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

|共106篇|

【槍桿與筆桿】戰火中的烏克蘭文學節

在俄軍無人機轟炸陰霾下,烏克蘭最大型文學節 Lviv BookForum 經總統澤連斯基加持,上月照常舉行。雖有國際名家 Margaret Atwood 及 Neil Gaiman 參與支持,但烏克蘭本土作家始終是主角,有作家從戰場死裡逃生,部分人仍然奔走於槍林彈雨的前線,用文字記錄俄軍戰爭罪行。他們都相信,戰爭的殘酷體驗將轉化為素材,滋養出下一代本土作家寫出優秀作品。

外譯的可能?淺談法蘭克福書展觀察

法蘭克福書展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展,沒有之一。每年共有來自 80 個國家的參展商、全球 5 大出版社、本地德語出版社、出版相關業務,例如:版權代理、發行商、印刷商、電子書商等都有攤位,也有古董書商及手工藝術家參展。場內亦設有版權洽談中心,給各國代理洽談業務。

法蘭克福書展也無法迴避 TikTok?

正在舉行的法蘭克福書展,向來是全球出版界盛事,讓業界掌握國際市場趨勢,今年焦點就竟然落在 TikTok 身上。近年歐美年輕人都熱衷玩 TikTok,更有愛書人錄製名為 BookTok 短片,分享閱讀體驗,被書商看成市場營銷渠道,今年法蘭克福書展便首次與 TikTok 合作,邀請 BookToker 辦分享會。

英國出版新趨勢:字少一點,紙薄一點

J.K. 羅琳以筆名 Robert Galbraith 出版的新作 The Ink Black Heart,榮登英國多個暢銷書榜首位。但這種逾千頁的「巨」著,若非由「哈利波特」系列作者執筆,恐怕會落得 too long didn’t print 的下場。只因紙張價格漲個沒停,如無賣紙的保證,就落得用紙的限制。字少一點,紙薄一點,成為在英出版的最新宗旨。

諾貝爾獎「量產器」:英國獨立出版社 Fitzcarraldo Editions

Annie Ernaux、 Olga Tokarczuk、Elfriede Jelinek 以及 Svetlana Alexievich,這些歐洲女作家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還皆由成立不過 8 年、只得 6 名全職員工的獨立出版社 Fitzcarraldo Editions 發行英譯本。全藍或全白的封面僅得作品和作家之名,但簡約樸實的設計之下,卻是一件件文壇瑰寶。

遇刺作家魯西迪,真的仇恨伊斯蘭教嗎?

小說「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日前不幸遇刺,震驚國際文壇。魯西迪小說被指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1989 年被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下達追殺令。有學者卻分析指,來自印度穆斯林家庭的魯西迪,其實頗為熟識和尊敬伊斯蘭教;霍梅尼則利用追殺令,以挽救自身的政治聲望,事隔 33 年釀成這宗慘劇。

【書展系列】公之於眾:出版的根本意義

香港本土出版社「山道文化」被貿易發展局拒絕參加今年的香港書展,於是計劃另起爐灶,與 10 間獨立書店及出版社於灣仔 Mall Plus 商場舉辦首屆「香港人書展」。可是在 7 月 13 日,商場業主又以「違反場地使用條款」為由取消租約,主辦單位遂將活動改為網上進行。在這個時局之下,我們也是時候了解和反思出版的根本意義。

印度紙貴,危及書目多樣性

根據 Nielsen 的 2015 年書業報告,印度的市場規模約值 39 億美元,預計按年再增 20%。但事隔不到十年,全國人口已近 14 億之多,當地出版商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近月物價飆升令成本暴漲,固然令經營更為吃力。惟業界人士警告,書商亦因而愈發保守審慎,逐漸喪失書目多樣性(bibliodiversity)。

廉價怪談:鬼怪故事如何提高維多利亞時期識字率

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又到了,除了參加化妝派對,有人會選擇與朋友一起看驚慄片、講鬼故應節。從古到今,鬼魅傳說為無數藝術家、文學家提供了創作靈感,但卻總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化,甚至覺得情節會教壞兒童。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為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廉價怪談(Penny Dreadfuls)平反,指其能夠激發小孩的閱讀興趣,推高識字率。

【Soul Monday】在日韓之間,以書本搭建橋樑

以聚集眾多書店、出版社而聞名的東京神保町,有間名為 CHEKCCORI、以韓國為主題的 book cafe,提供約 3,500 本韓文書及約 500 本日文書,從繪本、散文集到青春小說,包羅萬有。南韓出身的店主金承福相信,比起空叫「日韓友好」,好書更能讓人拉近距離,而她和一批喜愛兩國文學的書友,正是最佳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