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

|共44篇|

由潔淨方案到污染源頭,美國多年的焚化爐爭議

曾經,各地政府和學者都推廣興建焚化爐,認為相比起堆填區,是更加環保的選擇,而且部分設施更有發電功能,減輕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可是,近日美國多場反焚化爐的居民運動,批評設施損害居民健康,引起大眾對有關議題更多反思。彭博社的專題報道,就剖析焚化爐背後的利弊。

生物採礦可避免破壞環境?

生產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等產品所需要的礦物,通常比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同類產品更多,推高礦物需求,令減少採礦環境破壞和擴大使用低碳能源之間出現矛盾。不過,採礦方式不單只有粗暴使用化學物料提取,近年業界便積極研究另類開採技術,例如利用生物科技作生物採礦。

【*CUPodcast】ESG 簡單講:為甚麼 ESG 投資值得重視?

「海水退去,就知道誰沒穿褲子。」股神巴菲特於 2008 年金融海嘯時曾對股東這樣說,比喻股市衰退,才分辨出一間企業有否槓桿過高。疫後通脹升溫,各國央行準備收水加息,導致經濟形勢嚴峻。市場資金正流向抗壓能力高、低風險的公司,使 ESG 投資(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成為近年財金界熱話。這次「ESG 簡單講」將介紹 ESG 所涉及的範圍,企業又能如何實踐 ESG,使公司穩中求進,吸引投資者青睞?

害人害環境的「權宜船」拆船工作

低成本、低稅率、監管寬鬆、註冊程序便捷等,都是商船向第三國登記,以權宜船旗(flag of convenience)航行的理由,做法十分普遍,中美洲國家巴拿馬便是全球商船註冊最多的船旗國(flag state)。不過,科學期刊「自然」報道,權宜船旗帶來的漏洞,使大量報廢船隻轉往監管法規不嚴的國家拆解,對環境及工人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水俁病:日本給環境治理史寫上的教訓

電影「毒水曝光」(Minamata)改編自日本 1950 年代起的水俁病污染事件。該病成因是攝取受污染的魚和貝類而導致甲基汞中毒,第一宗個案在熊本縣水俁市發現。儘管熊本縣事件已帶來嚴重的教訓,1960 年代中期新潟縣還是出現第二次爆發。環境問題能導致嚴重社會問題 —— 但真正的問題,或許是在人與制度之上。

【一年逾萬宗】為何俄羅斯這麼多漏油事故?

上月初,礦產商諾里爾斯克鎳(Nornickel)就去年 5 月於北極圈造成的重大漏油事故,向俄羅斯賠償了 20 億美元(約 155 億港元)之多。但這個擁有全球最長輸油管道系統的國家,原來幾乎每半小時就會發生一宗漏油事件,位於境內遠北的科米共和國(Komi Republic)更是黑點之一。當中有何特別原因?「德國之聲」試圖找出答案。

「海水化淡」危害環境?

從古至今,水資源短缺一直是沙漠或缺乏淡水地區,如中東及地中海的民生問題。自海水化淡(desalination)技術成功研發後,便成為解決供水問題的最常見方法之一。海水化淡廠將廢物鹽水排回海中,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靠海維生的漁民漸漸看出端倪。儘管技術解決了人類的需求,卻也有如雙刃劍,為環境帶來影響。

極端天氣,導致企業市值下降?

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並導致極端氣候一早不是新聞,而商界、政府遲遲不行動的原因之一,往往是不希望經濟因環保減排措施而受損害。但是否只要商界不理氣候,氣候就不會影響商界?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會計學教授 Paul Griffin 認為,企業嚴重低估極端氣候危機帶來的經濟損失,而他的研究亦證明了他的觀點:酷熱天氣會影響企業市場價值。

綠色和平:傷十一 —— 過度消費之下的地球悲歌

自速食時裝及網購熱潮興起,大大刺激了人們的購物意欲,人們囤積的鞋、袋、配件遠遠超過實際所需。根據阿里巴巴去年「雙十一購物節」的商品出口量顯示,香港是境外地區的首位,可見港人熱衷於網購、掃平貨。但我們每次網購一件速食時裝或貨品時,其實都在間接地破壞生態系統,禍害更長達千年。

讓小蜜蜂告訴你大城市的整潔度

世界各國正全速城市化,聯合國估計 2050 年之前,全世界會有 3 分之 2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方。城市化帶來的污染,向來是人們關注的議題,但用傳統的方法收集土壤或空氣樣本去分析和監察污染物,則成本高且費時。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 Kate Smith、Diane Hanano 和 Dominique Weis 就共同撰文,建議從看似微不足道的蜜蜂著手。

最被忽視的污染:動物糞便

人類絕大部肉食均來自畜牧業,要餵飽數十億張飢餓的口,自然要有龐大的畜牧業支撐。不過,畜牧除為人產出肉食,亦產出大量動物糞便。健康與科學記者 David Cox 於「衛報」撰文,稱每年牲畜產生數十億公噸的排泄物,已開始毒害自然界

綠色和平:政府小修小補空氣質素指標 罔顧公眾健康

香港的空氣看似不俗,惟一切其實只屬假象。「香港空氣質素指標」是法定標準,政府有責任確保各種空氣污染物的濃度達標。但原來即使達標,也不等於香港人正呼吸清新的空氣。因為政府退而求其次,現時最嚴謹的準則乃世衞指引,而香港政府對於部分空氣污染物卻採取較低水平的標準。本地法例規定政府須每隔 5 年檢討空氣質素指標,今年正值檢討年,政府應把握機會為著市民健康,提升香港空氣質素至國際水平。

綠色和平:走塑實錄 —— 走塑達人、食堂與社區

灣仔一間咖啡店甚至推出自備杯 10 元優惠,店長曾在不同的咖啡店工作,試過提供 2 元、3 元的優惠,但覺得反應不算大。因此,為了改變顧客的消費行為,她決定一口氣將優惠提升至 10 元,而且這提議更得到老闆的支持和響應。結果優惠推出至今,幾乎 9 成顧客都自備杯,成效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