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不少企業致力推動循環經濟,但成效備受質疑。以美國老牌化工巨擘陶氏化學(Dow)為例,陶氏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回收運動鞋,對外宣稱鞋底的橡膠材料回收後,會製成操場跑道或遊樂場。不過路透社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運動鞋並未被回收再造,而是被二手商轉賣到印尼市場出售。
新加坡
|共62篇|
扶植導演、籌資金,「花路阿朱媽」監製陳哲藝細說做電影之難
大嬸追夢,導演圓夢。代表新加坡競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花路阿朱媽」,集熱情和溫馨於一身。首拍長片的何書銘以韓劇迷母親為靈感,講述甘草女星洪慧芳飾演的「安娣」(Aunty)遊韓朝聖,卻在他鄉展開連串奇遇,從中尋回自我。此片早前亮相香港亞洲電影節,還帶來它的監製、憑執導「爸媽不在家」揚威各地的陳哲藝。
不用搶,水獺也來到新加坡
在以整潔聞名的新加坡,近年出現一個難以收拾的混亂情況 —— 水獺數量激增。水獺雖然可愛,但始終是野生動物,牠們會為獵食而侵擾魚塘,偶爾更會襲擊人類。當地國家公園管理局(NParks)就正努力將島上 170 隻水獺搬離民居區域。
書店們:回收你我的未來
這次主題為「回收你我的未來」,事緣全港唯一回收紙包飲品盒機構「喵坊 Mil Mill」,位於元朗創新園的廠房最近不獲續租。科技園表示,有關用地的租用期為 3 年,由 2019 年頭至 2022 年尾,當中沒有任何續約條款。喵坊 Mil Mill 負責人卻指,當初對方以其為綠色科技,符合科技園理念,達成經營 6 年的共識:現在科技園的決定,除令他們喪失 1,000 萬投資及心血外,也是香港綠色產業一大損失。事件曝光後,不少市民響應一人一「紙包盒信」寄環境及生態局長,呼籲保留喵坊 Mil Mill,新加坡政府亦向喵坊 Mil Mill 招手,都肯定了喵坊 Mil Mill 對香港的重要性。
迎接旅客報復式消費:新加坡將舉辦甚麼活動?
港府宣佈「0+3」措施後,不少港人都爭相搶購日本機票,不過,主辦多場國際盛事的新加坡其實都是不錯的選擇。剛剛舉行完畢的一級方程式賽車(F1)新加坡站,吸引多達 30.2 萬人次入場,打破歷史紀錄,多項數據都見證疫後的「報復式旅遊消費」。究竟新加坡還會舉辦哪些國際會議及展覽?
港人唱好的同時,外國專家如何展望新加坡的經濟前景?
過去兩年,愈來愈多香港市民憂慮政府抗疫政策帶來的經濟影響,並把新加坡視為比較對象,認為會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拱手相讓,連親北京陣營的「大公文匯」都在 9 月 13 日發文,指香港現行政策會令新加坡坐收「漁人之利」。然而,當香港民間吹起一股新加坡熱的同時,外國金融專家對新加坡的經濟展望卻趨向審慎。
在清零與共存之間:亞太國家的第三條抗疫路線
8 月 12 日,香港縮減入境隔離限制至 3 日酒店加 4 天居家隔離,不過仍然保留「健康碼」、「安心出行」、「口罩令」、「社交距離」等抗疫措施。過去兩年多,世界可以劃分為「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兩大路線。學術平台「外交家」雜誌的評論指出,日韓澳紐新等亞太國家正走上第三條路線,以常理抗疫。
以生命換生計:亞洲民工的灼熱勞動
從香港、東京以至倫敦、紐約,各地持續受酷熱煎熬。聯合國及多國政府建議,人們應留在室內及使用冷氣機,以免中暑,甚至死亡。但對於數百萬正在亞洲多國,工作於地盤、船廠、礦山、工廠及農園的外勞,炎夏乘涼乃奢侈之舉。為免口停手停,他們只能長期暴露在戶外高溫和潮濕環境,以生命換取生計。
Meiling:吃不到海南雞飯的人民覺醒
今年 6 月,新加坡出現短暫的「雞荒」,馬來西亞政府禁止出口活雞 2 星期,日常從容安穩的新加坡市民,罕有地變得焦急,排隊爭購國民美食「海南雞飯」。傳媒報道數家名店的人龍情況,「無雞飯食」頓成頭條新聞,連 BBC 也刊登文章「『國菜』海南雞飯為甚麼面臨威脅」。
Meiling:星洲的 4G 領導不簡單
黃循財非常聰明,他本身不擅長說中文,公開演說都以英文進行,有次他跟大會表明用英語演講,但到了現場,他以一口流利普通話完成,讓媒體驚訝他對中文下了很大功夫。這一戲碼,與原本不會說中文的李光耀,為了爭取選民支持而苦讀中文,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城市如何利用自然之力預防洪災?
