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開關,大量遊客出現在香港街頭,不少人慕各大書店之名而來,有遍尋不獲,或擦身而過,也有不少人來電問路卻仍未能尋見。今次我們就借介紹圖書的機會,頌揚一下這些努力尋找書店的人。
閱讀
|共113篇|
【新詞】矽谷價值:科技巨頭與言論自由能相容嗎?
相信無論是讀者抑或社交媒體版主,都感受到網絡演算法如何左右了公共討論。除此之外,社交媒體不透明的檢舉和封號政策,以及大眾對「政治正確」的憂慮,都令人反思在電子世代,言論自由如何被蠶食。社運家 Jillian York 在 2021 年出版的著作 Silicon Values,就提出矽谷價值一詞,反思在科技巨頭的壟斷下,言論自由的未來。
書店們:書不逢時
「生不逢時」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生錯了時代,或錯過了理想的時代。這幾年間,我們也見證過一些電影與時代錯置的例子。作為書店,也許我們見過很多同樣「生不逢時」的書,這次我們就以「書不逢時」為題,一一介紹它們。
書店們:威人威威不是威
今年兔年初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到車公廟求籤,與 12 年前(同為兔年)其父劉皇發在車公廟求到的籤文一樣,都是 11 號籤「威人威威不是威」。籤文的典故是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要靠張良獻計才得以解困,相當切合香港的境況。所謂張良,其實是找人才解決當下的問題。然而更大的問題是,政府能執行真正能吸納人才的方法嗎?
2023 年,7 招讓你多讀書
工作、個人雜務干擾及各種娛樂引誘下,要靜下來看書並不容易。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 TODAY Show 在網站訪問了一眾愛書之人,提出新一年閱讀更多的好方法。
書店們:送別
2022 年結束了。回想這一年,雖比上幾年平靜,卻也發生了不少令人扼腕的大事。苦難並沒有減少,而好些知名人物卻紛紛離我們而去。我們的同儕七份一書店也在 2022 年底結業。這次以「送別」為題,即希望想念那些已經離開我們或即將離開我們的人,亦希望勉勵那些仍然挺住、一起圍爐的同伴。
紳士大哥:專訪創作 18 萬字英文小說香港仔 —— 神預言俄國發動大戰
純文字小說還有人看嗎?這年頭講創作,人人著眼多媒體,寫篇「千字文」已經隨時被當作怪人。偏偏一位 18 歲的年輕人,竟肯花 4 年時間,寫下了一本 18 萬字的英文小說還不止,更用盡自己做兼職賺來的錢,集合幾位香港優秀的設計師和畫家,出版了 Letalis 這本分量十足的作品,以信念告訴大家「不是只有外國人才寫得出傳奇之作」。
書店們:正義迴廊
改編自「大角咀父母肢解案」的香港電影「正義迴廊」,自 11 月頭上映至今,已突破 1,000 萬票房。獲得如此佳績,當然不只是因為該案件的嚴重性,電影對男主角張顯宗及男配角唐文奇的性格及犯案心理,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都有全面的描寫。另外,除了檢控官和兩位被告的辯護律師所作的辯論內容外,導演也力圖再現經典電影「十二怒漢」中,陪審團對案情作出法律與道德的激烈討論。
出版不自由的東德,卻銳意培育閱讀風氣
據說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DR)人民都喜歡閱讀,因為被禁出境,他們只能透過看書幻想自己遊歷遠方。東德政權雖然銳意培育出一個人民博覽群書的社會,卻也對出版書刊進行嚴格審查,所以儘管當地人讀書,卻盡是不自由的內容。
書店們:Go for it, get in front, not behind
「抗疫」近 3 年,為了展現香港「復常」,吸引外地商家投資者,呈現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未被撼動,香港政府在 8 號風球下,仍如常舉行金管局主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特首李家超在活動中指香港最壞時候已過,機遇、時機盡在香港,並指香港已重返國際舞台,呼籲大家「要把握先機,莫追落後」,這句話的「英文版本」,「Go for it, get in front, not behind.」的句法引起網上熱烈討論。
