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國,見諸微小。去日本旅行,其實不用走進美術館,遊客俯首都會看見。全日本 1,700 個大小城鎮,粗略估計擁有 1,500 萬個渠蓋,而且不同地區皆有自創圖案,各異其趣,既裝飾了城市路面的坑洞,亦成為各縣各市的一大標誌。渠蓋上五花八門的圖案,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吸引遊客,刺激當地經濟。然而,對日本國民還有另一重更深重的意義。
hello kitty
|共3篇|
從 Hello Kitty 看台灣人的身份政治
台灣對 Hello Kitty 接近瘋狂的熱愛,不單只是消費主義,更關乎身份。評論指出,Hello Kitty 意外地成為了台灣人的身份認同象徵,因台灣人在擁抱 Hello Kitty 的同時,亦是在擁抱日本的「卡哇伊」文化。而這種表現,正是台灣人透過向前殖民者日本表忠,將自己與中國區分的方法。
「可愛」文化:日本卡哇伊的治癒力
無論是 Hello Kitty、Pokémon、小丸子,還是熊本縣吉祥物熊本熊,日本出產的卡通人物一直風靡全球,觸動萬千少女,吸引人們消費在這些可愛公仔身上。究竟這些可愛的卡通人物如何煉成?我們又為何對他們無法 Say No?原來,可愛不僅是一種心理感覺,更有生理根據,並涉指當時的社會文化,是綜合多方面所構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