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宇宙(MCU)為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之一,不僅娛樂大眾,還充滿可堪玩味的政治隱喻。最新論文集便結集超過 25 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從 MCU 超級英雄反思憲法與權力本質、可持續發展的環保哲學、種族和女性主義思潮等。
書
|共150篇|
卡爾維諾新英譯散文:自己的寫作弱點,偏要克服
著作等身的意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離開人世 38 年,至今仍有作品未曾翻譯成中文,包括最新出版的英譯散文集 The Written World And The Unwritten World。在書中,卡爾維諾以遊走文字與非文字世界作為比喻,講述自身的寫作心路歷程,更分享訓練洞察力的秘訣。
2023 年,7 招讓你多讀書
工作、個人雜務干擾及各種娛樂引誘下,要靜下來看書並不容易。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 TODAY Show 在網站訪問了一眾愛書之人,提出新一年閱讀更多的好方法。
【槍桿與筆桿】戰火中的烏克蘭文學節
在俄軍無人機轟炸陰霾下,烏克蘭最大型文學節 Lviv BookForum 經總統澤連斯基加持,上月照常舉行。雖有國際名家 Margaret Atwood 及 Neil Gaiman 參與支持,但烏克蘭本土作家始終是主角,有作家從戰場死裡逃生,部分人仍然奔走於槍林彈雨的前線,用文字記錄俄軍戰爭罪行。他們都相信,戰爭的殘酷體驗將轉化為素材,滋養出下一代本土作家寫出優秀作品。
日本書店如何掙扎求存?
日本各地的書店正在消失,剩下的書店不少也門可羅雀。根據一份行業評估,由於人口下降及互聯網普及,書店數字在過去 10 年下降近 3 分之 1。買書顧客數量持續下降,書店營運者為了生存,需要花費更多心力。
【烏克蘭戰爭】戰火中堅持出版的書商
在遭砲火重創的烏克蘭東部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留守的居民在公園種花、打掃街道,以保持生活如常。據德國之聲(DW)報道,當地一間出版社 Vivat 從未停止出書,甚至重開書店,希望繼續為當地人提供戰時的「精神食糧」。
呂嘉俊:粵菜文化如何去保存(一)
經歷了 5、60 年,有些味道的確會失傳,但江山仍然有人,不少食家都說,香港仍然是世界上吃粵菜最好的地方,那麼我們應如何去保存現有的粵菜文化呢?
紀浩基:實體書最後堅持者的掙扎
有個實體書堅持者好友最近卻找到一個新觀點,就是即使書城存著你的 Amazon 電子書帳戶,其實也受控於一個 big brother,當然你希望 Amazon 雲端系統不對你進行審查,但萬一某個政權施加壓力時,很可能你帳戶中的一些言論激進書籍,就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時候實體書的意義,就是無可取代。
鴻若遠: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 道歉之道
其實這本道歉之道的書,很值得在不少香港高官的案頭上放上一本。
鴻若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為親政府媒體跟車太貼提供的一點飄移指引
對於一眾小粉紅或親建制的 KOL 跟車太貼之舉,又該如何自處呢?不才就在此推薦一個可暗中扭軚飄移的機會。
廖康宇:對社會有懷疑,就問紀登斯
此書適合所有關心社會、對社會現況好奇、甚至有疑問的人,它有助認識社會學的一些基礎概念,同時書中每個關鍵字詞又有延伸閱讀,讓讀者作進一步探索。讀畢之後,讀者會發現原來社會學和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環環相扣,而這些思考框架,是我們反思社會現況、推動社會改變必不可少的思想裝備。
我們都回不了去:一個歐洲人的盛世記憶
今天是「人類群星閃耀時」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自殺身亡 80 周年。他是德語世界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經歷過 19 世紀末的歐洲太平盛世,自信樂觀地憧憬過人類將來,卻接連歷經兩場世界大戰,遭遇極權迫害而流亡海外,也見證自由心靈如何屈從國家意志。其臨終遺作「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s),就為文明盛極而衰留下最後見證。
【Soul Monday】書籍助在囚人士保有基本尊嚴
失去自由的囚徒,要得到牆外的事物並不容易。美國有慈善組織為在囚人士提供所需物資、書信之外,更為他們提供書籍,機構認為書,可以助囚犯接通外面世界,而閱讀也是人類基本的尊嚴。
吳蚊蚊:弄巷裡的咖啡館
轉角的咖啡館不只紀錄了他們自己與許許多多人的生活與成長。當中還包括一個不起眼的旅人;在遠方有個落腳之處。就如店的名字,西班牙文的「家」。
廖康宇:學習歷史,亦要認識「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就如書中所寫,從邊緣看歷史,往往與站在中心看到的風景大相逕庭。
廖康宇:讀「香港簡史」
「香港簡史」為香港正在面對的問題提供了歷史背景,同時讀者會了解到,香港的發展自開埠以來都並非一帆風順。這些前人的經驗和智慧,是我們在亂世中必須共同學習的事。
人類群星閃耀時:動盪時抱持甚麼
歌曲「人類群星閃耀時」,歌名來自已故奧地利猶太裔作家史提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同名小說。小說結集 14 個不同人物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然而,失敗者的時刻,怎算得上「閃耀」?從不同的「星光時刻」,人們能收獲甚麼?
廖康宇:讀黃兆輝「積極不干預 —— 港英政府的中國通」
西方知識分子不但對華人沒有敵意,同時肯定儒家文化當中的道德觀;在中國做到政通人和之餘,亦把西方平等、公義等理想在地實踐,成為「積極不干預」的倫理基礎。
紀浩基:當「醜陋的中國人」決定自閹 —— 蘇玉華發現自身 so 辱華的感覺
張香華勸喻讀者,應該關注柏楊史學方面的著作,在「醜陋的中國人」沒頂之時,必須推介柏楊先生的另一本名著 —— 報道文學小說「異域」。
舊烹飪書,何以值錢?
想從五穀不分變成新晉廚神,如今已不太費力。學劏魚?看 YouTube 嘛。求食譜?找 Google 吧。資訊又新又多的互聯網,似乎取代了那一本本煮食教材。但如今在拍賣市場,古老烹飪書深受收藏家喜愛,成交價更可高達逾 10 萬港元。除了物以罕為貴,它們還有甚麼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