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3 月,因應疫情,紐約公共圖書館關閉的頭數天,電子書館藏下載量激增,需設定每次借閱限額,縮短輪候時間,並將數百萬美元預算全部撥入數碼內容。短短一個月,全國 74% 的公共圖書館增加了電子書量。大流行與數碼時代來臨,大幅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為電子書產業和公共圖書館帶來深遠的財政影響。
書商
|共3篇|
在亂流下閱讀:摩蘇爾書城唯一的書店
書本可以讓人增長知識,啟發思考,幫助人立身處世。在亂世之下,人們更需要閱讀以調整思緒,但閱讀卻可以變得十分奢侈。伊拉克摩蘇爾堪稱一代名城,是亞述古國的首府和知識重鎮。可是摩蘇爾近年飽受戰火推殘,2014 年一度被伊斯蘭國佔領,到 2017 年才被收復。摩蘇爾的古街納傑菲(Najafi)昔日是當地的文化中心,到今天就只剩下一間名為 Maktaba al-Sham 的書店。
書展不是散貨場:法蘭克福書展何以引領世界潮流?
對很多香港人而言,書展就是買補充練習、平買新書的大好機會,但其實成功的書展,不應只是書籍的散貨場。擔任法蘭克福書展主席 25 年的衛浩世(Peter Weidhaas)強調,成功的書展必須是文化與市場共生,兩者互相協調。其任內憑藉敏銳的文化觸覺,率先為每屆書展設定展覽主題,邀請海外作家和出版界交流,向歐美文壇引介無數滄海遺珠,使得法蘭克福成為全球書商的「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