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 年 1 月 30 日,威瑪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希特拉為總理,德國以至世界自此走上一段災難之路。其實,1932 年秋天德國經濟已開始從大蕭條中好轉,納粹正失去支持,不多人認為納粹能在 11 月大選後掌權。如果德國歷史上面臨的關鍵時刻有所不同,歷史會如何改寫?德國歷史博物館(DHM)的展覽「未選之路」,就回顧 19、20 世紀間,14 段德國歷史時刻,探討歷史的可能。
德國
|共273篇|
【烏克蘭戰爭】新一輪坦克供應,為何重要?
烏克蘭此前一直接收北約東歐成員國提供的蘇式 T-72 主戰坦克,但面對俄軍的 T-90 坦克,未能取得優勢。德國終於同意向烏軍提供豹 2 型坦克(Leopard 2),加上英美分別提供的挑戰者 2(Challenger 2)和 M1 艾布蘭主戰坦克(M1 Abrams),有望讓烏軍突破俄羅斯在東部頓巴斯地區建立的防線,以至奪回被佔領土。不過這些西方坦克能否讓烏軍對付俄軍預計於 3 或 4 月春季發動的攻勢,仍有疑慮。
德國政變陰謀 —— 狂想抑或警號?
德國警方在週三(7 日)的大規模突撃行動中,共拘捕 25 人,涉嫌發動政變推翻政府。被捕者有退伍軍人、現役特種部隊成員、另類選擇黨(AfD)的前聯邦議院議員 Birgit Malsack-Winkemann 等人,此外還有一名身份「與別不同」的人物 —— 曾統治今天圖林根州的羅伊斯家族後人海因里希十三世(Heinrich XIII P. R.)。據指他會在計劃中的「帝國公民運動」政變成功後出任德國政府領導人。政變究竟是君主制宣揚者的復辟狂想,抑或值得警剔的威脅?
德國雙重標準?為何奧斯爾「再臨」今屆世界盃
德國在卡塔爾世界盃分組預賽淘汰出局,連續兩屆無緣 16 強。早前德國對西班牙的賽事中,觀眾席出現了奇怪的一幕,部分卡塔爾球迷高舉德國前國腳奧斯爾(Mesut Ozil)的照片,藉此反擊德國隊掩口合照的行為。事件也讓這位德國土耳其裔球星控訴遭種族歧視的往事,再次搬上檯面。
【能源系列之二】德國廢核之路
世界各國曾經競相發展核能,其中德國在二戰後發展核能發電技術,但其後改變政策,走向廢核。回顧當地反核運動,歷史相當悠久,德國最初為甚麼堅定棄核,而核能在國際上有何爭議?
反戰又反美,德國左右兩派槍頭一致?
最近兩個月每逢週一晚上,德國東部數十個城市和鄉鎮都有集會,表達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至美國從中作梗的不滿。主辦這些抗議活動的團體,既有激進左派,也有民粹右翼。「金融時報」引述專家分析,經濟危機惡化及德俄複雜關係等因素,似乎正化解傳統政治的對抗,融合成一股反對現狀的新力量,只是就民主角度來看,未必是件好事。
【能源系列之一】原定廢核的德國,為何會轉投核能懷抱?
德國作為反核先鋒,曾制定全面廢核的時間表。不過,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能源供應出現危機,一切計劃有變。德國早前宣佈三座核電站營運期限延長,引人關注當地是否由廢核變為重新擁抱核能,又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轉變?
出版不自由的東德,卻銳意培育閱讀風氣
據說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DR)人民都喜歡閱讀,因為被禁出境,他們只能透過看書幻想自己遊歷遠方。東德政權雖然銳意培育出一個人民博覽群書的社會,卻也對出版書刊進行嚴格審查,所以儘管當地人讀書,卻盡是不自由的內容。
外譯的可能?淺談法蘭克福書展觀察
法蘭克福書展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展,沒有之一。每年共有來自 80 個國家的參展商、全球 5 大出版社、本地德語出版社、出版相關業務,例如:版權代理、發行商、印刷商、電子書商等都有攤位,也有古董書商及手工藝術家參展。場內亦設有版權洽談中心,給各國代理洽談業務。
法蘭克福書展也無法迴避 TikTok?
正在舉行的法蘭克福書展,向來是全球出版界盛事,讓業界掌握國際市場趨勢,今年焦點就竟然落在 TikTok 身上。近年歐美年輕人都熱衷玩 TikTok,更有愛書人錄製名為 BookTok 短片,分享閱讀體驗,被書商看成市場營銷渠道,今年法蘭克福書展便首次與 TikTok 合作,邀請 BookToker 辦分享會。
德國中產階級正在萎縮?
