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

|共33篇|

有紀錄 20 年來最高溫,南美洲的冬天正在消失

南美洲正值冬季,但智利、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國家近日多次錄得破紀錄高溫,上週初安第斯山脈地區更一度超過攝氏 38 度。氣象歷史學家 Maximiliano Herrera 指這片大陸「正經歷全球從未見過的極端事件」,並且「改寫所有氣候著作」。而氣候變化之下,這種異常有可能會更常出現。

1900 年智利軍艦訪港記

19 世紀末,香港已經發展成東亞一個重要港口,吸引世界各地訪客。英國盟友的軍艦也會到香港停靠、補給,甚至作軍事交流。1900 年 11 月,香港就迎來南美稀客:智利海軍訓練快艦「巴克達諾將軍號」(General Baquedano),惜船上一名海軍候補少尉克魯格不幸在港病故。該次訪問被視為香港與智利友好的標誌。

米斯特拉爾:象徵反建制的諾貝爾獎詩人

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作為首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拉丁美洲作家,在祖國名氣卻遠不及同鄉聶魯達(Pablo Neruda),生前發行的 4 本詩集僅得 1 本在故鄉出版,在同胞眼中更只是莊重乏味的老婦。為何來到近年,米斯特拉爾卻被智利人奉為反建制象徵?

新憲法強調環保、墮胎權,為何智利人投票否決?

智利新憲法公投,在強制投票下遭近 62% 票數反對,意味著該國仍將維持 1980 年代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軍事獨裁統治背景下的憲法。2020 年 10 月另一場公投裡,近 8 成智利人曾贊成更換憲法,時至今日,新憲法草案卻遭大多數人否決。不同媒體分析,過於激進的變革、部分充滿爭議的條文,是導致這份長達 170 頁、共 388 條條文的新憲法草案最終失敗的原因。

巴切萊特:從獨裁倖存者,到掌管聯合國人權事務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上周卸任,她在訪問回顧 4 年任期,強調自己從不忍氣吞聲,其硬朗性格可能因年輕的創傷經歷而起 —— 她與家人曾被智利軍政府逮捕,20 歲時受過酷刑拷問,反獨裁的父親被虐待致死。這個烙印伴隨她成長,使她堅定政治信念,當選智利首任女總統,並出任聯合國公職。

「落區」的極致:智利總統搬到首都治安死角

2019 年智利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車費加價,演變成席捲全國的全民制憲運動。最終 2020 年的公投通過修改憲法,翌年來自非傳統政黨的前學運領袖博里奇(Gabriel Boric),更以 35 歲之齡當選總統。他上任後開展施政新風,甚至把官邸兼辦公室搬到首都聖地亞哥的高罪案率地區雲蓋(Yungay)。彭博社以專題報道,追蹤總統「落區」後起了甚麼變化。

【Soul Monday】復活節島鋼琴家

受海平面上升及氣候變化威脅,加上過度依賴旅遊業,令復活節島(Rapa Nui)備受威脅。來自當地的頂尖古典鋼琴家 Mahani Teave 就希望守護小島文化,島民可以在永續環境下安居樂業,她說:「我感覺得到,復活島的孩子們學走路是為了跳舞、學說話是為了唱歌。」憑著信念,她與其他島民合力復興小島。

被失蹤的異見者,親人如何渡過餘生

在極端獨裁的國度,政府為了把人民滅聲,時會有非法綁架、禁錮和謀殺異見者的情況。根據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在某些國家,被失蹤者數字可以是以 10 萬計。這些人可能只是普通青年,也可能是政治、宗教領袖例如西藏班禪。這些被失蹤的案件,除了代表一個個本來可以精彩燦爛的人生,同時也纏繞受害人親友的一生。

中國捕漁船,向拉丁美洲進發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這句話或也適用於海洋。中國漁船從東亞到西非四出捕魚的行為,被評為耗盡自家附近區域漁獲後,出動龐大捕漁船隊進入其他國家海域,令魚類資源枯竭。近期,拉丁美洲地區包括厄瓜多爾的科隆群島、秘魯以及智利海域,均發現大量中國漁船蹤跡。

智利軍政府的幫兇:去政治化的法院

不少專制政權都會保留名義上獨立的法院制度,披著法治的外衣,增加政權認受性,並為外資提供一個穩定的營商環境。在非政治性的議題上,法庭大致中立,政府也有機會打輸官司;但關乎政治的議題,我們卻可以見到一宗宗被駁回的司法覆核、人身保護令申請和私人檢控。在歷史中,皮諾切特年代的智利,就是結合「法治」和專制主義的範例。

【似曾相識】一代年輕人前途,換一個平等社會

去年 10 月,智利地鐵加價約 4 %,一群高中學生因而發起「跳閘」運動表達不滿,不少民眾隨即群起響應,大規模示威浪潮由此爆發,國家陷入僵局。眾多未成年學生加入抗議行列,即使明知有入獄風險,仍決定上街遊行,只為爭取完整的民主制度和社會平等。

病人

“Violence is a disease, a disease that corrupts all who use it regardless of the cause.”
— Chris Hedges, American journalist

暴力是一種病,一種使利用暴力的人腐敗的疾病,無論其原因為何。
— 克里斯.亨奇斯(美國記者)

用法例令人民抗肥,這國家做到了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自 1975 年,全球肥胖人數增加接近 3 倍,逾 19 億人超重,幫助人民減肥成為政府一大棘手問題。英美兩國徵了糖稅,汽水銷量下跌幅度不太大。但在過半人口超重的南美洲,智利成功使含糖飲料銷量減近 4 分 1。究竟當局有何法寶,說服民眾遠離垃圾食品?

「海水化淡」危害環境?

從古至今,水資源短缺一直是沙漠或缺乏淡水地區,如中東及地中海的民生問題。自海水化淡(desalination)技術成功研發後,便成為解決供水問題的最常見方法之一。海水化淡廠將廢物鹽水排回海中,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靠海維生的漁民漸漸看出端倪。儘管技術解決了人類的需求,卻也有如雙刃劍,為環境帶來影響。

智利示威的五大訴求

自 2019 年 10 月中起,智利幾乎每日爆發示威,即使總統道歉、撤回地鐵加價、調升最低工資與養老金以及承諾改革憲法,抗爭浪潮至今未息。2020 年智利運動會激化抑或平復,視乎「五大訴求」—— 重整經濟方針、合理修改憲法、貫徹民主原則、徹查軍警暴力、司法制裁總統 —— 能否實現。

賀年

“All of our dreams can come true 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
— Walt Disney, American entrepreneur

如果我們有勇氣追求,所有夢想都能成真。
— 華特迪士尼(美國企業家)

過去半年,有甚麼國家變天了?

6 月 9 日,香港一百萬人上街,掀開反送中運動的序幕,至今半年已過,香港彷如隔世。墨爾本大學榮休教授彼得.麥菲(Peter McPhee)指出,我們正處於動盪世代,在一些代議民主國家,經濟全球化帶來惡果,新自由主義令貧富不均;當人們對西方民主國家失去信心的時候,在一些威權國家,政府則愈見獨裁專橫,對人民壓迫甚深,而過去半年,玻利維亞、伊拉克、黎巴嫩等地都爆發大型示威,當中一些國家成功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