全球建築環境諮詢公司 Arup 月前發佈「全球海綿城市快照」調查報告,透過名為 Terrain 的人工智能和土地利用分析系統,分析面臨強降雨和嚴重洪水風險的 7 個主要城市,衡量城市空間管理過量水資源的能力。
Meiling:星洲有個踢拖上班的政府部門
要一群 20 多歲的 Z 世代不入谷歌入政府,並不容易,要由政府領導他們,更是挑戰。李鴻毅還要背負「李顯龍」兒子的身份,在這個與別不同的部門,吸納不受權力掌控的人才,少一點胸襟,放不下身段,也做不到。
未來城市規劃,是一場模擬城市遊戲?
「模擬城市」、「都市:天際線」都是著名城市建造遊戲,玩家可在逼真的模擬環境中規劃城市。現實中,城市規劃專業亦愈多利用數據收集,在電腦建立城市的數碼分身(Digital Twin),計算不同政策帶來的後果,甚至有遊戲商協助政府開發城市模型,可見未來城規與模擬遊戲將更難分虛實。
【展覽】進擊的巨人最終章!走進諫山創的牆內外世界
延續眼睛的藝術之行,由上回的台灣來到新加坡。作家諫山創所繪、大受歡迎的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連載 11 年後,去年 4 月終於迎來大結局。多年來細膩的人物刻劃、伏筆與佈局,層層堆疊的謎團,最後完整畫上句號,掀起全球粉絲熱烈討論。展覽「進擊的巨人展最終章」於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舉行,展出超過 150 件展品,包括漫畫草稿、素描、各種裝置及從未公佈的全新展品等,讓觀者一步步了解諫山創的構思之路。
小國領袖:新加坡為何會制裁俄羅斯?
俄羅斯自於 2 月 24 日全面入侵烏克蘭,造成嚴重的人道災難,自由陣營多個國家旗幟鮮明地反對侵略行動,由提供軍備到制裁俄羅斯等,給予烏克蘭各種援助。甚少在國際衝突中明確表態的新加坡,也在 3 月初破天荒對俄國實施金融制裁和出口管制,是 44 年來首度作出單邊制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生李希瑞便在「外交家」雜誌撰文,剖析箇中因由。
張樂芹:慈善機構也應迎接數碼轉型浪潮
說到底,要推動數碼轉型,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用家的投入和參與,不然再強的軟件,再多的功能,其實都只會被浪費掉。
因應俄烏戰爭,新加坡的軍事現代化計劃
1965 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以來,被馬來西亞、印尼等強鄰包圍,不單生存至今,更一躍成為世上其中一個最富裕的國家。縱使無險可守,新加坡一直堅持軍事自主,厲行強制軍役,塑造全東南亞最高科技的軍隊。當南海衝突威脅東南亞和平,俄烏戰爭牽動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新加坡也在 3 月初宣佈將進一步軍事現代化,建立「數碼防衛與情報軍部隊」。
誰會是新加坡總理繼任人?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有意在 70 歲前退休,但疫情大流行持續,加上本來已無懸念的繼任人副總理王瑞杰,去年 4 月辭任第四代團隊領軍人物,令總理繼任人的位置真空。上月底,新加坡國會副議長迪舒沙亦提及,必須盡快選出未來領導。「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特約撰稿人岩本健太郎表示,答案應要揭曉。
萬象更新:準備交替的新加坡政府……及人民
一年伊始,萬象更新。新加坡在 2 月 1 日也踏入農曆新年,過去一年,新加坡面對全球政經局勢不穩、疫情肆虐,依然站穩陣腳,全年 GDP 增幅高達 7.2%,是 2010 年以來最亮麗。接下來,新加坡或要佈署領導層的新舊交替,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有評論分析新加坡的未來發展。
張樂芹: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考進亞洲第一
事實上,修讀公共行政,以往較多是政府部門進修、Public Sector 的人士,但隨著社會發展,跨界別合作愈來愈受重視,所以不論你是從事政府工作、公營機構還是非牟利組織、社企,甚至是私人企業,其實也有機會申請到相關課程。最重要的,還是要好好想想自己跟這個課程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