書店們:衰退
若以「衰退」來形容這一年,相信不會有人反對:COVID-19 已令百業蕭條,戰爭更令油價和糧食價格上升,影響大部分人的生活,而且這次與之前房貸危機或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它意味全球化的繁榮表象將真正地結束。當然,衰退也可以指政治或文化上的倒退,譬如管控社會和壓制個人自由的白熱化,或者文化以致人性上的墮落。
書店們:食花生
沒有比「食花生」更適合做今期的主題了。我們活在一個「食花生」的世界裡,英國政壇的動盪、文壇恩怨,對我們中間大部分沒涉事的人來說,都只是花生。「花生」沒有營養,但我們都樂此不疲,而「食花生」也意味著在無力感底下排遣鬱結的方法。泰山崩於前也好,食花生者,著實不用太認真,可是如果與我們攸關,就不要「食花生」了。
外譯的可能?淺談法蘭克福書展觀察
法蘭克福書展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展,沒有之一。每年共有來自 80 個國家的參展商、全球 5 大出版社、本地德語出版社、出版相關業務,例如:版權代理、發行商、印刷商、電子書商等都有攤位,也有古董書商及手工藝術家參展。場內亦設有版權洽談中心,給各國代理洽談業務。
日本書店如何掙扎求存?
日本各地的書店正在消失,剩下的書店不少也門可羅雀。根據一份行業評估,由於人口下降及互聯網普及,書店數字在過去 10 年下降近 3 分之 1。買書顧客數量持續下降,書店營運者為了生存,需要花費更多心力。
書店們:國際大刀會
近日港九新界各區,分別發生多宗持刀行劫傷人案,這些案件大都與刀有關,令「國際大刀會」之名,不脛而走。坊間有人說,現在香港是人才「搶」不到,反而孕育了大批搶劫人才。
書店們:和平獎
2022 年諾貝爾和平奬在 10 月 7 日揭曉。得主是白俄羅斯人權倡議者比亞雅斯基(Ales Bialiatski)、俄國公民組織「紀念」,以及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獲奬理由是「促進批評權力的權利,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為記錄戰爭罪行、侵犯人權和濫用權力作出傑出努力」。
法蘭克福書展也無法迴避 TikTok?
正在舉行的法蘭克福書展,向來是全球出版界盛事,讓業界掌握國際市場趨勢,今年焦點就竟然落在 TikTok 身上。近年歐美年輕人都熱衷玩 TikTok,更有愛書人錄製名為 BookTok 短片,分享閱讀體驗,被書商看成市場營銷渠道,今年法蘭克福書展便首次與 TikTok 合作,邀請 BookToker 辦分享會。
書店們:返鄉下
經歷了近 3 年的防疫政策後,政府近日計劃放鬆出入境限制,而日本政府亦將於 10 月 11 日起開放恢復免簽證自由行。消息傳來,很多香港人都說終於可以「返鄉下」,這「鄉下」對很多人來說,是港人旅遊的熱點 —— 日本。
書店們:回收你我的未來
這次主題為「回收你我的未來」,事緣全港唯一回收紙包飲品盒機構「喵坊 Mil Mill」,位於元朗創新園的廠房最近不獲續租。科技園表示,有關用地的租用期為 3 年,由 2019 年頭至 2022 年尾,當中沒有任何續約條款。喵坊 Mil Mill 負責人卻指,當初對方以其為綠色科技,符合科技園理念,達成經營 6 年的共識:現在科技園的決定,除令他們喪失 1,000 萬投資及心血外,也是香港綠色產業一大損失。事件曝光後,不少市民響應一人一「紙包盒信」寄環境及生態局長,呼籲保留喵坊 Mil Mill,新加坡政府亦向喵坊 Mil Mill 招手,都肯定了喵坊 Mil Mill 對香港的重要性。
書店們:小美人魚
這次的題目是「小美人魚」,我們希望回應迪士尼真人電影「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選角帶來的爭議。事緣 22 歲非裔歌手 Halle Bailey 擔任 Ariel 一角,反對者認為違反原著設定,支持選角的人認為這體現了種族平等機會,世界亦應該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