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清拆的古蹟,固然是保育行動的焦點所在,但那些已經拆卸的歷史建築,是否除了「懷舊」和「哀悼」之外,便再沒有討論意義?研究香港建築歷史 10 年的黎雋維,就決定展開一個不一樣的保育行動 —— 用 NFT 藝術品的形式重構舊建築,在數碼世界將之永久保存,再將得益重投研究。
設計
|共154篇|
曾聯松 —— 五星紅旗設計者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25 周年,香港有公共屋邨一度在各樓層掛滿「五星紅旗」,畫面令人震撼,相信令一眾愛國愛港人士為之感動。提到五星紅旗,大家又知不知道其設計者的故事?該旗由浙江瑞安一位普通市民曾聯松於 1949 年設計,然而曾聯松與「義勇軍進行曲」作詞人田漢一樣,在文革期間慘遭抄家批鬥,還失去了五星紅旗的設計樣稿。
2022 年普立茲建築獎得主:綠色建築未來在西非?
今年 3 月揭曉了新一屆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該獎項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是業界最高殊榮,表揚「透過建築藝術,立下對人道與建築環境延續且意義重大的貢獻」。今年得主是布基納法索建築師凱雷(Francis Kéré),他不單克服資源限制,更融合傳統技術,展示了綠色建築的未來。
黃宣游:建築以外的屋邨美學(上)
香港舊時公共房屋的建築設計享譽國際,各界學者專家已著墨不少,惟每當談及近代的設計,往往讓人唏噓不已。香港城市整體美感的病徵,也許已是陳腔濫調,我卻不禁好奇,到底是大家已經失去了分辨好壞的能力,還是對刺眼之景視而不見呢?
你家居顏色如何,你工作情緒也必如何?
目前很多人都要在家工作,但又抱怨家中環境不適合辦公,關鍵可能在於家居顏色,有時無印式的素色設計未必是最好,略加黃藍點綴,反而有助我們提振精神,有建築設計師就分享當中的用色心得。
【展覽 】在家看展覽 ── Zaha Hadid Architects 的城市境築
疫情持續,即使想外出看展覽,場地也未必開放,安在家中有辦法看展覽嗎?近日的 HKDI Gallery 年度旗艦展覽「Zaha Hadid Architects:城市境築」,就是由國際著名建築事務所 Zaha Hadid Architects(ZHA)為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策劃,當中展示出多個建築模型、建築繪圖及圖解、電腦成像等裝置及展品,向大眾呈現 ZHA 因應不同環境及需求,而出現的破格創新建築設計。此外,它們亦提供虛擬展覽體驗,觀客安在家中,便可透過網絡遊走實地展覽,可說是疫情中的另一選擇。
被私有化的身份象徵:澳洲原住民旗爭奪戰
常見於示威和運動賽事的澳洲原住民旗,數年前捲入版權糾紛,有私人企業頻頻向原住民發出侵權警告。事件擾攘數年後,澳洲政府終於在國慶前夕,宣佈以聯邦名義收購原住民旗版權,並開放予澳洲全民自由使用。
311 大地震推動城市升級,日本邁向「社會 5.0」
2011 年 311 大地震以來,日本推動的城市智能化一直以「能源」為主題。2016 年訂立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則以「社會 5.0」為基礎,要以物聯網來升級都市基礎建設與活動。現在則新引入資訊基礎,要消除資訊分散帶來的弊端,讓都市更進一步升級。
向公眾開放大學校園,為何是世界潮流?
如今香港的大學校園都嚴格管制人流,接連有大學規定師生出入使用入閘機,昔日開放作風不再。環顧全球,很多大學反而傾向開放校園,把大學設施融入城市之中,模糊校園與城市分界,鼓勵師生與公民社會互動,背後關乎大學使命的根本。
城市美學:費城的霓虹博物館
入夜後,香港的霓虹燈飾璀璨迷人,是城市繁華象徵之一,時常在數碼龐克風格的作品中出現。本來霓虹燈飾只是廣告招牌的一種,但其獨特美態,令其得以走進藝術殿堂。美國一些大城市也愈來愈多人重新發掘霓虹藝術,在東岸大城市費城,當地的霓虹博物館(Neon Museum of Philadelphia)近日就成為媒體焦點。
中國城市水患數十年:蘇聯模式成代罪羔羊?
