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書信連同 Hopper 抵制該開發計劃的其他信件,早前就於曼克頓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Edward Hopper 的紐約」展覽中展出。一直以來,他從不吝嗇表達個人的藝術觀點,卻甚少以知識分子立場批判社會。今次人們或能透過最直白的書信,更深刻領會其作品之精微。
藝術
|共365篇|
失散的「家庭」,200 年後「團聚」
沒有甚麼比一家人齊齊整整更重要。17 世紀安特衛普(Antwerpen)肖像畫家沃斯(Cornelis de Vos),繪有不少全家福或家庭生活題材的作品。1626 年,沃斯繪畫了父母子三口之全家福,但後來畫作分裂成「父子雙人像」(Double Portrait of a Father and Son)及「一個女士的肖像」(Portrait of a Woman)。直至最近,丹麥 Nivaagaard 美術館與荷蘭藝術歷史學院(RKD)的合作研究,成功團聚畫中三人。
彭碧珊:藍染創作還原香港本色
談起藍染,大家或會想起日本、非洲或中國等地的傳統手工藝,不過,製作藍泥染料的馬藍,早已活在香港過百年,跟鄉村傳統染布文化息息相關。環境生態藝術家郝立仁(Benjamin),過去幾年研究本地馬藍的成長故事,籌辦「源山手染」藝術項目。
【展覽】創作就是從忽發奇想中誕生 —— 四位藝術家的「認真接力派對」
一次聚會,四位藝術家區詠秋、劉杭霖、蟻穎琳及胡愷昕,忽發奇想在紙上接力創作四格漫畫,每人因應上一格而畫出接下來的劇情,續寫故事,再以此為創作基礎,以自身擅長的媒介或探索新素材,創作出八組作品。對四位藝術家而言,這並不是一場比賽,而是一個探索、未知及充滿樂趣的旅程。他們現正於藝術空間 WURE AREA 舉辦這「認真接力派對」。
與 AI 開戰:藝術家捍衛創作的新武器
透過網上數據深度學習,AI 生成的藝術作品矚目全球。但接連有藝術家控訴,作品被盜取以訓練 AI 模型,以致獨特畫風被 AI 完美複製。有團隊為此研製新平台,讓藝術家在知識產權受保障下發表作品,以免畫作淪為訓練 AI 模型的素材。
【展覽】「meow painter」—— 畫家、貓與大自然
與貓相處是兩位畫家的日常,曹夕的創作以繪畫和藝術玩具為主,貓是主體,但亦不乏各種自然景色;另一位畫家 chinochinochino 則以繪畫及裝置為創作媒體,探索光影、各種質感及紋理,並以此為創作的切入點。兩位畫家的聯合個展「meow painter」在一九九九藝術空間展出,他們從生活取材,把所思所感化作實體。這裡不只是畫作與藝術品,亦像是兩位畫家的對話。
【展覽】「香港遺美」作者林曉敏首個攝影展:「明窗塵」活現於 Galerie Artellex
長沙灣最新攝影展覽室 Galerie artellex 首辦活動就與 Hiuman 合作,舉辦其首個攝影展「明窗塵 Dust in Serenity」,展出一系列廢墟作品,聚焦於荒廢之地,探索及感受不一樣的香港遺美。
【展覽】「Sweeping Vistas」6 位藝術家的心中景致
於 JPS 畫廊舉辦的群展「Sweeping Vistas」,包含了六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均於香港出生或居於香港,當世界有著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們所描繪的景致又是怎樣的?
古典名作,從拍賣中退場?
