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

|共169篇|

【新詞】矽谷價值:科技巨頭與言論自由能相容嗎?

相信無論是讀者抑或社交媒體版主,都感受到網絡演算法如何左右了公共討論。除此之外,社交媒體不透明的檢舉和封號政策,以及大眾對「政治正確」的憂慮,都令人反思在電子世代,言論自由如何被蠶食。社運家 Jillian York 在 2021 年出版的著作 Silicon Values,就提出矽谷價值一詞,反思在科技巨頭的壟斷下,言論自由的未來。

突破官媒一言堂,公民記者「落區」報新聞

委內瑞拉的言論自由大幅收窄,新聞業由官媒或親政府機構主導,獨立媒體難覓生存空間。美國「華盛頓郵報」發現,當地一些公民記者效法政治人物「落區」,拿起一枝咪高峰和自己所寫的報道,站在街道、露台,甚至巴士車廂,直接向街坊讀出新聞內容。

Moyashi:言論自由值幾錢一斤?

上星期,日本二創界出現了一宗不大不小的新聞,大型創作平台 pixiv 及其轄下平台禁止了特定內容的約稿交易。所謂「約稿」(リクエスト)顧名思義就是消費者付錢,要求畫師繪畫特定內容的意思。原因是 Master 信用卡支付系統的要求,拒絕處理有關內容的交易。

【COP 27】歡迎來到主辦國:「恐懼共和國」埃及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7)召開前夕,主辦方埃及在國內積極綠化,試圖將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塑造成綠色城市,展示國家美好的一面。不過,有人權報告指出,有關企業、軍事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等敏感話題,已成為埃及的「禁語」,不少當地學者和環保團體也被禁聲,從事污染問題研究的人甚至被逮捕或被迫流亡,令相關研究無法進行。

失言總統:踐踏新聞自由的尹錫悅

10 月 29 日,南韓梨泰院的人踩人慘劇造成 156 人死亡,事件震驚全球。南韓總統尹錫悅的表現也受到各界抨擊,尤其是他到事故現場勘災時拋下了一句「是在這裡死了這麼多嗎?」激發網民一面倒狠批。最新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已跌至 28%,成為全球最不受歡迎的民選領袖。南洋理工大學政治學家金昭泳就在「東亞論壇」撰文,批評尹錫悅有踐踏新聞自由的傾向。

以筆敵槍:緬甸政變下的青年雜誌 Oway

緬甸政變以來,軍政府被指強烈打壓言論自由,包括新增刑法第 505A 條,把發布「引起恐懼」言論或傳播「假新聞」的評論定罪,令多間知名調查報道機構被吊銷牌照。據指現有 57 名記者身陷獄中,數百名新聞工作者流亡國外。Oway 這本擁有近百年歷史的青年雜誌,因而成為碩果僅存的獨立媒體。

Baraye —— 伊朗示威者的「國歌」

伊朗唱作人 Shervin Hajipour 日前發表新作「因為」(Baraye),以簡單的文字,唱出政府腐敗、審查制度、性別歧視、環境惡化等問題,呼應抗爭者長久的鬱悶、傷痛、憤怒和訴求。沒幾過天,Hajipour 就被拘捕 —— 「因為」旋即廣受歡迎,被奉為示威浪潮的非官方國歌。

伊朗要星鏈有用嗎?

反頭巾觸發的伊朗示威活動未見緩和跡象,截至本週一,伊朗政府已累計拘捕超過 1,200 人,但全國多個城市仍有人上街示威。在美國,拜登政府上週以「支持伊朗人信息自由流動」為由,放寬對伊朗互聯網服務的制裁,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則宣佈申請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在伊朗營運的許可;伊朗的星鏈衛星寬頻服務現已啟動。不過外界觀察認為,星鏈在伊朗的作用未必理想。

挑戰言論自由:衝著安倍國葬而來的暗殺犯電影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後,政府定於 9 月 27 日為他舉行國葬,導演足立正生就挑前一天推出新作 —— 以犯人山上徹也為原型的電影 REVOLUTION+1。這部以低成本趕拍出來的作品,從最具爭議的角度探討最具爭議的事件,為和諧至上的大和民族帶來強烈衝擊。致電抗議的民眾、堅持上畫的戲院、好奇買票的觀眾,都在無意間為言論自由劃下界線。

NDTV 收購案:印度獨立媒體與亞洲首富之戰

根據最新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印度礦業鉅子阿達尼以 1,370 億美元(約 1.1 萬億港元)身家,成為僅次於 Elon Musk 和 Jeff Bezos 的全球第三大富豪,創下亞洲人迄今最高排名。與此同時,作為總理莫迪盟友的他,被指向新德里電視台(NDTV)作出惡意收購,藉此將這獨立媒體「收編」,令當地的新聞自由再響警號。

大企業問責的前題:資訊流通與言論自由

MIRROR 演唱會發生的嚴重意外已事隔近一個月,但隨著演唱會事故調查小組公佈一些初步結果,例如主辦單位把巨型屏幕的重量單位由 500 公斤錯報為 500 磅,事件再次受到人們廣泛關注。有人把焦點放到行業生態,以及過去兩年的人才流失問題之上,而同樣值得思考的一點,是學界近年經常討論的「企業問責」—— 要大企業問責,社會資訊流通很重要。

遇刺作家魯西迪,真的仇恨伊斯蘭教嗎?

小說「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日前不幸遇刺,震驚國際文壇。魯西迪小說被指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1989 年被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下達追殺令。有學者卻分析指,來自印度穆斯林家庭的魯西迪,其實頗為熟識和尊敬伊斯蘭教;霍梅尼則利用追殺令,以挽救自身的政治聲望,事隔 33 年釀成這宗慘劇。

俄羅斯政府如何令最大的匿名板主現真身?

社交媒體興起,催生了各種可以讓人暢所欲言的匿名媒介,亦可直白地批判當權者。有些政權會視這些秘密平台為心腹大患,以各種手段打壓。俄羅斯的網絡世界,曾有一個廣受民眾歡迎的匿名頻道 @StalinGulag,有超過 100萬 Twitter 追隨者,可是到 2019 年,在政權一再打壓下,其板主 Alexander Gorbunov 最終被迫現身。

【書展系列】焚書時代,衍生出「真防火」書

上月,美國筆會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年度晚會,頒發今年的文學服務獎予小說家 Zadie Smith,表揚其作品對不同種族與階層的人文關懷;並向發起佛羅里達州學生遊行,抗議佛州通過「不要說同性戀」法案的高中生 Jack Petocz 頒發言論自由勇氣獎。席間還播放了一段震撼影片,暢銷書「侍女的故事」作者 Margaret Atwood 在鏡頭下竟焚燒起這本被全美國校園打壓的禁書……

Twitter 還會繼續推動「無大台」 BlueSky 嗎?

全球首富 Elon Musk 私有化 Twitter 受全球關注,焦點落在社交平台的言論自由問題上,卻忽視 Twitter 投資的創新項目 BlueSky —— 建基於 Web 3.0 的研發計劃,通過開放協定嘗試建立「無大台」的社交平台,可望全面改寫社交網絡。收購消息傳出後,BlueSky 已澄清不在收購之列,正繼續獨立進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