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

|共177篇|

「非宗教」迫害:以沉默保命的無信仰者

宗教自由本是人權,要信甚麼以至甚麼也不信,也該全憑一己決定。但在穆斯林佔多數的中東和北非國家,針對「非宗教」的施壓和迫害如影隨形。無論是不可知論者、無神論者抑或以上皆非,這類無教派人士(nones)為免惹怒家人、引起民憤甚至刺激政府神經,只能沉默以自保,甚至是陽奉陰違。

要報俄國事實,先得離開俄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與克里姆林宮意見不同的獨立媒體相繼被結業,記者亦被迫逃至海外,包括部分領土位於北極圈以北的挪威。鄰近俄國邊境、總部位於城鎮希爾克內斯(Kirkenes)的網媒 The Barents Observer ,便接收了不少流亡的俄國記者。他們在挪威繼續本業,為在俄讀者報道國內真實情況。

說好土庫曼故事:網紅受壓宣傳祖國之美

中亞國家土庫曼長期採取高壓管治,監控甚至阻擋國民使用新聞網站、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最近有報道指,當局對互聯網的限制「更上一層樓」,傳召多個地區的網紅及博客寫手,「呼籲」他們以其影響力幫忙說好土庫曼故事,宣傳政府致力推動的那套「祖國幸福繁榮」美好描述。若然敬酒不喝,面前放的則會是一大杯罰酒。

我反戰,但我不能說:俄羅斯東正教神父的「告解」

普京派兵入侵烏克蘭,獲俄羅斯東正教會大力支持。牧首區禱詞所祈求的從和平改為勝利;神父們被鼓勵向出征的軍人送上祝福;牧首 Patriarch Kirill 更指「當兵時所作的犧牲可洗去一切罪孽」。然而不少神職人員受良心驅使,暗裡反對戰爭及獨裁政府,只是為求自保,表面仍要裝作若無其事,忠君愛國。

【禁書市場學】愈禁只會愈普及

香港公共圖書館近日把大量知名傳媒人和學者的書籍下架,惹起極大爭議,有傳媒估計涉事書目多達 250 本。人類禁書史源遠流長,2,000 多年前的秦朝就曾焚書坑儒。不過禁書未必是箝制思想的有效方法,牛津大學英文系教授 Emma Smith 月初就在「衛報」撰文,指出禁書行動很多時會帶來反效果,令人愈禁愈想看。

二百年不變,俄羅斯再次邁向文化荒漠

前沙俄首相斯托雷平曾言:「在俄羅斯,每 10 年一切皆變,同時 200 年來一切都不會改變。」在沙俄時期,反抗沙皇的人會被流放西伯利亞;到蘇聯,人們可能會因發表個人意見而被送到古拉格。在今日俄羅斯,公然反對總統普京攻打烏克蘭的人,也將面臨類似命運。

Moyashi:心照不宣

香港政府早前連番批評政治諷刺漫畫家尊子,尤其針對一篇影射警隊招聘要求大幅下降的漫畫,指控是「扭曲並抹黑」。「明報」隨即宣佈,在 5 月 14 日終止其連載了 40 年的漫畫專欄,但沒有公佈有關決定的原因。有媒體就停刊一事訪問尊子,他只謂原因是「心照不宣」。

民主倒退:突尼西亞禁書事件

2010 年底,突尼西亞的攤販自焚事件引發「茉莉花革命」,最終推翻獨裁統治 23 年的總統本阿里,更為日後在中東遍地開花的「阿拉伯之春」揭開序幕。但隨著這個北非國家陷入經濟危機,4 年前改由賽義德(Kais Saied)上台後,民主發展逐步倒退。近日在突尼斯國際書展發生的封檔沒收事件,更被視為專制重來、鉗制思想的鐵證。

【新詞】矽谷價值:科技巨頭與言論自由能相容嗎?