德國從戰敗國變成歐盟最大經濟體,中產階層在這期間象徵社會進步的希望,亦因為他們貢獻一大部分稅收, 普遍也對民主信心較大,有助於確保社會穩定。只是好景不常,如今通脹侵蝕工資,加上能源等價格飆升,教師和公務員等為數眾多的中產人士,生活開始陷入困境,令人憂慮社會衰退,動搖一國之本。
德國食用城市:花園的蔬果任你採
德國最古老城市之一安德納赫(Andernach),從古羅馬人建立至今已有 2,000 多年歷史,但傳統不等如保守。當地政府近年就在市中心開闢公共綠色空間,種植各種蔬果供人摘取,成為「食用城市」的先驅。這些既美麗又實用的花園,吸引旅客慕名前來參加導賞,還為當地約 3 萬名居民創造就業機會。
70 歲才退休,德國人願意嗎?
一如很多發展國家,德國正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劇減及退休金缺口問題,將成經濟及社會沉重負擔。當局把法定退休年齡再三延長,最近甚至提議提高至 70 歲。長命 80 歲,工作 50 年,德人會否願意這樣渡過一生?數據顯示,離開職場的年紀反而有提早的趨勢。想要活到老、做到老的人,似乎並沒那麼多。
歐洲能源完美風暴再添一筆:乾旱
歐洲地區今年再度迎來熱浪,酷熱及乾旱的夏季也導致不少河道、水庫水位嚴重下降。挪威水力發電、法國核能、德國煤炭運輸等均受乾旱天氣影響。俄羅斯威脅削減天然氣供應,令歐洲能源供應再受額外壓力。
【東德無間道】一名雙重間諜的冷戰記憶
日本動畫 Spy x Family 隱約可見冷戰時代東西德諜戰的影子,而寫成溫馨搞笑的間諜喜劇,現實中諜戰卻遠遠不是如此浪漫。兩名荷蘭學者研究間諜工作,近年多次訪問化名「M」的前雙重間諜,冷戰時代先後為荷蘭和美國服務,以間諜身份滲透東德情報機關,陷於亦敵亦友的關係,更受過東德嚴刑逼供,晚年卻要飽受創傷記憶的煎熬。
大熱天時,德國人已開始儲木過冬
德國有近一半家庭使用天然氣供暖。自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之後,燃料價格上漲,供應亦變得不再可靠,像近日俄方北溪 1 號天然氣管道供應歐洲的天然氣量再減一半。不少德國家庭因擔心能源危機,即使氣溫高達攝氏 40 度炎,亦已開始為寒冬做準備,大量囤積木材作為燃料;政府更補貼將燃氣暖爐換成燃木火爐的住戶。
ESG 投資熱潮降溫,各地打擊金融漂綠挽名聲
ESG 投資近年成為大熱,自 2019 起全球 ESG 主題 ETF 已吸納逾 3,000 億美元資金。惟這股投資熱潮已大幅減退,據 Bloomberg Intelligence 數據,在 5 月股票類別(equity)的 ESG ETF,近 6 年來首次出現資金流出。
俄烏戰爭導致德國啤出現危機?
據統計,前年德國的人均啤酒消費量高據全球第五。但在這個微醺天堂,各釀酒商正面臨一個重大危機。本來由於烏克蘭戰爭,從能源到原材料都見價格飆升,已令成本大幅上漲。偏在此時,當地繼 2018 年後再度鬧起酒瓶荒,發行量最大的報章「圖片報」(Bild)甚至揚言:「德國快要用完啤酒瓶。」
9 歐元交通月票,能否讓德人少開車?
區區 9 歐元(約 76 港元),能夠做甚麼?6 月開始,德國民眾可在今夏以此「震撼優惠價」,購買通行全國的交通月票。當局此舉是為鼓勵人們放棄開車出遊,藉此減少燃料消耗,擺脫在天然氣及石油上對俄羅斯的嚴重依賴,並加速脫碳。但這個貌似官民雙贏的措施,卻遭當地報章以至經濟學家質疑成效。
希特拉是猶太人一說,從何而來?
5 月 1 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出席意大利電視節目,被問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身是猶太人,何來支持納粹主義時,竟聲稱希特拉都有猶太血統,史上一些最惡名昭彰的反猶分子本身就是猶太人。拉夫羅夫的說法震驚國際社會,原本對俄相對溫和的以色列,亦譴責有關言論不可原諒,並立即傳召俄國大使要求道歉。其實,希特拉是猶太人之說已流傳多年,就讓我們考證當中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