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共1847篇|

四天上學制:孩子興奮,家長頭痕

「週休三日」的生活模式,不只是英國白領的好福利,也是美國學生的新常態。全美數百個學區都在近年轉為四天上學制,它們大多位於西部和鄉郊地區,強調此舉帶來節約教師招聘成本等優勢。一些人質疑,這會影響已因疫情錯過學習機會的孩子。但更加「受罪」的,可能是每星期要多照顧子女一天的家長。

荷里活編劇結束罷工,跟你有甚麼關係?

5 月初荷里活編劇發起罷工,整場大罷工歷時近 5 個月宣告結束,美國編劇工會(WGA)與美國電影電視製作人聯盟(AMPTP)達成初步協議,以保障成員利益。這份協議如何成為未來涉及 AI 糾紛的先例,甚至影響其他行業?

新跨境路線 —— 前往墨西哥墮胎的美國女性

在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1 年多後,墨西哥發現越過邊境尋求墮胎的美國婦女人數增加,也有組織將墮胎藥運到美國,這跟本月初墨西哥最高法院裁定全國範圍墮胎合法有關。對於那些求助無門、只能尋求非法墮胎的美國女性而言,去墨西哥成為另一個「選擇」。

NASA 任命新總監:用嚴謹科學驗證 UFO

多年前香港有電視台轉播「解剖外星人」掀起熱潮,近日亦有學者在墨西哥國會上展示人形「非人類」遺骸,但被質疑造假。是否真有外星生命及外星太空船我們未能得知,不過,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就正式任命不明飛行物(UFO)研究總監。新職位負責收集及解釋有關「不明異常現象」(UAP)資訊,團隊會用嶄新、透明、嚴謹的科學方式深入了解過往常被視為「都市傳說」的 UFO。

【風險自負】假轉機,真棄程,省卻幾文錢?

旅行要去稍遠的地方,你會選擇直航抑或轉機?不介意多花時間的話,轉機平均價格通常比直航便宜兩成。航空公司往往根據需求釐訂票價,旅客較多在某兩個地點之間直航,特定旅程自然更貴。不過你有張良計,精明的乘客也自有過牆梯 —— 「棄程」(skiplagging)。乘客慳了點錢,少賺一點的航空公司肯定不滿意,甚至要嚴厲打擊相關行為。

「N 年一遇」標籤失效:氣候變化改寫自然災害機率

香港在 9 月 7 日晚遇上罕見雨災,天文台錄得有紀錄以來最高雨量,政府更形容是「500 年一遇」。其實「N 年一遇」是描述極端天氣的國際標準,罕見程度相當於多少年,背後有嚴格的機率計算,但極端天氣頻仍,正使得原來的參考數據失效。近年有研究按氣候變化提出修正,發現「100 年一遇」洪災,在部分地區或可變成「8 年一遇」。

美國「海綿城市」,成功抵禦颶風吹襲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世界各地都有城市提出適應辦法,中國便提倡「海綿城市」疏導洪水。美國亦有類似的抗禦颶風方案,佛羅里達州佔地 18,000 英畝的社區巴布科克牧場(Babcock Ranch)便是典範。去年颶風「伊恩」帶來巨大破壞,登陸時更直接吹襲牧場,結果當地近乎絲毫無損,成功通過「防颶風認證」。

【Soul Monday】美國醫院減排,從患者餐單入手

美國紐約市的 11 家公立醫院,餐單選擇都是不含肉的「肉醬意粉」,或是黑眼豆砂鍋菜,配上不加牛油或雞蛋的粟米麵包。當地市政醫療系統已將植物性飲食變成住院者常規,計劃由市長推廣,旨在減少城市的肉類消費,改善市民健康,並遏制溫室氣體排放。

Ryan Fung:中國新能源的稱霸和擴張

舊經濟世界由石油推動,美國、沙地、俄羅斯等石油國家的國際話語權自然大。但來到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年代,中國就希望憑藉掌控強勁的可再生能源基建產能、稀土資源,在世界舞台摻一腿。然而這種「和平崛起」的過程當然不會容易,必定會受到外界各種各樣的政治挑戰,當中 ESG 算是歐美最常用的一招。

美國新學年,由虛擬教師上課?

學生回校上課,教壇卻不見人影?美國調查顯示,全國多個州分的教師短缺情況正在惡化,遲遲請不到人手。很多學校遂聘請「虛擬教師」來遙距代課,各學區為此花費數千甚至數百萬美元。這種教學方式會否對學生構成影響?有聲音批評,與其花錢請代課,倒不如改善教師薪酬福利,留住人手。

Ryan Fung:氣候危機下,電費加價,保費也加價

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之前提到「電力公司導致美國山火,最後市民埋單」,天災頻頻,承擔後果的原來又是資本主義下「食物鏈的最低層」,而原來消費者除了要繳交多一點電費,未來或許還需要付多一點錢給保險公司,與外界認知的事實可能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