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詩雖然衰落,亦有滄海遺珠。今集「語文陶話廊」,專欄作家盧安迪跟陶傑分享相傳為丘濬少時寫下的「五指山」。不過,在一個以言入罪的時代,以為行行山打打卡,就能當奉公守法的好市民?美好風光、少年壯志的背後,原來可以暗藏殺機。
文學
|共146篇|
【星 CUP 人物】廣東話無可取代的優勢
除了正簡體字,香港教育界的另一項論爭,是該用普通話還是廣東話教授中文。今集「星 CUP 人物」,專欄作家盧安迪就與陶傑分享,為何單就學習詩詞古文而言,廣東話已佔無可比擬的優勢。
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家,唯獨他來自現實中的反烏托邦
「一九八四」、「我們」和「美麗新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如預言書般映照當下的高科技極權統治,近年一度重登暢銷書榜。英國著名哲學家 John Gray 最近卻在文化雜誌「新政治家」撰文分析,創作於一個世紀前的「我們」,不但是三部經典中最早成書,作家薩米爾欽(Yevgeny Zamyatin)更在蘇聯飽受批鬥和牢獄之苦,是當中唯一來自反烏托邦現實的作家。
暴君與詩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可能是其最廣為流傳的詩詞作品。在這首詞中,誰才是史上最雄才大略、文武雙全的風流領袖,可謂昭然若揭。有趣的是,喜愛賣弄文采的暴君或獨裁者不止一位。獨裁者的文學水平如何?詩作如何揭示其人生經歷?專欄作家 Benjamin Ramm 早年便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介紹不同著名暴君的詩文與其人生的聯繫。
亂流下,湧現的末世小說風
疫情無日無之,不少人透過閱讀排遣寂寞,但慰藉卻未必來自心靈雞湯。過去一年,以氣候災難為題的幾部末日類小說便榮登美國暢銷書榜,主角通常是置身末世災劫後的世界,或者親眼見證末日降臨,但故事也不是要散播絕望,讀者是可以從角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在亂世中覓得安慰。
人類何時開始思考人類滅絕的問題?
2020 年是充滿末日感的一年,人類要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紀瘟疫,以及緊接下來的經濟寒冬,專制主義同時威脅世界秩序。在這個末日感蔓延的時代,剛從牛津大學取得英文博士學位的莫伊尼漢(Thomas Moynihan)就在學術網站 Aeon 分享他的研究,追溯人類從何時開始思考人類滅絕的問題。
疫症:硬漢如海明威也怕得要命
今年較早時候,網上曾流傳「大亨小傳」作者費茲傑羅在 1918 年流感大流行寫下的信件,內容提到海明威無視「社交距離」:「此時,要避免到公共場所,確是令人非常沮喪。即使是酒吧也得避免,我也是這樣告訴海明威,但他還是往我肚子打了一拳,我問他有否洗手,他說沒有。他就是那種會拒絕遵守規則的人,就是這樣。為甚麼?他認為這種病毒只是流感而已。」信件最後證實是美國小說家 Nick Farriella 摹寫,有此想法,或因為世人都認定海明威是硬漢,既愛鬧事,也愛說謊,就恰似現今疫下拒絕遵受防護規則的人,但事實又是否如此?
加利福尼亞的起源:黑人女王統治的仙境?
