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共43篇|

Moyashi:葬送的芙莉蓮 —— 生命原來沒有意義

相信生命有意義,等於相信意義會續存,會在生命完結之後延續,自己只是終點前其中一個環節。人類會繁衍,將知識傳遞到下一代,相信價值會疊加上去,而自己是未來世代的基石。生命的意義事實上是存在於外部,存在於生命本身以外的地方,存在於能夠繼承或者能記憶你的人身上。

【*CUPodcast】集中營倖存作家瀕死後.以「開放的心」反思生命信仰

猶太裔作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以自傳「夜」最廣為人知,其對納粹集中營暴行慘況的描述至今仍然警惕後世。但他晚年經歷瀕死後寫成的回憶錄「開放的心」,同樣發人深省。他從一次「開心手術」,寫到對人生、死亡和信仰的各種反思,繼續提醒世人生命的價值。

Open AI 行政總裁的硬技術投資(一):延長壽命

2022 年中,美國初創公司 Retro Biosciences 宣佈啟業,團隊訂下一個大膽目標 —— 將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 10 年。他們把總部設於加州三藩市一個倉庫,把貨櫃快速改裝成實驗室。成立之初,公司就宣佈獲得一筆 1.8 億美元的資金,但一直未有公開金主身份。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這筆資金其實是由年僅 37 歲的 OpenAI 行政總裁奧特曼(Sam Altman)提供。

書店們:花開花落

位於旺角花墟的書店「閱讀時代」,將於 3 月底結業,今次就以「花開花落」為題。正值春暖花開的日子,人們忙著飛往日本賞櫻花;在本地,也有木棉花、風鈴木、杜鵑花等燦爛盛放。這令人想到萬物有時,花期也有終結的時候,開到荼蘼後,眾花也無可避免地凋謝零落。

高達之死的背後:安樂死合法化的浪潮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著名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在 9 月 13 日與世長辭,享年 91 歲。高達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自我了結,再次激發人們對安樂死議題的關注。而在香港,時不時也有聲音爭取安樂死合法化。根據外媒報道,法國、烏拉圭和蘇格蘭正展開有關討論,可能開展一股把安樂死合法化的全球浪潮。

長壽神話破滅:沖繩人為何命短了?

沖繩人素以長壽聞名,各國醫學專家遠赴當地,研究本土人口延年益壽的秘訣後,多歸因營養飲食和定期運動,加上家庭和社區網絡支援。然而這些看法怕已落伍,隨著新生代遠離島民的傳統習慣,近年沖繩人的平均壽命較過去為短。上一輩認為現代生活「危及」生存,但長命百歲可能亦非年青人所願。

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我們該如何活出有價值人生?

假設你知道自己死後 30 天,人類也會在末日浩劫中滅絕,你愛的人、珍視的文化、捍衛的價值通通沒有將來,這究竟會為你餘生帶來甚麼改變?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薛富勒(Samuel Scheffler)在著作「我們為何期待來生?」(Death and the Afterlife)帶讀者展開這場殘忍的思想實驗,結果會發現,我們人生的追求,其實牽繫於人類整體的未來;我們可能比自己所以為的,更著緊身份和核心價值的傳承,甚至會超越個人生死。

唐明:人口負增長,不要大驚小怪

為甚麼他「盡心愛民」,卻不見人口增多?而鄰國的君主不見得像他這樣「用心」,人口卻沒有減少呢?這個問題問得好,今天也沒有過時:為甚麼有的國家,政府從來沒有口口聲聲「為人民服務」,要麼效忠女皇,要麼敬拜上帝,可是其他國家的人卻用腳投票,那些國家,好像從來不用擔心人口問題。

救世軍:我在地上第二個家

「我很難以筆墨形容對部隊(教會)的感覺,因為已融入我的成長中。」1956 年,年幼的羅素芳因經歷風災和火災,與家人搬到竹園徙置區。當時,救世軍竹園隊在那裡進行救濟工作,因而接觸到素芳一家,從此便結下不解之緣。素芳不但從中認識神,更開始與部隊一起編織她生命中一個個小片段。

繪畫就是日常 ── 楊東龍的「日課」

繪畫能呈現出繪者及城市的不同狀態,而這次刺點畫廊與藝術機構艺鵠的合作項目 —— 楊東龍個展「日課」,便展出藝術家於 2019 年至 2020 年間的最新作品,以及 2015 年至 2018 年間的精選作品。各種城市景象,呈現出不同階層的生活面貌,擴闊我們對環境的認識與想像。

我們正面臨一場生命危機

截至 7 月 22 日,全球已有超過 1,500 萬人確診感染武漢肺炎,逾 61 萬人死亡。康復者要面對後遺症的風險,死者親友則要承受莫大悲痛,其他人也要迎接可怕的經濟寒冬。有醫學專家指出,疲情已遠超於公共衛生問題,而是一場人類共同面對的生命危機(life crisis)。

警察平均壽命較一般人短嗎?

警察無疑是一項時常要體力勞動的工作,太平盛世時要巡邏也要緝捕犯人;有政治衝突時又要充當權貴打手,日夜鎮壓群眾運動。時常在危險的環境工作,作息又不定時,於是有說法指,警察平均壽命會較一般人短。有不少研究便嘗試探討警察的平均壽命,以及退休後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