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共240篇|

只有會談的中美首腦會談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三在三藩市費羅麗莊園舉行中美元首峰會,受全球關注。會談歷時約兩小時,就看法分歧的領域交換意見,如習近平所言:「兩國是不可以不打交道,想改變對方亦不設實際」,分析認為兩國會談幾乎沒有任何成果,但這場世紀會面至少可以讓中美穩定這些年來直線下滑的關係。

中美首腦會談前,美國會報告看淡兩國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美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非正式會議,並於香港時間凌晨 3 時半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歷時兩小時,成為國際矚目大事。然而,不少輿論看淡會面成果之餘,適逢習近平抵達前一天,美國亦發佈對中美關係年度評估,對會面持保留態度,還在科技產業、人工智能與軍事等領域,警告正中國漸趨「強勢」。

【專訪】「他馬克老闆」:拍一部給社畜的戲

做不完的工作、快下班時接急件、辦公室的是非、沒得著的會議、拍馬屁的同事、要求高的上司、只看錢的老闆⋯⋯ 這些職場辛酸你懂我懂,在台灣拚生活的「馬克」也懂。插畫家李含仁以此筆名在網上創作漫畫「我是馬克」,道盡上班族的喜怒哀樂,引起廣大讀者共鳴,包括導演瞿友寧。到今日電影「他馬克老闆」終於面世,台前幕後還來港宣傳受訪。

廖康宇:猴子終須山上死

現今所謂的大預算製作,很多時候只是加大了電影後期製作的預算,沒有觸及電影電視本身最重要的核心:一個有質素的劇本、一個能打動人心的故事。筆者可以斷言,一個故事只要能夠扣人心弦,就算畫面如何粗糙,都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影視作品;而 Youtube 動畫「山道猴子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證明。

電玩+VR 模擬災難臨場感,日本科技新商機

自 1923 年 9 月 1 日關東大地震造成至少 10.5 萬人死亡或失蹤,已經過去了 100 年。自那時以來,日本還經歷了 1995 年的阪神大地震、2011 年的 311 大地震等多次災害,也出現了許多防災相關的企業,其中最特別的,是將電玩引入防災演練中。

【展覽】看見.齊柏林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

今年為「看見台灣」上映 10 周年,齊柏林基金會籌劃多時的「改變的力量 ——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從已故導演齊柏林留下的 60 萬張空拍照片、25 年來的心血,選出精華的一部分,於今年 8 月起分別於台北、高雄及台中三地展出,讓觀者再次以鳥瞰的方式,於雲上的高度欣賞山川、河流、大海及城市的珍貴影像,以及再次審視自身與環境的關連。

【展覽】「一一重構:楊德昌」其影像世界的深度解密

近日,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主辦楊德昌導演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與影展同步於兩館進行,團隊用了三年時間整理及研究楊德昌導演遺留下來的文本,於是次展覽中首度公開展示這些珍貴文獻與影音檔案,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作品以及特別主題放映。

【AI 音樂專題之二】AI 歌詞生成器可以替代作詞人嗎?

「ChatGPT,各位作詞人害怕嗎?」台灣饒舌歌手熊仔 7 月 1 日在金曲獎頒獎典禮頒發最佳作詞人獎時,向台下音樂人這樣提問。當時現場只有寥寥幾人舉手,熊仔大膽估計 1 年後再做調查,一半以上的人可能都會舉手。這反映人工智能(AI)在音樂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使用 AI 作詞便是一例,台灣有初創公司推出輔助音樂人作詞的生成式 AI 產品,更獲香港填詞人林夕協助開發。在 AI 創作的新時代,它到底是威脅人類還是為音樂產業帶來全新可能?AI 生成的作品受版權保護嗎?

【AI 音樂專題之一】專訪陳珊妮 —— 當歌手親自訓練自己的 AI 分身唱歌

在台灣,唱作歌手兼製作人陳珊妮親自指導自己的 AI 模型唱歌,推出台灣首支 AI 歌曲「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猶如做一場實驗,她想用一首歌來證明創作人不會被 AI 取代。陳珊妮接受 *CUP 媒體書面訪問時表示:「我們都不確定未來 AI 創作會如何,但未來的 AI 也是由現在的人定義的。」

統戰宗教界:台灣宮廟早成缺口?

台灣廟宇文化濃厚,官方登記宮廟超過 15,000 座,但當地有媒體報道,中國正統戰此一領域。2021 年,「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首次將「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納入愛國統一戰線範疇,整合出 12 類統戰對象,包括「宗教界人士」以及「台灣同胞及其在大陸的親屬」。中央通訊社早前報道引述指,中國正滲透台灣宮廟以作統戰。

#MeToo 運動,改變了法例和職場甚麼?

台灣近日捲起 #MeToo 風暴,從政黨、演藝圈到傳媒界,紛紛有受害者揭露自己曾遭受不當待遇。始於 2017 年的 #MeToo 運動從美國蔓延到全球,打開了對性騷擾事件的反思與討論,5 年過後,職場方面有甚麼改變?對剛進入社會工作的 Z 世代來說,他們面對的職場文化是否更平等?

廖康宇:有關台灣的週休三聯署,從四天工作週講起

最近台灣網民發起聯署,希望令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 3 天(即每星期工作 4 天)的地區,截止時間前已經有超過 5,000 人參與。要講近年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在英國所推行的四天工作週(four-day working week),就不得不提筆者在劍橋大學讀博時的恩師、社會學系教授 Brendan Burc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