去年藝術市場的 NFT 銷售額暴跌 9 成,不過藝術品拍賣卻打破紀錄,其中佳士得年銷售額達到 84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 單是微軟(Microsoft)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的私人收藏,就以 16.2 億美元成交。但在這個趨勢中,藝術市場記者 Scott Reyburn 指古典名作(Old Master Paintings)似乎不再受重視。
【展覽】「電影 x 繪畫 x 文字」—— Rex Koo「人人有功練」作品展
這次的「人人有功練」主題是功夫,Rex Koo 輯錄武林長河中的蓋世高手及奇功,再加以半虛半實的外傳劇情,將經典招式以畫作及文字方式重演觀眾眼前。同名的作品展於香港藝術中心舉辦,不妨仔細一覽多個熟悉的電影主角及情節,重新遊歷武術世界。
【Soul Monday】以塑膠作為顏料
大多數畫家會用各種專用顏料作畫,但在約翰內斯堡的 Mbongeni Buthelezi,卻是用從當地垃圾場及城市街道收集的塑膠垃圾,作為另類繪畫材料。他說:「動物正在死去,海洋中的魚正在死去 —— 因為這種材料,也因為我們人類,我們需要承擔這個責任。」
Moyashi:磯崎新逝世
2022 年許多名人過身,12 月連續傳來訃聞,有幾個捱久一點就能夠看見 2023 年的日出,例如英國時裝設計師 Vivienne Westwood,還有著名日本建築師磯崎新。
【展覽】泥為何物?香港原生土壤的魅力
「這些是香港原生土,從來未被移動過。」這是藝術家李美娟在太平山與地盤工人聊天時的一席話,成為她創作的靈感及展覽的由來。多年來,填海及各種工程令香港土地及海岸線不斷改變,然而竟然還有從未變動的泥土。這一點打動了李美娟,去尋找香港的原生土再加以創作,最後於展覽「維城淨土」中展示其原始的魅力。
荷里活最會燒錢與賺錢的偏執狂導演:占士金馬倫(上)
對導演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來說,票房數字高低根本不是重點,他就像藝術家梵高一樣,用盡全力只為了雕琢出心中最理想的作品。
【展覽】攝影大師何藩光影世界間的「感情・感悟・感覺」
光景在變,一刻永留存的,不只是香港昔日的光景面貌,更是何藩對攝影、藝術、美感的感悟及哲學。Blue Lotus Gallery 代理何藩作品,去年底為他推出攝影集「感情・感悟・感覺」,而一直受疫情影響的同名攝影展,亦正於其畫廊舉辦。
【展覽】油街實現:活化百年建築的新互動
2019 年,油街實現進行 3 年擴展計劃,今年 5 月終於完工,並加入 10 個藝術展覽項目,確實是增添了不少休憩及舉辦活動的空間。這次重點回到油街實現的地點及建築本身,在油街倉庫內的「油街在地駐場藝術家展覽」,邀請了藝術家傅至雅(Jessica Fu)及 曲淵澈(Vvzela Kook)於 2022 年初起到場考察及在地創作。她們從油街出發,重新探索,嘗試連結人、地、事,為新舊交集的油街實現注入當代的想像及意義,讓這新空間得以真正活化。
【展覽】BUAISOU 藍染魅力,淬鍊獨有的生命之藍
日本天然藍染工匠團隊 BUAISOU 由 4 個年輕人組成,搬到德島居住,展現出不一樣的藍染及堅持。「青出於藍:BUAISOU 之日本天然藍染工作」是他們於香港的首個大型展覽,亦是 CHAT 六廠的全新季度展覽。展覽將以沉浸式裝置展現 BUAISOU 的藍染作品、工具和真實還原工作室空間,讓大家感受他們「從農地到衣櫥」的獨特概念與嶄新的傳承方法。
【展覽】草間彌生大型回顧展 逾 200 件作品齊集於 M+
波點?南瓜?有「波點女王」之稱的草間彌生創作不止於此。想了解更多,不妨留意即將展出的「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燒毀畫作並製成 NFT,可能是個騙局?
今年 7 月,一名墨西哥商人 Martin Mobarak 在美國邁亞密舉行了一場活動,期間於 200 位來賓面前,焚燒著名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一幅名為 Sinister Ghosts 的作品,並將原畫圖像轉化成 1 萬個 NFT 出售。墨西哥政府表示,此舉可能觸犯故意損壞藝術文物的相關法例;藝術史學家和專家更警告,這可能是個騙局。
【展覽】永井一正首個香港大型作品展 —— 逾百件經典作品展現「瞬間.永恆」
日本國寶級平面設計大師永井一正,自 1950 年代至今創作出多個經典海報及平面作品,如 1972 年札幌冬季奧運會的官方標誌、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海報、朝日啤酒海報等。80 年代後期,他開始創作「LIFE」系列作品,以動植物為主,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永井一正現齡 93 歲,除了在國際上屢獲殊榮外,作品亦已累近 1,000 張,至今仍在設計語言上不斷探索更多可能。這次由 27 畫廊主辦的「永井一正 瞬間.永恆」展覽,展出逾百張經典海報及蝕刻板畫作品,部分作品更以立體裝置方式首次呈現。不妨一覽這首個香港大型作品展,感受他半世紀創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