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共42篇|

以哈戰爭|國際記者無法入境,本地人擔起報道重任

全球密切關注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對戰,但迄今所有國際記者皆被禁止踏足加沙地區,令他們無法提供全面的實地報道,只能主要仰賴巴勒斯坦的內部人士及社交媒體,憂慮影響新聞質素。與此同時,加沙的年輕電影人、攝影師甚至網紅兼任公民記者,透過文字和影像向外界分享戰時生活,填補當地的新聞真空。

曾經,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並肩作戰的時刻

以巴局勢近日持續惡化,全世界都關注各國領袖如何能夠平息衝突。自從 1948 年以色列獨立戰爭起,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對立局面已經持續超過 70 年,人們也許很難想像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肩並肩、一同作戰的畫面,然而歷史上確實出現過這樣的時刻。歷史學家 Mustafa Abbasi 曾在期刊 War in History 發表文章,講述巴勒斯坦志願軍在二戰時的故事。

以哈戰爭|年收 10 億,哈馬斯錢從何來?

以色列雖與哈馬斯達成臨時停火協議,但誓言必會徹底鏟除這個巴勒斯坦武裝組織。若要成事,該國還需瓦解哈馬斯的財政根基,因為每年多達 10 億美元的收入,正是其勢力的一大來源。不過「經濟學人」指岀,哈馬斯的「金主」都是以洗黑錢、採礦業等規避西方制裁的友好國家,叫以色列與盟友們鞭長莫及。

與哈馬斯臨時停火,內塔尼亞胡政治生命屈指可數?

以色列與哈馬斯在週三(22 日)早上達成臨時停火協議,哈馬斯今日將至少釋放 50 名人質,以換取以色列停止攻勢 4 天。雖然國際社會普遍歡迎以哈談判,但以色列政壇對此意見分歧,向來態度強硬的總理內塔尼亞胡與恐怖組織談判,被視為態度軟化,有猶太研究學者認為,內塔尼亞胡政治生涯正在倒數。

以哈戰爭|被世人遺忘的西岸

以色列對加沙地區連番空襲及斷水斷電,藉以報復哈馬斯對該國的突襲,所引發的人道危機正受全球密切關注。但其實約旦河西岸亦爆發戰爭暴力,一夜之間全區封鎖並實施宵禁,城鎮及村莊遭以色列定居者攻擊,青少年被捕、拘留並遭受毆打。這些衝突奪去巴勒斯坦人的生計、家園甚至性命,卻鮮少被國際看見。

叛逃的哈馬斯之子:我們需要鏟除哈馬斯

哈馬斯共同創始人哈珊.約瑟夫的長子摩薩.哈珊.約瑟夫(Mosab Hassan Yousef)日前接受電視台訪問,批評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形容該組織不是政黨,而是一個聖戰組織,沒有妥協的可能,又指哈馬斯仍然抱有 7 世紀的思維,而以色列已進入 21 世紀,前者代表混亂,後者代表秩序。早在 2010 年,摩薩便出版自傳 Son of Hamas,講述自己叛逃的經歷。

兩面不是人:以色列籍的阿拉伯裔公民

探討以巴局勢,我們習慣把雙方分別看待成同質的整體,卻通常忽略以色列有多達 200 萬阿拉伯裔公民。在以哈戰爭爆發後,他們進一步陷入「兩面不是人」的窘局,得不到任何一方信任,被情緒高漲的猶太裔公民懷疑為內鬼,更有人因立場問題受到處分,引發以色列內部衝突的戰線。

以哈戰爭|如若戰事結束,又有誰來管加沙?

以哈戰爭持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為戰爭設定兩個目標:摧毀哈馬斯的軍事及治理能力以消滅之,以及盡一切可能將人質帶回家。以軍日前分別宣佈已包圍加沙城、將加沙地帶一分為二,其部隊正深入加沙城摧毀哈馬斯的「基礎設施、指揮官、掩體、通訊室」。但即使徹底剷除哈馬斯在當地勢力,以色列仍要面對一個問題 —— 沒有人想要統治加沙走廊。

以哈戰爭|杯葛親以色列商品作用有多大?

