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化淡

|共4篇|

「海水化淡」危害環境?

從古至今,水資源短缺一直是沙漠或缺乏淡水地區,如中東及地中海的民生問題。自海水化淡(desalination)技術成功研發後,便成為解決供水問題的最常見方法之一。海水化淡廠將廢物鹽水排回海中,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靠海維生的漁民漸漸看出端倪。儘管技術解決了人類的需求,卻也有如雙刃劍,為環境帶來影響。

拒絕受制於人 —— 新加坡供水四大「水喉」

自新加坡獨立以來,供水一直是兩國爭論不已的問題。近日,馬來西亞打算再次向新加坡提出修訂原水價格。對城邦國家新加坡而言,立國初期獲得馬來西亞供水至為重要,因而甚至將供水協議寫入 1965 年兩國的獨立協議中。但依賴單一供水來源終非長久之策,半個世紀以來,新加坡便以「四大國家水龍頭」為戰略,努力擺脫水資源上受制於人的狀況。

一片薄膜:輕易解決全球食水危機?

水資源短缺是全球眼下面對的嚴峻問題。地球上大部分的水為海水,若果能加以運用,海洋將會是食用水的寶庫。只是現時的海水化淡技術需要耗費大量能源,且技術所費不貲,不是每個地方均能負擔,幸好最近出現一塊簡單的過濾薄片,能夠多快好省為人提供清潔用水,長遠不用再眼巴巴望著一片海,覺得好渴,卻又不能喝下去,也可能也不用再向其他地方買水了。

告別東江水近一步:新技術海水化淡

長久以來,假如只有一層的碳結晶平面(稱之為「石墨烯」,Graphene),科學家認為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直至 2004 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便開展了應用石墨烯的競賽。今次曼徹斯特大學的團隊再下一城,利用石墨烯化合物物料進行海水淡化,冀以更少能量分隔海水中的鹽分,研究日前刊登在「自然納米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