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心理學研究指出,法庭不時出現目擊證人因記憶有誤而捏造事實,有意無意作出虛假證供。即使細節如此重要,為何仍然記不清楚?最近一項實驗結果就提出一個安慰的解釋:大腦運作本身如此。
實驗指出,記憶在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成形,起初細節相當鮮明,隨時推移,當神經細胞要將經歷轉化為長期記憶,便會專門提取與其他過往記憶相關的資訊,遺漏獨特而不相關的經驗。為了形成一般化的記憶,細節被犧牲了。
研究人員以老鼠作實驗,先後讓老鼠體驗兩種部分重疊的經歷,同時給予刺激。最初老鼠從中學習兩者關係時,不論經驗是獨特還是共通,內側前額葉皮質的神經細胞都予以加密記憶。一個月後,記憶加密過程開始對共通記憶變得敏感,而單一經歷則逐漸遺失。
為何人類要選擇性記憶?或者與求生本能有關。研究人員指出,一般化的記憶有助大腦快速應對陌生處境。假如記憶充滿無謂的細節,或會妨礙人類適應新環境。
如此說來,遺忘是否為了記得?研究人員認為這個說法有誤。按神經細胞組織記憶的方式,只要有共通經驗,便會易於被記起,包括表面上毫不相干的經歷。換言之,並不是因為遺忘了細節,所以部分印象顯得鮮明。只要有足夠共通點,一長串失卻的記憶或者就會重現眼前--例如吃一口瑪德蓮蛋糕。
- 普魯斯特唯一影象近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