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共53篇|

紀浩基:編劇的十二堂課 —— #12 從飛龍在天到亢龍有悔

好的編劇不是要讓觀眾留意到自己的巧思,而是要讓觀眾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因為在一部電影中,沒甚麼是比說故事更大,包括你的自尊和光環,甚麼都得在故事面前讓路。所以好的編劇不是要讓觀眾留意到所謂的金句式對白,而是要以推進故事為先。

【專訪】導演祝紫嫣,「但願人長久」寫的是成長傷痕

「但願人長久」在今屆金馬獎得到 2 項提名,導演祝紫嫣日前接受 *CUP 媒體訪問。電影中,從湖南移居到香港的兩姊妹林子圓、林子缺,除了面對貧窮和身份認同問題,父親因吸毒時常進出監獄,使她們生活在不安之中。原生家庭的痛,長大後發現父親的影子始終在她們身上揮之不去。而祝紫嫣的成長背景,也是一場新移民的故事。

寇比力克沒有成真的經典:拿破崙傳

即將上畫電影「拿破崙」,叫不少影迷和歷史迷引頸以待。拿破崙集軍事天才、獨裁暴君、現代法國締造者的身份於一身,傳奇人生本身就是一場大戲。著名導演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作為公認的拿破崙迷,其實亦有計劃為偶像拍電影,既做足資料搜集,又物色了演員人選,奈何沒有得到足夠投資以實現大計。究竟寇比力克構思的拿破崙電影是甚麼模樣?為何被影評家公認為沒有實現的經典作品?

【專訪】新銳女導演清原惟:女性電影的靈光

日本電影「多摩美好的夜晚」恍如一瓶愈釀愈醇的酒,愈看就愈入味,而且是充滿女性的細膩,大概也是它的點睛靈巧之處。導演名叫清原惟,這是她的第二部長片,入圍柏林影展、西班牙聖塞巴斯提昂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等等。有幸與她細談創作,更了解如此雲淡風輕的電影何以構成。

方俊傑:「苦毒計」—— David Yates 與 Martin Scorsese 的分別

Martin Scorsese 的與別不同,在於他能夠去到最盡,為了先拍出一個世界出來,可以甚麼分支都先擺在一邊,一氣呵成一矢中的。David Yates 不是球王,只是工兵,於是,在「苦毒計」,你會看到他好像樣樣都想放入去。放得好的話,是層次豐富;放得不夠好的話,是亂,是自己影響自己。

荷里活電影愈拍愈長,純屬觀眾錯覺?

先有「奧本海默」、後有「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3 小時以上的荷里活大片似乎愈來愈常見。早前有傳媒引用數據說明,其實電影片長沒有顯著增加,但美國文化雜誌 Slate 卻提醒我們,即使平均片長差不多,但觀眾吹捧的大片愈拍愈長,確實是不容忽視的大趨勢。究竟電影愈長愈受歡迎,背後是甚麼因素使然?

月巴氏:1994(18)——「重慶森林」(上)

一些重大事件的發生,又或一些重要事物的出現,往往可以作為人類發展史的階段劃分,例如:文藝復興前、文藝復興後;康德發表「純粹理性批判」前、康德發表「純粹理性批判」後;二戰前、二戰後;登月前、登月後;AI 發明/使用前,AI 發明/使用後…… 類似例子,可以一直舉下去。
對於我個人心智發展,則存在著一個重要階段:看「重慶森林」前以及看「重慶森林」後。

【展覽】「一一重構:楊德昌」其影像世界的深度解密

近日,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主辦楊德昌導演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與影展同步於兩館進行,團隊用了三年時間整理及研究楊德昌導演遺留下來的文本,於是次展覽中首度公開展示這些珍貴文獻與影音檔案,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作品以及特別主題放映。

方俊傑:「譯戰同盟」—— 把導演名字冠上去的電影

最新一套「譯戰同盟」(Guy Ritchie’s The Covenant)。看原裝片名,煞有介事把導演的名字冠上去,我天真,以為這就代表信心之選,或者象徵回復個人風格。相反,可能是心虛,又覺得導演的大名對提升票房數字有幫助?一個人,要回到年輕時創作力最鼎盛的時間,談何容易?

萬瑪才旦離世:藏地電影新浪潮將繼承遺志

國際知名藏人導演萬瑪才旦(Pema Tseden)前日離世,終年 53 歲。萬瑪才旦地位非凡,皆因其藏語電影不但贏得國內影壇肯定,還在國際影壇屢獲殊榮,為藏語電影爭取到一席之地。縱然萬瑪才旦早逝,但其牽頭的藏地電影新浪潮將繼承他的遺志。究竟有哪些後起的新晉藏人導演,值得我們留意?

【專訪】五問哈薩克導演達赫讓奧米巴夫:找到你的熱情,讓你不再懼怕星期一

哈薩克導演達赫讓奧米巴夫(Darezhan Omirbayev)憑著「古來詩人皆寂寞」(The Poet,2021)於國際影展獲得多個獎項,是次來港出席亞洲電影大獎頒獎典禮,就從其詩意綿綿的作品說起,向香港人展示各種對電影藝術的方向、反思、承先啟後,又如何處理藝術、數理科學、政治的關係?

拍攝紀錄片,要如何保護受訪者?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最近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獎,票房成績也不錯,但網上有文章質疑,片中年輕受訪者沒有得到被拍攝者應有的權利,導演做法似乎與紀錄片道德有所抵觸。事實上,紀錄片敘述他人的真實故事,電影導演及監製如何保護提供故事者,成為紀錄片及其製作道德的關鍵。

荷里活最會燒錢與賺錢的偏執狂導演:占士金馬倫(下)

千呼萬喚下,曾經高掛影史最賣座強片的「阿凡達」(Avatar)第二集「水之道」終於上映,與第一集相隔整整 12 年,無巧不巧,「鐵達尼號」與「阿凡達」第一集相隔的時間也是 12 年。對導演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來說,要塑造一部完美的作品,差不多就是要花這麼長的時間。

莫坤菱:不能拍還是拍了,所有虛實、荒謬和恐懼 ——「伊朗無熊無懼」

香港亞洲電影節最令我引頸以待的電影,不是被鏡粉秒速搶購一空的那部,而是在威尼斯影展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伊朗無熊無懼」(2022)。電影由伊朗導演巴納希(Jafar Panahi)執導,即使身懷禁拍令,卻仍然交出虛實交錯、荒誕絕倫,但勇氣與智慧並存的電影,叫人驚嘆,電影自有自由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