加利福尼亞州,簡稱加州,是美國最富裕的其中一個州份,那裡有矽谷又有荷里活,若果獨立的話更可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政治上,加州是民主黨左傾勢力重要的根據地,在剛過去的總統選舉,拜登在當地得票接近杜林普的一倍。近年,有媒體就重新以非白人視角考究地方歷史,並指出「加利福尼亞」名字的由來,是一部西班牙文學作品中,黑人女王統治的仙境。
吾生即政治:藏族流亡者之歌
1959 年,西藏起義失敗後,達賴喇嘛與一眾高官流亡到印度達蘭薩拉,成立西藏流亡政府。此後,有藏族戰士選擇在中印、中尼邊境打游擊戰,也有數以萬計的藏人流散到西方各國,把文化身份承傳下去。印度媒體 Scroll 就深入訪問多名藏族詩人,了解他們在疫情和流散狀態之下的內心世界。
【星 CUP 人物】在宋王臺悼國
對我們來說只是香港一個尋常角落的宋王臺,其實是古今旅港文人的創作靈感。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分享清朝遺老賴際熙藉宋王臺寫下的亡國輓歌,以及介紹他自己的懷古詩作。
【星 CUP 人物】趣怪元曲 詠人先詠痣
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常說唐詩、宋詞、元曲,雖然並列,偏偏元曲俚俗,往往受輕視。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就與盧安迪共賞一首立意新奇的小令,從楊貴妃一點無中生有的痣,發掘元曲獨有的幽默與美感。
【星 CUP 人物】美女求愛 如何示好
委身青樓的柳如是憑詩寄意、大膽求愛,年近花甲的錢謙益會如何應對?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和專欄作家盧安迪就一同細讀錢謙益回覆柳如是之作。看看曲折委婉之下,才子的真意。
【星 CUP 人物】名妓遇才子 情詩寄衷腸
歷代文人憑詩寄意並不罕見,但青樓女子賦詩向心上人求愛,則不可多得。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和專欄作家盧安迪,就細讀秦淮八艷之一柳如是贈錢謙益的詩句,看看佳人如何妙詩寄情意。
【星 CUP 人物】21 世紀以詩紀行:東瀛篇
很多人覺得詩詞屬於舊時代的產物,其實文學的世界不是那麼「老餅」,只要有所感悟,都可以入詩。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請來盧安迪繼續分享其旅遊詩作,由日本小樽倉庫群寫到鬧市夜店,用舊體詩遊一遊日本。
【星 CUP 人物】21 世紀以詩紀行:土耳其篇
出門旅遊,除了吃喝玩樂拍照打卡,你還可以學一學古人,賦詩一首,更添雅興。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和專欄作家盧安迪繼續分享創作心得。去年,盧安迪遊土耳其,就以當地景點為題寫詩。他如何在短短四句之中,提煉一個地方的精髓?陶傑又有何評價?
【星 CUP 人物】「四大美人」新解
四大美人,一般是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專欄作家盧安迪(Andy Loo)除了替換其中一位美人,還正面看待她們的遭遇,陶傑更笑稱是現今「港女」必讀。
【星 CUP 人物】辛棄疾:賦別的氣派
離別傷人,在辛棄疾筆下,卻化成別具氣派的賦別詞。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專欄作家盧安迪(Andy Loo)細讀辛棄疾的「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看看這位上過戰場、矢志恢復舊山河的的詞人,如何將眼前景和舊典故無縫銜接,營造出「有我之境」。
【星 CUP 人物】南唐遺珠 —— 馮延巳的創新抒情法
唐詩宋詞我們聽得多,其實「詞」並不是宋代文人的專利,五代詞人馮延巳的作品,就已經不限於花間酬唱、傷春怨別。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與盧安迪談詩說詞,看看這位南唐宰相的詞作,如何開北宋一代風氣。
【星 CUP 人物】譯英詩 陶傑跟你咬文嚼字
英國詩人米爾頓(John Milton),中年雙目全盲,他以詩來剖白憂愧心境,尋找信仰上的光明。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專欄作家盧安迪(Andy Loo)繼續談文學創作。今次盧安迪將米爾頓一首十四行詩(Sonnet 19)譯為律詩,由字詞推敲,到對照中西文化,他有何發現?今集一起咬文嚼字,感受翻譯的樂趣。
【星 CUP 人物】中國詩詞論世界歷史
桀紂因一場雨而兵敗,拿破崙同樣因一場雨而滑鐵盧,中西歷史竟然異曲同工?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Andy Loo)分享新作,談談他如何以世界史入詩,並與大家發掘中國典故與世界歷史的趣味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