定居地為美國,但像他這樣來自中東的異見人士和流亡分子,多年來湧至這座土耳其最大城市。如今 Khashoggi 失蹤,對於這些「有國歸不得」的人,此事構成多大威脅?

當中東遇上太空

你可能認為中東盛產恐怖分子,但你曾否聽過中東的科學家或太空人名字?其實早在一千年前,阿拉伯文明的天文學成就曾經無出其右,即使進入近代,中東各國仍然熱衷太空科學,更有人主張要掀起「阿拉伯文藝復興」,以重建昔日的科學成就。其中阿聯酋便計劃 2020 年發射軌道衛星研究火星,志在 100 年後建立首座火星殖民城市。

「災難日」70 年:巴勒斯坦人何處為家?

70 年前的 5 月15 日,即以色列宣布獨立建國的翌日,大批巴勒斯坦人被逼逃亡流離失所,從此改變整個民族的命運。他們把這一天稱之為「災難日(Nakba Day)」,紀念數十萬名同胞痛失家園,包括現年 96 歲的 Mohammad Mahmoud Jadallah。這位快將百歲的老人直言:「我們過著災難的一生。我們從未擁有快樂或平安。」偏偏美國定於「災難日」前夕,將駐以大使館遷址耶路撒冷,更好比往其心頭再添一刀。

在告別紙張的年代讀「紙的大歷史」

在現今社會,日常通訊,讀書辦公,事無大小都走向全面電子化 ——「紙的大歷史」作者孟洛甚至斷然宣告:「紙張實際上已經輸掉和競爭對手的戰爭。」接下來,紙需要尋找一種與從前不同的方式,適應不可逆的數碼化潮流。踏進這個「告別紙張的年代」,或許是時候回顧紙的誕生、追蹤它如何普及至世界各地,並且思考:在未來,紙會扮演怎樣的角色?

兩個阿拉伯世界正合而為一

中東七國與卡塔爾斷交後,美國總統杜林普表態支持,鑑於國務卿蒂勒森正正出訪中東修補波斯灣國家的對外關係,而卡塔爾又有美軍基地部署反恐行動,有意見指此舉實屬外交失當,更有質疑杜林普的方針受其家族生意影響(杜林普旗下企業嘗試多年打入卡塔爾市場均告失敗,相反阿聯酋及沙特則素有生意來往)。卡塔爾面對多國圍堵,極有可能陷入亂局,金融時報外交事務評論員 Gideon Rachman 表示,波斯灣國家長年避過中東地區的衝突,經此一役,兩個阿拉伯世界恐防終將合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