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電影中的小丑在受到重大打擊後,迎來人生巨變,Todd Phillips 的「小丑」亦是 DC Comics 一個痛定思痛的創作。它的成功,向 DC 證明了超級英雄和超級反派的故事,不應只有一種敍述方法……
電影
|共827篇|
方俊傑:「秘境探險」—— 寄望於年輕演員?
「秘境探險」(Uncharted)是一齣電影,也是一款電子遊戲。導演 Ruben Fleischer 即是「毒魔」(Venom)的那一位。你認為可以有甚麼期望?
熱愛電影的你,請來倫敦的獨立影院逛逛
近年,有幾套已無法在香港上映的港產片,都搬到東倫敦一間家族營運的獨立電影院 Genesis Cinema 放映。當影院關燈,萬人空巷的街道場面重現在大銀幕上,熟悉的口號再次傳到耳邊,那一刻的感覺尤其不真實。
紀浩基:「人魚帝國」—— 一部只聞樓梯響的科幻大型災難片
直到今天,我還是會偶爾關注一下「人魚帝國」,期望有天能在電影院裡正式跟它見面,要是它上映的話,不管怎樣,我都會買張票去支持。
【陶與戲】活地亞倫:挑戰倫理道德的導演
活地亞倫的代表作「曼克頓」,可說是對傳統倫理和婚姻觀的挑戰,戲中的婚外情、忘年戀和四角關係等元素,甚至令人聯想到往後現實中的他,娶了年齡相差 35 歲的「養女」宋宜為妻。今集「陶與戲」,陶傑與林宇就回看這部活地亞倫接近「自白」的電影。
【圖片故事】珍寶海鮮舫:由告別到永別
珍寶海鮮舫因疫情難再經營,終決定於本月離開香港,據知已有海外運營商接手經營,並會到東南亞進行維修,港人不捨送別,也深信日後或可在他方與之再會。但其離開不足一星期即傳來噩耗,香港仔飲食集團日前證實,海鮮舫於本月 18 日開到南海西沙群島附近水域時遇上風浪,全船入水翻側沉沒,而事發地點水深逾千米,進行打撈工程極為困難,意味著上星期一別或已成永訣。
方俊傑:孩子轉運站 —— 是枝裕和有沒有求變?
是枝裕和有沒有求變?完成「小偷家族」,贏了康城影展金棕櫚獎之後,是枝裕和先到法國,拍攝法語電影「真實芳言」,再到韓國,用韓文拍了「孩子轉運站」,不能說沒有冒險精神。當然,是枝裕和是是枝裕和,他關心的,從來都是血緣關係。這一點,直到「孩子轉運站」,也沒有改變。
紀浩基:The Beatles: Get Back —— 對同一影像的不同見解
傳奇天團 Beatles 自 1970 年解散至今,超過半世紀,但對全球流行文化的影響從未減退。前年是其最後一張專輯 Let It Be 發表的 50 周年,Disney+ 頻道也推出了由彼德積遜(Peter Jackson)主理,長達 6 小時的原創紀錄片 The Beatles: Get Back 。
【陶與戲】活地亞倫與陶傑「愛.尋.迷」
活地亞倫電影一部接一部連年不斷,當中的佈局、內涵,怎樣呼應其作家的出身?陶傑當年執導「愛.尋.迷」,原來曾被勸走相似的路線?今集「陶與戲」,他就與林宇一同回味這位跨界高產導演的獨特風格。
紀浩基:「戰龍在野」—— 從外籍僱傭兵看港產片題材多樣化,與曾經的輝煌
想起這部電影,一來是為了它沒發行過 DVD 而感可惜,但更重要是懷念那個百花齊放、無禁忌創作的年代。我不會為「戰龍在野」貼金吹噓,它甚至有著不少瑕疵,只是我喜歡它天馬行空的遼闊創作角度,縱有瑕疵,亦值得支持。
莫坤菱:「孩子轉運站」的舊影子 —— 沒有血緣的家人,還是法制公事公辦重要?
上星期看了是枝裕和執導的韓國電影「孩子轉運站」,一齣被喻為「最日系的韓國電影」,男主角宋康昊憑戲更獲得康城影展最佳男演員,成為第一位韓國演員獲康城影帝,想必已經交出了擲地有聲的答案:日本導演對執導韓國電影一樣駕輕就熟,發揮甚佳。
曾詩敏:Hustle —— 熱血追夢的籃球員
或者是因為處於體育的圈子,熱血的故事已經近乎天天在身邊,切切實實地上演;加上是做媒體的工作,看電影很容易犯「職業病」,要求較高,所以對運動題材的電影,有時會比較揀擇。不過最近在 Netflix 看到籃球電影「籃兒當搏盡」(Hustle),心血來潮按進去一看。
林喜兒:Pistol —— 流於表面的Punk
Sex Pistols 從來不只是音樂,而是整個形象包裝、公關手段。70 年代的 Punk 是回應當時英國的社會環境,一個「反」的行動。可惜 Pistol 所帶出的 Punk 只流於片面,觀眾看到的是他們曾經這樣那樣,卻不能理解 Punk 的精神與社會意義。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向港產動作喜劇致敬
電影「奇異女俠玩救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講述美籍亞裔家庭關係、使用多元宇宙的時空佈局,題材與手法對觀眾來說或不陌生。當中連番動作搞笑場面,更勾起觀眾對全盛時期港式功夫喜劇的美好回憶。澳洲紐卡素大學影像、媒體及文化研究的高級講師 Joyleen Christensen 就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講述這部電影如何重現舊時功夫片的趣味。
方俊傑:救難小英雄 —— 承認不足,勇敢面對歷史
「救難小英雄」(電影版)也類似,把賣可愛、賣正面形象的卡通角色,打回凡間,過氣之後,一個變成保險從業員,一個是半紅不黑食老本的明星仔,針對的市場,不再是今天的小朋友,甚至不是一般成年人,是中佬中女,即看 80、90 年代動畫長大的一群。
【陶與戲】鋼鋸嶺:不想打仗的戰爭片
刺激驚險的戰爭場面固然吸引,但豐厚的故事往往更能征服人心。今集「陶與戲」,陶傑就和林宇分享 2016 年米路.吉遜的作品「鋼鋸嶺」(Hacksaw Ridge),看看一個不拿武器的士兵,如何成就一個有血有肉的二戰英雄故事。
紀浩基:「壯志凌雲:獨行俠」—— 老派敍事的回歸
可能對年輕觀眾來說,這是老派,但在現場來看,那群老觀眾卻如獲至寶, 該要伏線的爆笑點全部踩中。如果你曾是「壯志凌雲」或老湯的影迷,那實在不應該錯過。
莫坤菱:大銀幕的舊電影修復 —— 二十年後看「藍宇」,往事不如煙
戲院重開第一齣入場看的戲,就是看關錦鵬導演 20 年前公映的「藍宇」(4K 修復版)。今日再看,不過時,不俗套,不遙遠,情感依舊熾熱,有些人與事即使失落了,它不會隨時間灰飛煙滅。看畢,踏出戲院,點了一根煙,呼出唏嘘,往事不如煙。
【陶與戲】戰爭片必看:雷霆救兵
一直以來都不乏以戰爭為主題的電影,誰是開闢新路徑之人?今集「陶與戲」,陶傑就和林宇分享其心目中的滿分作 —— 著名荷里活導演史提芬.史匹堡的「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
紀浩基:Firestarter —— 改編 King 的三分險
作為史提芬京書迷,每次看到有人要改編他的小說時,都總覺得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