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雖無形,如今卻有價。部分研究顯示,若武漢肺炎患者較早開始氧氣療法,死亡率較低,病情亦會較輕。但在全球疫情再度惡化之際,很多醫院卻面臨「缺氧」,被迫向患者進行配給,推高死亡人數。這個致命問題不但困擾發展中國家,社交媒體上出現「氧氣黑市」,倫敦及洛杉磯等大城市,竟也為氧氣不足所苦。
醫療器材
|共5篇|
讓癱瘓病人復健,全靠蘆筍?
從食物中提煉出科學原理,除了傳說中牛頓的蘋果外,還有蘆筍。渥太華的生物物理學家 Andrew Pelling 便在一次煮飯時,注意到蘆筍的纖維結構,或可用來重建活組織。
患武肺不可怕,人在秘魯更可怕
武漢肺炎嚴重病患者本該在醫院,接受輸氧幫助呼吸,但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秘魯,病人只能在家中,付出天價以黑市氧氣樽續命。
【Soul Monday】急救員之子研發抗疫用救命設備
疫症當前,無論是否醫護人員,人人皆可出一分力。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生 Kentez Craig 修讀機械工程,受到擔任先遣急救員的父母啟發,自己也想為土生土長的亞特蘭大市作出貢獻。過去兩個月,他與校內團隊合作,利用自己的專業開發防護及醫療裝備,協助急救人員應對武漢肺炎的威脅。
從人工呼吸到鐵肺:呼吸機的百年進化
呼吸機在這場抗疫戰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由於武漢病毒可能會攻擊患者的下呼吸道系統,引發肺炎,令很多重症者需要接駁呼吸機,好讓受損肺部得以回復。全球大流行中,多國疫情嚴重,呼吸機亦隨之短缺。雖然,製作呼吸機十分困難,但它的歷史卻很長,至今已過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