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至今活在和平歲月的人來說,戰爭的殘酷並非我們親眼能看見的,死傷數字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能「經歷」的方式只有藉由故事體會了。當然,故事是揉合了客觀事實與主觀創作的產物,共通語言是觀者的情感連結,曾經發生的事實反而不會是主角。觸動我們內心的,是我們看見與聚焦的是甚麼。最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們讓如何衡量生命的價值。
鋼鋸嶺
|共3篇|
跟奧斯卡去旅行
電影是夢工場,但幻境如「La La Land」也要實地取景。適逢奧斯卡尾聲,不妨向今屆 9 齣提名電影取經,找尋下次旅遊靈感:
方俊傑:金球獎前瞻——改朝換代的一屆
說句實話,金球獎是有點雞肋。頂多只似奧斯卡的前哨戰。先不計電視劇的界別,只針對電影的界別。(P.S. 又電視又電影,可能已是被輕視的原因。)首先,公布日期在年頭,提名日期在之前的年底,大部分獲提名的電影都未上畫,代入感大減。另外,分戲劇類、音樂及喜劇類,產生兩套最佳電影、兩個影帝、兩個影后,但男女配角、導演編劇,又將兩類合二為一,擺明大細超,同時又削弱認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