相信無論是讀者抑或社交媒體版主,都感受到網絡演算法如何左右了公共討論。除此之外,社交媒體不透明的檢舉和封號政策,以及大眾對「政治正確」的憂慮,都令人反思在電子世代,言論自由如何被蠶食。社運家 Jillian York 在 2021 年出版的著作 Silicon Values,就提出矽谷價值一詞,反思在科技巨頭的壟斷下,言論自由的未來。

突破官媒一言堂,公民記者「落區」報新聞

委內瑞拉的言論自由大幅收窄,新聞業由官媒或親政府機構主導,獨立媒體難覓生存空間。美國「華盛頓郵報」發現,當地一些公民記者效法政治人物「落區」,拿起一枝咪高峰和自己所寫的報道,站在街道、露台,甚至巴士車廂,直接向街坊讀出新聞內容。

Moyashi:言論自由值幾錢一斤?

上星期,日本二創界出現了一宗不大不小的新聞,大型創作平台 pixiv 及其轄下平台禁止了特定內容的約稿交易。所謂「約稿」(リクエスト)顧名思義就是消費者付錢,要求畫師繪畫特定內容的意思。原因是 Master 信用卡支付系統的要求,拒絕處理有關內容的交易。

【COP 27】歡迎來到主辦國:「恐懼共和國」埃及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召開前夕,主辦方埃及在國內積極綠化,試圖將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塑造成綠色城市,展示國家美好的一面。不過,有人權報告指出,有關企業、軍事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等敏感話題,已成為埃及的「禁語」,不少當地學者和環保團體也被禁聲,從事污染問題研究的人甚至被逮捕或被迫流亡,令相關研究無法進行。

失言總統:踐踏新聞自由的尹錫悅

10 月 29 日,南韓梨泰院的人踩人慘劇造成 156 人死亡,事件震驚全球。南韓總統尹錫悅的表現也受到各界抨擊,尤其是他到事故現場勘災時拋下了一句「是在這裡死了這麼多嗎?」激發網民一面倒狠批。最新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已跌至 28%,成為全球最不受歡迎的民選領袖。南洋理工大學政治學家金昭泳就在「東亞論壇」撰文,批評尹錫悅有踐踏新聞自由的傾向。

以筆敵槍:緬甸政變下的青年雜誌 Oway

緬甸政變以來,軍政府被指強烈打壓言論自由,包括新增刑法第 505A 條,把發布「引起恐懼」言論或傳播「假新聞」的評論定罪,令多間知名調查報道機構被吊銷牌照。據指現有 57 名記者身陷獄中,數百名新聞工作者流亡國外。Oway 這本擁有近百年歷史的青年雜誌,因而成為碩果僅存的獨立媒體。

Baraye —— 伊朗示威者的「國歌」

伊朗唱作人 Shervin Hajipour 日前發表新作「因為」(Baraye),以簡單的文字,唱出政府腐敗、審查制度、性別歧視、環境惡化等問題,呼應抗爭者長久的鬱悶、傷痛、憤怒和訴求。沒幾過天,Hajipour 就被拘捕 —— 「因為」旋即廣受歡迎,被奉為示威浪潮的非官方國歌。

伊朗要星鏈有用嗎?

反頭巾觸發的伊朗示威活動未見緩和跡象,截至本週一,伊朗政府已累計拘捕超過 1,200 人,但全國多個城市仍有人上街示威。在美國,拜登政府上週以「支持伊朗人信息自由流動」為由,放寬對伊朗互聯網服務的制裁,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則宣佈申請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在伊朗營運的許可;伊朗的星鏈衛星寬頻服務現已啟動。不過外界觀察認為,星鏈在伊朗的作用未必理想。

挑戰言論自由:衝著安倍國葬而來的暗殺犯電影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後,政府定於 9 月 27 日為他舉行國葬,導演足立正生就挑前一天推出新作 —— 以犯人山上徹也為原型的電影 REVOLUTION+1。這部以低成本趕拍出來的作品,從最具爭議的角度探討最具爭議的事件,為和諧至上的大和民族帶來強烈衝擊。致電抗議的民眾、堅持上畫的戲院、好奇買票的觀眾,都在無意間為言論自由劃下界線。

NDTV 收購案:印度獨立媒體與亞洲首富之戰

根據最新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印度礦業鉅子阿達尼以 1,370 億美元(約 1.1 萬億港元)身家,成為僅次於 Elon Musk 和 Jeff Bezos 的全球第三大富豪,創下亞洲人迄今最高排名。與此同時,作為總理莫迪盟友的他,被指向新德里電視台(NDTV)作出惡意收購,藉此將這獨立媒體「收編」,令當地的新聞自由再響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