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

|共3篇|

普立茲獎背後:美聯社記者的絕處逢生

美聯社 3 名記者在本週榮獲普立茲公共服務獎,表揚他們在去年俄軍圍困烏克蘭城市馬里烏波爾之際,作為現場僅餘的國際新聞工作者,為全球報道烏人承受猛烈攻擊的苦況、制衡了俄羅斯的虛假信息,甚至協助開闢人道主義走廊。但要贏得這個報界最高殊榮,除了對紀錄真相的堅持,還要有視死如歸的勇氣。

揭疑犯未審先死,德州小報獲普立茲獎

還押人士遭遇不當對待,甚至因為獄方的玩忽職守,失去性命及公平受審機會。這些無辜受害的未定罪者,如何向外界發聲求助?德州「蚊型」地方報編輯 Jeffery Gerritt 憑著一系列社論,揭發州內多座監獄對囚犯的醫療疏忽,非但喚起公眾關注,更讓他勇奪新聞界最高榮譽 —— 普立茲社論寫作獎。

傳媒與資源:普立茲與安裕

明報副總編姜國元(安裕)突遭辭退,總編一句「節省資源」打發哀慟員工。有人無奈惋惜,祝福珍重;亦有人質疑動機不純,憂慮新聞自由不保,感慨--套一個安裕常用的詞--「萬馬齊瘖」。不論報社決定是出於節流考慮,還是披露巴拿馬文件的政治清算,兩種說法都離不開錢。新聞與金錢有時曖昧,有時敵對,總之糾纏不清。適逢近日普立茲獎頒發,對香港新聞界也許是個及時提醒:重溫報業鉅子普立茲對傳媒與利益的立場,就是重溫新聞自主的歷史。