7 月下旬,河南鄭州爆發嚴重水災,截至 8 月 2 日,官方死亡人數為 302 人,但有網民認為數字遠被低估。中國都市水災問題一向十分嚴重,連新華社都稱「內澇」為「大都市病」,與香港僅一河之隔的「世界一級城市」深圳數十年來亦浸過不停,7 月才出現大水浸。官方一個常見說法,是把問題歸咎於所謂「蘇聯模式」;有人就質疑下水道根本不曾好好修建。
失敗的東京奧運吉祥物
賽事舉辦期間,奧運吉祥物理應有不少曝光時間。不過今屆吉祥物,除了化身獲獎選手花束上的小玩偶,場內似乎未見蹤影。「紐約時報」報道形容,似乎連本國民眾也沒有留意到奧運和殘奧的吉祥物 —— 未來永遠郎和染井吉。
1964 年東京奧運,如何創立我們今天的視覺語言
今年東京奧運開幕禮上,表演者以形體動作模仿 50 項運動的象形符號,為人留下深刻印象。原來這類鮮明的奧運標識,始於 57 年前的東京奧運會,耳目一新的視覺語言衝破文化界限,創新的圖示如男女廁、急救站、淋浴間等更啟發全球,設計幾經改良後,輾轉改寫了我們今日的世界。
【ESG 趨勢】大品牌棄塑膠包裝轉紙包裝
近年,大眾愈來愈關注塑膠的環境影響,包括其生態污染及碳放排。在 ESG 大趨勢下,愈來愈多品牌的消費品從塑膠包裝轉為紙包裝。
恐共浪潮之下,赫爾辛基在冷戰時期構建的地下天堂
在冷戰時期,歐洲被一分為二,分別是英美法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以及蘇聯控制的共產主義陣營。北歐五國之一的芬蘭與蘇聯接壤,但仍維持獨立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並致力行中立國路線。可是,與強鄰相連,令芬蘭民眾長期處於恐懼之中,冷戰時,首都赫爾辛基就建造一個巨型的地下天堂,以作求生準備。
【Soul Monday】舊式招牌拯救計劃
在伊比利亞半島(Iberia),每逢有商店結業,消息很快就會傳到 Alberto Nanclares 耳中。為了不讓商店招牌就此被丟棄,他會在數天內與團隊到達現場,努力將懸掛了好幾十年的招牌拆下好好保存,期望未來能成為博物館館藏。
【展覽】豈止遊戲一場 玩樂與生活的連結
孩子需要玩樂時間,難道成人就不需要嗎?近日「設計光譜」於灣仔茂蘿街 7 號舉辦一個名為「Play Lives 好玩日日」的展覽,以設計角度出發,讓人們於其 4 大展區的體驗中,了解玩樂的重要性,揭示玩樂背後的設計妙思之餘,亦展示玩樂及設計怎樣與生活息息相關。
黃宣游:Presentation 第二戒 —— Less is more.
大部分成功募資的初創簡報,Slides 數一般在 10 至 20 頁之間,分為「Intro」、「Elaborations」和「Conclusion」三個部分。你可能心想:「有無搞錯,得咁少點講?」無錯,演講是應該廢話少講,以精練扼要為重。
黃宣游:Presentation 第一戒 —— Show, don’t tell.
長篇大論的教學內容,配合久違了的 PowerPoint「文字藝術師」,以及苦心卻又拙劣的 Office 過場動畫…… 這份目測跟筆者年紀相若的 PPT,實在不像一份會在設計學院出現的教材,哪怕講者飛天遁地,配合這樣的簡報瞬即自廢一半武功。
Uniqlo 拼 ESG:員工和顧客都期待以久的牛仔褲
位居平價服飾業全球第三、日本國民服飾第一品牌 Uniqlo 的母公司迅銷集團,一年就要銷售約 4,000 萬條牛仔褲,對改善製程也不遺餘力。2016 年在美國洛杉磯成立牛仔褲創新研發中心(JIC),由曾在 Edwin 等大廠擔任設計師的松原正明領軍,旗下約二十位來自各國的設計師針對設計、素材、製造方法等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