以哈戰爭持續一個月,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國家發起新一輪杯葛潮,抵制親以色列的商品,麥當勞、Starbucks、Disney+ 等歐美商家成攻擊對象,而背後發功的「抵制、撤資、制裁」(BDS)運動再次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杯葛潮對經濟到底有多大影響?

以哈戰爭|為報道真相,多少記者獻出了性命?

以哈戰爭的消息鋪天蓋地,背後全賴戰地記者付出的汗水,還有性命。非牟利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CPJ)初步調查顯示,自 10 月 7 日戰爭爆發以來,至少證實有 36 位新聞工作者喪生,但不少記者依然緊守崗位,努力向外界提供準確的戰爭消息。

以哈戰爭|「別以我之名」援巴勒斯坦的歐美猶太人

為報復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的突襲,過去兩週以色列圍困並猛轟加沙地帶,迄今造成超過 5,700 名巴人死亡,140 萬人流離失所。有非政府組織更指,平均每 15 分鐘就有 1 名兒童喪生。從倫敦到紐約,歐美各地爆發親巴勒斯坦示威,不少猶太人更親身參與,冒著賣國之名、眾叛親離的風險,聲援無辜平民。

書店們:加沙

以巴問題,一直是中東難以解決的族群衝突;而加沙走廊,則一直是這個問題的核心。自以色列立國以來,一直把巴勒斯坦人民驅離原居地,巴人數次起義及無數血腥襲擊皆由此而起,孤立於地中海一隅的加沙走廊尤其動盪。以下節錄 3 本相關書籍,思考未來中東局勢及以巴命運。

以哈戰爭|逃不出去的加沙人

世界各地的衝突中,疏散平民旨在保護他們免受傷害,特別是兒童,二戰期間就有大批歐洲兒童從大城市轉移到相對安全的農村地區或海外。如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開戰,以色列國防軍發出撤離令,要求加沙北部居民在地面攻擊前向南撤離,但如何撤離、逃至南部會否陷人道災難,帶來一大堆問題。有人不禁會問:為甚麼巴人不離開加沙?其實離開加沙是不太可能的事。

以巴戰爭|新聞工作者的戰線:核查假資訊

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升級,引起眾多網上論戰,新聞工作者卻揭發大量虛假影片、照片及不實資訊滲雜其中,更讓人意外的是,不少假資訊都源自置身事外的印度帳戶。部分傳統媒體就利用新聞專業,嘗試與資訊傳播速度鬥快,在假資訊釀成恐慌或混亂前,盡力揭示出真相。

以巴戰爭|普京是左右戰局的隱藏角色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普京遲遲未有聲援以色列,週二卻開腔支持巴勒斯坦立國,翌日又批評以色列奪取巴人土地。回顧過去 10 多年,普京與內塔尼亞胡關係非常密切,如今卻掉轉槍頭,相信與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泥足深陷,愈益依賴伊朗支援有關,而伊朗正是哈馬斯主要靠山。有西方評論認為,普京取態可能使以巴戰爭更難測,以巴戰爭也反過來改變俄羅斯外交。

以巴衝突|加沙圍城,另一場人道危機

新一輪以巴衝突爆發後,以色列下令「全面圍攻」加沙,除了切斷電力供應,還要阻止食物、水和燃料等進入這片土地。然而,在人口密集和資源匱乏的加沙地帶,人們幾乎無處可逃,外界擔心加沙局勢持續,會令人道情況惡化。

以巴戰爭|擠滿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並潛入以國南部四處擄人,把近百平民和士兵抓到加沙走廊。有哈馬斯高級領袖揚言,已擄獲足夠人質使以色列釋放在囚巴人。據報當地有 5,200 名巴人在囚,包括 33 名婦女和 170 名兒童;而 56 年來,更有 4 成巴勒斯坦男子曾於以國服刑。「半島電視台」就專文剖析這個藏於以巴衝突背後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