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文豪普魯斯特巨著「追憶似水年華」,為享譽盛名的意識流文學代表作,但原來作品出版至今,依然是編輯界的一場噩夢。普魯斯特經常會把故事重寫,把不同段落拼貼,導致手稿雜亂無章,更出現有悖常理的情節,以致作品首印的大半個世紀後,仍然有不同的編輯版本面世。
普魯斯特
|共3篇|
1922:現代文學的起源?
時間本來無窮盡亦無意識,「現代」的誕生,意味與過去決裂,粗暴截斷時光之流,自此世界分裂為二:一個現代,一個前現代。西方文學史上,也有所謂現代文學,題材筆法與「古代文學」之迥異已有公論,至於起源之時,則未有定論。有說是法國象徵派詩人馬拉美晚年詩作「骰子一擲」面世之年(1897),亦有指是普魯斯特巨著「追憶似水年華」付梓一刻(1913),英國作家吳爾芙則認為 1910 年 12 月前後,「人性突然改變」。最新挑戰者來自美國文史學家 Bill Goldstein,新作 The World Broke in Two 以 4 位英語作家的文學歷程為佐證,宣稱 1922 年是現代文學的起點。
為何細節總是記不清?
不少心理學研究指出,法庭不時出現目擊證人因記憶有誤而捏造事實,有意無意作出虛假證供。即使細節如此重要,為何仍然記不清楚?最近一項實驗結果就提出一個安慰的解釋:大腦運作本身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